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永定河上游,与北京市门头沟区接壤,县城距北京市区125公里。全县总面积2802平方公里,辖1区、13镇、4乡、373个行政村,总人口33万,是环北京县区之一。
涿鹿县因山得名。据《读史方舆纪要》载:“涿鹿山,州(保安州)西南九十里,一名独鹿山,涿水生焉,相传黄帝破蚩尤于此。” 黄帝杀死蚩尤,归服炎帝后,“邑于涿鹿之阿”即建都城于涿鹿山下的平地之上。故有“三祖圣地”之称。
进入民国后,涿鹿在河北(直隶)和察哈尔两省之间交替变更。1938年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宣(化)涿(鹿)怀(来)联合县。1943年建怀(来)涿(鹿)及蔚(县)涿(鹿)宣(化)联合县。 1945年8月30日,涿鹿县获得解放,涿鹿县人民政府成立,同年底划归察哈尔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涿鹿县仍属察哈尔察南专区。1952年察哈尔省建置撤销,涿鹿县划归河北省。
县境内土地肥沃,是华北重要的农业生产大县,也是京郊粮仓之一。全县总耕地面积50.8万亩,粮食年总产保持在1.6亿公斤左右。林业面积185.8万亩,其中果林面积98.9万亩,年产量1.25亿公斤,森林覆盖率为44%。近年来,先后被确立为全国粮食大县、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全国水果产量百强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杏仁之乡、中国葡萄之乡等称号。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金、银、铜、铁、锰、磷、大理石、石灰石等28种,其中磷储量较丰富,位于矾山镇南侧的矾山磷矿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磷矿,现已探明储量达数亿吨。
风雨飘摇的岁月
1937年7月,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月27日,张家口沦陷。从此,涿鹿大好河山笼罩在血雨腥风之中,全县人民处于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之下。
1938年3月,八路军晋察冀独立师三团和地方工作队,在赵家蓬区(现涿鹿县南山区)谢家堡村建立宣(化)涿(鹿)怀(来)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与此同时,中共宣涿怀联合县工作委员会也秘密建立,对外称抗日救国会,宣涿怀联合县是中国共产党在涿鹿地区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是平西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此,涿鹿大地的抗日烽火愈燃愈烈。1939年初,谢家堡村建立起宣涿怀联合县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赵家蓬区先后发展党员70多名。1939年冬,宣涿怀联合县抗日根据地开始贯彻减租减息政策。1940年7月,根据“三三制”建政原则,建立健全了县、区、村政权。
涿鹿县科技园区
1940年6月,驻矾山堡和珠窝堡的日伪自卫团副团长袁德文、史荣恩,在中共地下党的教育争取下,毅然率伪军300余人起义,投入抗日队伍中。这是在平西抗日斗争中发生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同年8月,著名的“百团大战”在华北打响后,9月22日晚,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九团在涿鹿县上下河村与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历时30小时之久,全团战士团结一致,英勇杀敌,共歼灭日军一个加强中队达182人,缴获重机枪三挺,轻机枪五挺,掷弹筒五个,步枪百余支,及其它军用物资,粉碎了日军南援涞源灵丘
之敌的企图。10月,日军对平西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扫荡”,同时由于受“汤各庄事变”和“宣涿怀事变”的影响,涿鹿的革命形势陷入困境。为了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1941初中共平西地委决定撤销宣涿怀联合县制,将岭(现涿鹿县分水岭)南一带划归涞水县管辖,岭北部分划归昌宛县领导。
1941年冬,八路军开赴怀来、涿鹿、蔚县的地区开辟革命工作。先后进行大小战斗30多次,打开了“蒙疆察南自治区治安明朗化”的缺口。1944年5月建立了中共怀涿联合县委和中共蔚涿宣联合县委。与此同时,岭南地区(原宣涿怀联合县)的工作逐渐恢复,1941年至1944年涿鹿境内的抗日根据地被分割成岭南、蔚涿宣及怀涿三块,抗日政权分属三个县领导。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30日,八路军新五团、怀涿支队开进涿鹿城,怀涿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接管涿鹿县,改称中共涿鹿县委、涿鹿县民主政府。8年抗战中,中共涿鹿县地方组织从无到有,日益发展壮大。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县有党员4399人、党支部290个。
1946年6月,内战爆发后,中共涿鹿县委以山区为依托,带领全县人民在敌占区开展游击战争,打击小股敌人,镇压地主、还乡团的反攻倒算活动,保卫农民的胜利果实。同时,在游击区开展了土地复查、整党和土地平分工作,巩固和发展解放区,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948年12月解放军进入涿鹿,涿鹿全境获得二次解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涿鹿人民做出多大牺牲难以统计。仅在册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有777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