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苦苦追求成功,但成功的,却寥寥数人。其根本原因,就是不愿意放下身架和脸面,低下高昂的头颅,弯下直硬的腰,真心实意地当孙子。

有的伟人说,要甘当人民群众的小学生。还有的伟人说,我是人民的儿子。这都深刻阐明了成功的奥秘。

奥秘在眼前,但众多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说到底还是缺少对真理的悟性。普通老百姓,贵在自知自明,在各方面与伟人的起步阶段,相离甚远。要想成功,做儿子是万万不行,必须老老实实地做孙子。

水低流成海,人低调成王。此话贬意,就是装孙子;褒意,就是当孙子。归根到底,就是服服帖帖地当孙子。

古话讲老子不如儿子(当老子先当儿子)(1)

有的人天天在想怎样成功,但却以老子或儿子的身份和心态在谋划成功,想的是怎样走捷径,不愿走路,跋山涉水,只想坐飞机,最好坐头等仓,飞速超速的成功。这注定是失败的结局。

有的人在成功奋斗的过程中,不是当孙子,而是以儿子甚至老子的身份,提前享受成功的美好生活。本来要骑摩托,却要打肿脸充胖子,先贷款开豪车;在冲刺的关键时刻,要靠老婆全力辅助,却偏偏要养个小妹,搞得内外矛盾重重。这自然与成功擦肩而过。

当孙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有当孙子的本领,还要方方面面地当孙子。当自然规律的孙子,当经济规律的孙子,当社会发展规律的孙子,当大众的孙子,当亲朋好友的孙子,当领导贵人的孙子。就是大家聚个餐,也要有坐孙子席位的心态。

有人会说,自己为人处事都低调,与事物规律并行,保护和维护大家的利益,也没有在事业上获得成功。问得好!只能说你高看了自已,不是当孙子的心态,而是把自己摆在与规律平齐平坐的地位,与规律并行,甚至自认为有叫板的本钱。

那么当按规律而行,损害了你眼前的利益,你就会不服气,有叫板的冲动,为什么要让我吃亏和受委屈,你会自动地放弃规律。要当孙子就在规律面前没有自己的任何利益,只有老老实实的服从,甚至屈服。

什么叫保护,就你而言,说简单点,你是把自己当成了大家的救世主,哪能说得上是在当孙子。这完全搞颠倒了。你是要靠大家来维护和保护自己的利益,因为你是大家的孙子。

古话讲老子不如儿子(当老子先当儿子)(2)

人没有成功,就是认识自己的目的出了问题。你目的不是孙子的目的,而是主人的目的。即找回自我,保持独特的自我,有独有性格,独道思想,独立的行动,有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从某个角度上讲,好象自己不是生活在地球上,生活在人类,生活在当下的社会。这就不是孙子,而是“超人”,又何谈在世俗的成功。当孙子就是没有“自我”。“鸟爱巢,不爱树;树一倒,没处住。”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人类的最高智慧就是认识自己。但是哲学家并没有说明,认识自己是为了什么,等于没有说。这也许是哲学家的风格。而更多的人误认为,认识自己就是为了自已。从成功的角度讲,是大错特错,错得不着边际。

要成功,认识自己的目就是,“我想怎样”转变为“社会要怎样”,“我自由做什么”转变为“社会要我做什么”,“我需要”变为“社会需要”。一句话,我是社会的孙子,一切围绕社会转。这样自己就能在社会生存、进步、发展,经过努力社会给我的回报可以就是成功。人的成功是在社会中的成功,即社会认可。绝不是自我内心的成功和认可,不然就不叫成功,最多只是快乐。

有不少心灵鸡汤,含有毒,不仅使人不成功,反而带来极大的痛苦。有的人为此得了抑郁症,自闭症,甚至轻生自杀。可悲叫人心痛的是,中了毒还不知,还执迷不悟,做了心灵鸡汤的孙子。

如神学家坎伯在《坎伯生活美学》一书中说“生命的可贵之处在于你自己”。浪漫主义代表,著名作家史蒂文生说“做我们自己,并尽其所能地发挥自我,是生命惟一的目的”。还有一些有一时名气,后来身败名裂的影星等,在名气浪头时,也写书说:发现自我,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不要看别人的脸色,等等。可以说,误人无罪,害人不浅。所突出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众叛亲离,我就是天下老大。

古话讲老子不如儿子(当老子先当儿子)(3)

其恶果是,无法与社会相融,与他人共事相处,与亲友相联;处处碰壁,事事不如意;失败挫折不断,做的事与社会格格不入,走的路与社会分道扬镳。以致当个缩头乌龟,生活狭窄的自我的空间,透着生存紧张和冷漠,看不到出自内心的微笑和生活的希望。人变得焦躁不安,面目全非,无聊、厌倦、软弱、空虚和寂寞。逃避生活、逃避自已,逃避社会,可以说就是封闭症。

成功,当然不是物质上的成功,也包含精神上的成功,不管是物质或精神上的成功,都要以当孙子起步。

有的人内心一片宁静和祥,只有谈淡的物欲而维持生存,并由此产生快乐和幸福。这是理所当然的成功。这需要有高深的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那么如此高的修炼也是从当孙子开始。

佛家曰:“心魔即魔,心佛即佛。”拥有佛的心灵,你就会成为佛。人在社会生活中是否幸福、快乐、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你的心灵决定的,是由你心灵的修炼高度决定。

当年神秀为了取得五祖的衣钵成为法嗣继承人,在壁上书写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惠能却作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两首偈语反映了两人“空”的不同境界。神秀要时时勤拂试,才保持空;而惠能本体就是空,又何处惹尘埃。

古话讲老子不如儿子(当老子先当儿子)(4)

作为凡俗之人,不管是达到神秀,或惠能的境界,绝非是轻松的事,由万物皆有,到万物皆空,非得从当佛的孙子开始。唉!万事万物皆成,非得当万事万物的孙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