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名字里,藏着一个人的气质。看一个地方的地名,多少也能看出这片土地的性情。

每一条街巷的树荫里,仿佛都隐藏着那么一段陈旧的过往。

而每一条街巷的名称,便似通往“老时光”独一无二的钥匙,静待你我寻去,开启那一扇尘封着无数故事的大门。

漳州 芳华里

芳华,是香花,也是美好的年华,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诗句“增芳华於信史,协休美於祥经”。

福建23个地标(到底隐藏了多少故事)(1)

芳华里,一个光听见名字就让人遐思翩翩的地方。

短短一段古巷子,承载着路人诗意的想象。心若芳华,何妨为里弄。

福建23个地标(到底隐藏了多少故事)(2)

芳华里原来也叫卫巷、卫衙内,“文革”期间为红旗路2巷。

街口上方一横梁,上书“同志:您好”,彰显着这里的年代记忆。

福建23个地标(到底隐藏了多少故事)(3)

图源:@草根辉辉

熟悉道路的人骑着共享单车穿巷取道而过。

摆放不整齐的车子传递出这条平日静谧的小巷也有热气洋溢的时候。

福州 七转弯巷

俗话说“七转八弯”,意思是被绕得晕头转向。

在鼓楼区的闹市中就有一条可以用“七转八弯”来形容的老街巷——七转弯巷。

福建23个地标(到底隐藏了多少故事)(4)

这条连接了仙塔街和东泰路,小巷全长两三百米,因原有七处90°大转弯而得名。

福建23个地标(到底隐藏了多少故事)(5)

不过随着福州小街巷的改造拓宽,如今只剩三道弯了。

七转弯巷的路面平整干净,两侧是马鞍墙,青瓦屋脊,颇有福州传统古民居的特色。

福建23个地标(到底隐藏了多少故事)(6)

以上三图图源:@媛文YUANWEN

七转弯巷内有一社区,名为“竹林境社区”,在如荫的竹林映衬下,周围环境显得格外静谧古朴而富有神韵。

厦门 担水巷

担水巷因担水而得名。

位于老市区厦禾路靠近第一码头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子。 许多老一辈的厦门人提起它都还能讲出这条巷子的名堂来。

福建23个地标(到底隐藏了多少故事)(7)

图源:@Hi厦门

闽南人把挑水叫担水,顾名思义,担水巷就是挑水的地方。

上世纪初,厦门岛沿海一带淡水资源缺乏,生活用水的供应是个大问题。不少人就用木帆船载着淡水靠在第一码头附近,然后用人工一担一担挑上岸来卖。

福建23个地标(到底隐藏了多少故事)(8)

图源:@山枫点火紫砂壶

由于当时这条巷子紧挨着第一码头,于是就在这里修起了蓄水池,工人们将水挑到这儿装入水池中,周边的居民也就在这里排队买水,这条巷子也因此得名。

虽然现在早已不卖水了,但担水巷的名字被永远保存了下来。

泉州 井亭巷

与西街的繁华热闹相比,这条位于西街旁的井亭巷显得异常的安静。

福建23个地标(到底隐藏了多少故事)(9)

图源:@张东望西的视界

井亭巷,得名于一“井”一“亭”。井指的是玉泉井,亭指的是塔堂亭。

“玉泉井”名字的来由有个有趣的说法。

福建23个地标(到底隐藏了多少故事)(10)

图源:@师爷索南

泉州古城因为形似鲤鱼而别称鲤城,人们以人有肚脐,推断鱼也会有肚脐,其位置应在中心点,脐是圆形,向下凹,所以把位于鲤城中心的一口古井说成是“鲤鱼脐”,又叫“城心井”、“玉泉井”。

福建23个地标(到底隐藏了多少故事)(11)

图源:@张东望西的视界

小巷原有的老房子不少已改为新居,青石铺成的地板,随处可见的绿叶,坐在门口乘凉的老人,一点一滴,皆是如今的井亭巷。

长长的小巷在新与旧的更替中,可以感受到古巷的繁华与沧桑。

龙岩 西宫巷

小巷历史在龙岩或许不是最早,然而,巷名显赫,远攀唐朝。

福建23个地标(到底隐藏了多少故事)(12)

据清乾隆《龙岩州志》卷八《古迹志.庙祠.威惠祠》载:在州城西门外,祀唐开建漳州、漳浦将军陈元光”。“威惠祠”,设在城门西,庙宇祠堂,民间唤作“宫”,于是巷称西宫巷。

西宫——开漳圣王祠,据说当年香火兴旺,但几经变迁,“宫”早已消失,只是如今巷名依旧在,为我们保留住一份城市的记忆。

福建23个地标(到底隐藏了多少故事)(13)

以上两图图源:@淳淳之声

巷中仍存留着数栋老房子和华侨建筑,一栋栋南洋风味的“番客楼”,红砖圆柱尖顶老式别墅,随晚风飒飒低声讲述人物旧事。

偏安一隅的西宫巷,坚守着一直以来的古早风味。

· · ·

路名就如同城市藏起来的回忆结成的痂,忠实记录着每一处地方的前世今生。

一城有一城的故事,一街有一街的记忆。不同的是名字,相同的是它们都为福建,作下生动注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