长颈鹿为何演化出长脖子?这是进化生物学的旗帜性论题。最近,通过对一种约1700万年前的早期长颈鹿——獬豸盘角鹿进行研究,科学家揭示了长颈鹿“长脖子演化谜题”的关键驱动力。相关成果3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科学》上。
长颈鹿类雄性斗争的对比,前景为獬豸盘角鹿,远景为长颈鹿。(王宇、郭肖聪复原,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图)
文章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世骐介绍,此次研究的盘角鹿化石发现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包括一个带有4节颈椎的完整脑颅。研究发现,它的每节颈椎都非常粗壮,并且具有哺乳动物中最复杂的头颈与颈椎之间的关节。这种结构特别适应于高速的头对头撞击,表明盘角鹿很可能有着激烈的打斗行为。
“当时盘角鹿所生活的开阔草原相对贫瘠,不如森林环境舒适,由此带来的生存压力可能促进了种内的极端求偶竞争。”王世骐说,适于冲撞的头颈是盘角鹿求偶的“武器”,而长颈鹿在求偶时,也会挥动长脖子,用厚重的、带有小角和骨质瘤的头骨打击竞争对手。这两者的谱系相近、演化环境背景相似、演化策略相同。对盘角鹿的研究支持了此前有学者认为长颈鹿长脖子的形成由雄性间的求偶竞争推动的观点。
准噶尔盆地约1700万年前的动物群,正中间为獬豸盘角鹿。(郭肖聪复原,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图)
在此基础上,此次研究将学界在长颈鹿演化中的两种观点——演化动力来自取食压力和来自求偶竞争进行了统一。“长颈鹿类的生态位要比牛科、鹿科等更加边缘化,这种边缘化的生态位促进了种内的极端求偶竞争,而极端求偶竞争又促进了极端的形态学演化。”王世骐说。
可以推测这样的情况:约在700万年前,东非高原由森林环境转变为开阔的草原,远古长颈鹿赖以生存的环境逐渐消失,促使它们必须适应新的变化。本来身体比较高大的长颈鹿,可能在这个时期发展出了利用甩动脖子和头部攻击竞争对手的方式。通过这种极端的斗争方式,在性选择的加持下,在200万年的时间内长颈鹿的颈部迅速加长,成为现生的长颈鹿属,从而有效占领了取食高处树叶这样一个相对边缘化、但回报颇丰的生态位。
新华社
记者:金地、张泉
原标题:《长颈鹿脖子为何变长?奇异化石揭示演化关键驱动力》
来源: 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