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黄伟芬 见习记者 周琪 通讯员 何朝健 兰萍

转进弄堂,走上狭窄的楼梯,尽头是一个小小的房间。这个连独立卫生间都没有的筒子楼,和相隔了一条马路,县城里正在装修、即将开业的商业综合体有些格格不入。

爱心助学寒门学生(局促的房间满墙的奖状)(1)

十几个平方的房间里,摆着两张床,有些局促,却是吴浩和爸爸妈妈以及爷爷在浙江景宁县城的家。

2008年,吴浩读小学,爸爸妈妈带着他,从六十多公里外的老家进了城,一直到现在。

爱心助学寒门学生(局促的房间满墙的奖状)(2)

一家人在这里生活。

老家进城的路,弯弯绕绕,十多年里,家里的经济情况也有些磕磕绊绊,不过都在好起来。

这个临时的家仿佛是吴浩人生的一个驿站。

刚刚过去的高考季,他顺利考上浙江工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新的阶段,将在金秋十月启航。

】说自己不那么自律的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学习”

这是一个话不多的男孩子,大多数时候,是妈妈回忆着和儿子有关的点点滴滴。

吴浩最心仪的高校是浙江大学,不过对于现在这个结果他也觉得还不错,因为班级里大多数同学都考到了杭州。

“分数出来之后的心情没有太激动,还算平静。”吴浩说比预计的低了有十来分。

他最终的高考成绩是621分,吴浩说原本可以再好一些,比如语文错了两个选择题,高考成绩是111分,英语第二次选考没考好,取了第一次的130分……

语文没考好,吴浩找了原因,他觉得可能是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没怎么学语文”。

其实吴浩不是一个容易被外界干扰的孩子。

爱心助学寒门学生(局促的房间满墙的奖状)(3)

家里的房子临街,他却说“并没有什么影响,多吵都影响不到我。”该上课的时候就上课,该写作业就写作业,按部就班就好。

妈妈则在一旁有些心疼地说,“多多少少总是会有些影响的,那时候眼睛都肿了。”

在妈妈眼中听话的孩子,唯一的爱好就是“学习”。

从小到大,在学习方面吴浩几乎没有让爸爸妈妈操过太多心。

尤其是英语,吴浩原本预计的第二次能考135分,结果成绩出来反而只有129分,有些意外。

“初中英语老师教得比较好。”吴浩还记得初一升初二的那次开学考试,默写单词部分得了满分,老师表扬了他,因此对英语有了很大的兴趣。

能有这样的结果,就是那个暑假,他在外公外婆家那里住着,没事就学习、背单词,愣是把英语课本背下来了百分之八十。

高中学校有教室能让同学们下了晚自习后多学一会,吴浩说自己从来没有去过,一般能在下晚自习之前把各种作业和复习预习整理完。

晚上可以一觉睡到早自习前的十分钟,掐着点赶到教室。

“睡得好一点”,是吴浩在高中阶段面对繁重课业压力的方式。

爱心助学寒门学生(局促的房间满墙的奖状)(4)

】不要像我们那样辛苦

吴浩的爸爸妈妈都是景宁园林处的工作人员。

爸爸今年50岁,上班去了。妈妈比爸爸小7岁,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显老一些,大概是工作的时候风吹日晒。

虽然说家里的收入挺一般,爸爸妈妈到手的钱加起来不到四千块,相比于很多靠打零工讨生活的人家,也好了不少。

妈妈自己念到初中,从大山里来到县城,就是为了给吴浩创造一个好一些的教育环境。

刚刚进城的时候,爸爸当了半年保安,然后夫妻俩一起找了园林处的工作。爸爸主要是负责绿化,妈妈做的是保洁,一天工作8小时。

这个有些拥挤的房间,一个月的房租是350块。刚开始的时候,爷爷在老家,后来年纪大了没法一个人照顾自己,也被接到了县城,家里又紧凑了不少。妈妈身体不是很好,每个月还要花几百块买药。

即便这样,爸爸妈妈还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吴浩一步步送到好的学校去。

爱心助学寒门学生(局促的房间满墙的奖状)(5)

小升初的时候,吴浩考上了启文中学,全县只有前160名的学生才能入学。

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每个学期三千多块的学费,算不上负担,但是妈妈说的是,“虽然家里贫困一点,就算借钱也要让他去,教学质量比较高。”

妈妈笑得有些不好意思,“考上了要是不能去,我怕他哭。”

其实妈妈考虑的是,希望吴浩以后好一点,她说像自己一样太辛苦了。

爱心助学寒门学生(局促的房间满墙的奖状)(6)

】只要他好,我们再辛苦也没事

挨着爸爸妈妈床的那面墙上,有一张吴浩婴儿时候的照片,已经泛黄,是妈妈从老家带过来的。

年初上网课期间,爸爸妈妈花了五千多块买了台电脑,方便吴浩上课传作业。

爱心助学寒门学生(局促的房间满墙的奖状)(7)

看到儿子偶尔会玩游戏,妈妈着急,忍不住讲一下,“你要用力(用功)一点,高考好一点,以后工作好一点。”

妈妈一直说,“我是觉得只要他好一点,我再辛苦一点也没事。”

其实吴浩挺懂事,哪怕上了高中,一个礼拜生活费两百块还能省下来一些。

从小带大的儿子即将去杭州上学,妈妈有些舍不得,在选学校的时候,就希望吴浩近一点,回家方便一点。

爱心助学寒门学生(局促的房间满墙的奖状)(8)

孟母三迁,妈妈一度为了吴浩上学从老家搬到县城,她也不是没想过在杭州长长久久的陪伴,只是妈妈说,“难是难的,家里经济着急,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的花费挺多的。”

送别的时候,妈妈还一直在说“重要的是要努力学习。”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