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茧抽丝,即发现“武殿章”与朱元璋外甥李文忠有关,那么与“弹腿”“昆仑大师”又有何关?武林外史:西域神腿、奇门武器——山东查(一)

武林外史:西域神腿、奇门武器——山东查(二)

武林外史:西域神腿、奇门武器——山东查(三)

根据前面几篇文章,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武术的名称,成型于明末清初,其中大部分在清朝才确定。而过去练武之人,文化水平较低,往往以古代小说评书中的英雄人物作为招式名称。比如杨家枪,其有史可考的来源,是金末女义军领袖杨妙真所创,后被附会为北宋初年“杨家将”身上,就是受小说评书影响的一个例证。

所以,“武殿璋创腿拳、双钩”的说法,也可以从评书演义中寻找些蛛丝马迹。

武林四大绝密技术(武林外史西域神腿)(1)

“杨家梨花枪”创始人杨妙真像

前面说到,“武殿章”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天津评书艺人乔云斋版话本《明英烈》中,但当时写作“武殿章”,而是“伍建章”。

在更早的话本中,“伍建章”是话本《兴唐传》中开隋九老之一,怎么会串到明朝?

这跟当时的评书文化有关。

老百姓有句俗语,叫“诌书咧戏”,即评书和戏曲,大多都是胡诌出来的东西,不足为信。也有其依据,因为单讲史实,千篇一律,时间久了观众就会腻味,于是民间艺人必然要加“料”进去。

曾经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师傅教徒弟说评书,说到赤壁之战,徒弟总记不住,于是漫天胡扯,说曹操赢了。师傅每次都说徒弟不对,徒弟不以为然:比比看!结果听徒弟说书的,要比听师傅说的多得多。为什么呢?观众说:你那一套从小听到老,早听腻啦!我们要听点新鲜的!

这点也和乔云斋先生说过的一段掌故不谋而合:

乔先生的师傅,评书艺人英致长先生,拜程德印为师,学习评书。后来摊上人命官司,发配到通州,书就没学全。后来说书的时候,经常头尾串不上,两部书甚至几部书混到一起说。比较典型的就是把清初的《善恶图》和北宋的《大八义》混到一块儿说,没听过的观众听不出什么来,听过的又觉得新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味。英致长先生传下来的《大八义》,也改名叫《大宋八义》,以示和传统版本的区别。

那么,乔云斋先生的评书话本中,《明英烈》出现“伍建章”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搁现在流行语来说,就是同人穿越。

《兴唐传》中伍建章最精彩的一出,叫“伍建章骂殿”,说起来有些拗口,有些艺人口齿含混,说成“伍殿章骂殿”,跟“司马光砸光”有异曲同工之妙。

再后来,有些艺人把“隋唐”和“大明”一块说,两部书里面有同名人物总说不过去,于是将错就错,“伍殿章”就改名“武殿章”了。

“武殿章”倒是基本清晰了,那么和查拳弹腿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先来看看评书中“武殿章”的故事。

虽然人名能照搬,故事不能照搬,武殿章穿越到大明,总不能老骂殿,得做出一些和伍建章不同的事迹来,才能吸引人。

评书也是有套路的,类似RPG中职业,由英雄、射手、肉盾、狂战士、法师、小丑等构成。评书中的团队,也得突出人物特点,比如“隋唐”中,秦琼是英雄,谢映登便是射手,罗士信是肉盾、李元霸是狂战士、徐茂公是法师、程咬金是小丑。

“大明”中,最初的英雄是朱元璋,射手郭英,肉盾常遇春,狂战士沐英,法师刘伯温,小丑胡大海。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不能亲自出马打仗,英雄就换成了徐达,而且为了增加趣味性,后期还增加了半兽人胡强、哥布林常茂、忍者徐方、剑仙朱亮祖等角色。

有些版本中,把武殿章设定为丑角,比如京剧《状元印》,但这就跟胡大海角色重复。可是“大明”人物实在太多,各个都比较出彩,比如法师,就有刘伯温和李善长两个;剑仙,又有吴良、吴祯等;英雄人设,长一辈的有徐达、宁伯标,小辈有常胜、张兴祖、田再彪、岳轮等;狂战士前期也有丁德兴,后期有凶娃娃李文忠、蓝面瘟神于皋;哥布林还有个丁世英……

武林四大绝密技术(武林外史西域神腿)(2)

《大明英烈》常茂等人

​所以,再给武殿章定位就显得颇为困难。

于是,武殿章只能成为大杀器般的存在,关键时刻出来救场子。

类似《仙剑奇侠传》中的酒剑仙,一旦剧情继续不下去,就拿他来圆场。因此武殿章数次救朱元璋于危难中。随后再以“镇守XX关”为理由消失一阵子。为什么呢?因为把武殿章武功塑造的太高,后面再碰到敌方高手就没得打了。

打赢了吧,剧情毫无悬念;

打输了吧,前期人设崩坏。

就像和月伸宏在《浪客剑心》中设定“比古清十郎”这个人物时,故意让他在后方守护,不上前线,作者自己都说,他太厉害,一上前线就抢了主角的风头。

就算是隐藏高手,也得有点事迹,比如打过哪个关口、参加过哪场战役等等。由于徐达、常遇春等人的事迹都太出彩,不能随便拿来安,最好找点事迹不为人所知、影响力却很大的人物的事,安在他头上。

于是武殿章便经常和一个人搭档:李文忠。

​​​为什么是李文忠?因为李文忠成名极早,战功却极高,年纪幼小且作战凶狠,武艺高强,外号“凶娃娃”。把武殿章安排在他身边,一老一少搭档,在评书中就显得很合适。

武林四大绝密技术(武林外史西域神腿)(3)

“凶娃娃”李文忠

​不然,李文忠功劳过大,压了徐达、常遇春的风头,虽然符合史实,却降低评书的精彩度。身边配个武功高强、性格稳重的老将,在听众心目中就合理的多。

而且李文忠的父亲李贞,是朱元璋的姐夫,朱元璋对他极其尊敬。因为朱元璋几乎饿死之时,全仗这位姐夫养活。因此李贞对朱元璋也算有救命之恩,朱元璋待他如亲大哥一样。李贞出身虽然低微,但德行忠厚,经常劝诫朱元璋。如他说 “一旦富贵而忘贫贱,君子不为也”、“今上方以勤俭化天下,吾为戚里之长,苟为奢靡,何以劝率家人!”在风波诡谲的明初朝廷中,他是少数深得朱元璋信任的人。因此朱元璋特赐他“敕免常朝,赞拜不名”,允许他穿五爪金龙龙袍,这点和评书中朱元璋给武殿章的待遇是吻合的。

武林四大绝密技术(武林外史西域神腿)(4)

曹国公李贞

​可是正史上的李贞不会武功,无法直接写入评书,正好“伍建章”从隋唐穿越进来,就把李贞、李文忠父子的功绩合并了一下,安在了“伍建章”身上。

不知是巧合还是刻意,“隋唐”中伍建章的孙子伍登,最后投靠李世民,协助唐军打败刘黑闼。他的原型是唐将李君羡,李君羡小名“五娘子”,封号“武卫将军”,也是跟“武”有关。而最后倒霉的李君羡就死在这个“武”字上:李世民听到谶纬,将来“女主武王”会篡夺大唐江山,李君羡小名五娘子,封号、出身皆符合,于是代武则天而死。

当然,仅凭李君羡的“武”字,说是“伍建章”改名“武殿章”的理由,还不够充分。

关键在于,李文忠的谥号是“武靖”。

武林四大绝密技术(武林外史西域神腿)(5)

世袭曹国公、岐阳武靖王李文忠像

​既然要区分两个“伍建章”,又确定了“大明”里的伍建章以李贞、李文忠父子为原型,李文忠谥号又是“武靖”,这么一混搭,完整版“武殿章”便诞生了。

武林四大绝密技术(武林外史西域神腿)(6)

陇西恭献王李贞&岐阳武靖王李文忠父子像

如此一来,临潭十八湫神中“武殿章”的原型也很清楚了:正史和评书互相影响。

据临潭的老人说,“十八湫神”祭祀因为新中国建立,中断过一段时间,十年劫难中,相关的书籍、资料、神像更是被砸毁、焚烧。上世纪八十年代,又开始提倡恢复传统文化,“十八湫神”祭祀也在恢复之列,可是在没有记载的情况下,只能靠老人们的记忆,将历史人物与评书人物弄混,也就不奇怪了。

那么,“武殿章”这个人物,算是理清了,但他跟弹腿有什么关系呢?

李贞的封地封号,是“曹国公”,且由儿孙世袭。直到靖难之变,因为孙子李景隆站错了队,支持朱允炆,爵位才被褫夺。

曹国,就是现在的山东省菏泽市、聊城市以及河南濮阳的一部分。而查拳的发源地冠县、传说中潭腿发源地临清,现在都属聊城市。

而且前面说过,李文忠作为猛将,马上步下,均武功不凡。史书记载,在攻打元朝残余势力的阿鲁浑河一战时,马倒步战,仍杀伤无数,敌人不得近身,直到下属重新牵来战马,上马后击退敌军。

面对彪悍强壮的蒙古人,李文忠尚且能杀的威风凛凛,可见本身武力相当之高。但就“弹腿”一事,仍有两个疑点:

第一,无任何史籍记载,李文忠留下过拳谱招数;

第二,弹腿拳谱中提到的“昆仑大师”又是何许人?

我们顺着李文忠这条线,继续寻找蛛丝马迹。

一查不得了,牵扯出一位关系到中华武术命脉的大人物来:张三丰。

“少林达摩、武当张三丰”被誉为中国武术的两大祖师级人物,张三丰与李文忠,有什么关系?而且与“昆仑大师”又有何干?

武林四大绝密技术(武林外史西域神腿)(7)

《倚天屠龙记》张三丰剧照

限于篇幅,我们下周再讲,敬请持续关注!

武林四大绝密技术(武林外史西域神腿)(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