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最信任的人排名(王永江自称凤雏)(1)

王永江(1871—1927),字岷源,号铁龛,清末民初学者。祖籍山东蓬莱县,生于辽宁金州。20岁以县试第一考取优贡,步入仕途。卒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享年56岁。他是张作霖奉系军阀中的重要成员,曾出任财政厅厅长、东三省官银号督办兼东北大学校长,后来任奉天省代省长等职,和杨宇霆并称张作霖的左膀右臂,被称之为奉系的“钱袋子”、“财神爷”,一代治世贤才,如今却鲜为人知。

其父亲名王克谦,从小就在金州城双兴货栈做学徒,后做了账房先生,很注重孩子培养,儿子永江、永潮,双双考上秀才,乡亲们称赞他俩为“二陆双丁”。王永江还与辽阳才子袁金铠等人结为学友,“时把酒相聚,议古论今,纵谈时局”。

双兴货栈曹老板乃开明富商,极为欣赏两兄弟,并将两个千金嫁给两人。

1907年,王永江因经营药店失败,欠下债款,处在几近绝望之时,接到时任辽阳警务提调袁金铠的一封信,请他帮助考察一下旅顺、大连等地的日本警察制度。已经35岁、一文不名的王永江不负老友委托,四处收集资料,登门向华籍警察请教,提交了一份调查报告。袁金铠读后大为赞赏,推荐他去辽阳警务学堂当老师。

王永江以日本警政制度为蓝本,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编写多种讲义,受到校方首肯。不久,他就被提拔为辽阳警务所长。

1913年,各省选拔人才,王永江受到奉天省推举,为记名内务部存记道尹。时任三省总督赵尔巽非常欣赏其才,欲任其为奉天民政司使。此时张作霖手握大权,各种事情,文武官员皆上门相商,而王永江却不吃这一套,从未去过张府送礼物、套近乎。张作霖对他也不甚了解,故反对。

见事情僵持不下,赵尔巽就授意他主动一些。

当王永江硬着头皮进了张府,枯坐半个小时,未见到张作霖,拂袖离去。当晚辞职回金州,并留下一首讽刺诗:“士元竟以酒糊涂,大耳如何慢凤雏?才得荆襄宁志满,英雄通病是轻儒!”

1916年4月,张作霖当上了奉天督军兼省长,苦于很难应付各方面的问题,于是他决定仿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以重金聘用各种人才。

一日,张作霖的谋士袁金铠谈及王永江,并举荐说:“永江乃天下奇才,将军幕下诸君无出其右者。请将军直释小嫌,以就大业。”

于是,张作霖派人备礼去请王永江。王永江闻讯长叹:“张将军门前戈戟森列,我这个小小的芝麻官到了门口,可是诚惶诚恐啊!”

办事人员回到帅府,把王永江的话复述了一遍。张作霖弄不清楚王永江的话是什么意思,只好去找袁金铠。经袁金铠一番解释,张作霖哈哈大笑:“王秀才跟我这个大老粗兜什么圈子,他不就是要个面子吗?好,我给他就是了。明天王秀才进府,我亲自出迎!”

第二天,王永江如约而来,张作霖披挂整齐,笑脸相迎。

他拉着手,亲切地问道:“公何来迟?”王永江微微一笑,回答:“尚未晚也。”

为了表明自己器重他,张作霖特意吩咐副官:“告诉外边的人,我今天有贵客,谁来了也不见!”

张作霖与王永江并肩走进帅府,谈了整整一天。张作霖十分满意,拍着王永江的肩膀,说:“你正是我求之不得的人才啊!”并任命他为奉天省警务处处长兼沈阳警察厅厅长。

当时奉天社会治安是个烂摊子,绿林出身的军人们横行霸道,打骂警察的事时有发生,五十三旅旅长汤玉麟的部下宋某在平康里寻衅滋事,被闻讯赶来的警察抓进了警察局。

汤玉麟自认救过张作霖的命,带领包围警务处,王永江命警察严阵以待,并在警务处大院里架起小钢炮,随时准备开炮反击。

后来闹得不可开交,孙烈臣、张作相等人纷纷出面,要求撤换王永江,甚至武装晋见,大闹督军署;王永江以守为攻,以母亲病重为由请求辞职,返回了家乡。

张作霖很少和文人打交道,一时乱了阵脚,手指汤玉麟的鼻子,气得大骂:“妈拉个巴子!国有国法,军有军规。你小子这么闹,是活得不耐烦了?”汤玉麟气不过,拉上自己的队伍,去了新民县。

事态平息后,张作霖将王永江从金州请了回来。不久,就调他担任财政厅长兼烟酒专卖局局长。这样做一箭双雕,既可以请王永江解决财政顽疾,又能让汤玉麟等老部下心里舒服一些,和和稀泥。

王永江信奉士为知己者用,在张作霖支持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下令清丈土地,对过去隐瞒不报的庄园、围场、牧场等,统统加征田赋,触犯了一些人的既得利益,所以很多人都骂他为“万民怨”。他严肃纲纪,依法枪毙14人,风气为之一新。他主持发行公债500万元,筹集资金,创办实业……

1917年,张作霖委任王永江为奉天省财政厅厅长兼东三省官银号督办。王永江如鱼得水,干得很出色,财政收入迅速好转,国库得以充实。从此,他深得张作霖的赏识相器重,每每言听计从。,成为奉系智囊。

1922年擢任省长,先后创办奉天纺织厂、东北大学(兼校长),修建沈海与洮昂铁路等等,可以说东北工商业和金融业崛起,交通、教育等各方面独领风骚,他功不可没。

任省长期间,与孙有多次信函往来,曾为支援北伐军百万巨资起过重要作用。1923年,曾以奉天省长身份向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提出收回“关东州”、恢复中国主权的要求。

民国15年,反对奉系出兵,劝阻无效,借病请假回籍。

王永江辞职,对张作霖打击不小,曾多次对人说:“郭松龄以枪杆子伐我,王永江以笔杆子伐我”。先后派督办吴俊升、官银号总办彭贤、长子等先后六次到金州劝王复出。但王永江坚持说:“只要奉军继续插足关内,不息兵罢武,一切均无从计议。”

1926年7月,张作霖赴旅大访问,途中本想与其晤面,亲自劝其出山,但他在金州车站等候两小时之久,王永江仍不肯前往与他见面,只好怅然而归。

1927年11月,王永江去世,张作霖悲痛至极,许多天茶饭不思。他派人专门前去祭奠,并追赠王永江勋号,送去五千大洋为其治丧,颁诔辞,表达了他对王永江的追念和痛惜之情,同时还让国史馆为王永江专门立传。

著名的史学家傅斯年生前准备撰写一部民国史,并留下了大纲。在《循良传》一节中,仅仅收录三个人,王永江位列第一。

王永江是中国著名的理财高手。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其人简朴,他的故居,与辽南普通民居没有什么不同,可惜在前几年就被拆除了,而他的著述《读易偶得》、《铁龛诗草》(二集)、《易原窥余》、《阴符经注》及《医学辑要》、《痼疾窥余》、《赫山子》、《治世论》、《痼疾蒙谈》、《方书选粹》等,尚存部分,在一些图书馆内仍能查到。

可惜了,和张作霖一起打天下的其他奉系将领相比,名气不显,在史书里只混个学者的名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