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慧激

明隆庆六年壬申(1572)十月,刘元卿倡西里二十四姓捐资,卜址书林兴建复礼书院,万历元年癸酉(1573)三月建成,至同治七年戊辰(1868)最后重建,形局最终定格。它面禾山,背武功,西云、愁猿诸峰拱揖而环聚,足称雄观垂永古。地理上,武功来龙、禾山朝案,太锡西云龙虎相拥,渭水来去蜿环有情。放眼望去,复礼书院依山环水,一眼平畴,规制卓拔,气势恢宏。它是江右书院建筑名至实归的杰出典范。

春秋与三礼的心得体会(复礼的兴建动员篇)(1)

(复礼书院模型图1)

春秋与三礼的心得体会(复礼的兴建动员篇)(2)

(复礼书院模型图2)

一、 动员篇

由于西里文教水平不高,起初,刘元卿讲学的对象多是一些不具高级功名的士人或布衣处士,使他多将焦点放在日常生活中的人伦日用上,而少谈抽象的义理之学,而为了使这些基层士民不以其学为玄奇,刘元卿还特地说明道是人伦日用之道,学是学此人伦日用之学,讲学会友只为明伦而已。为了吸引这些乡里士民前来讲学,刘元卿选举了尚义的钱山李坦、友悌的湖上人彭君颜、尽孝的六市黄桥人杨惟十三人作为人伦日用之道之学的典范。刘元卿取这三人为例,一是因为他们都是生活在当地,正是以近取譬的最好对象。二是三人都是升斗小民,对于基层士民更具鼓励奋发的作用。听讲的乡里父老告诉刘元卿,他们从来以为讲学的都是玄远之学,但听他所说的都是人人可致力之事。于是,这些家族领袖率领其子弟举行讲会,每季一会,并利用聚讲的机会督训其子弟,行之周年以后,移风易俗之效已然焕乎一新。而当兴建书院的提议一提出,以彭昂为首的陈朝俭、陈国相、刘名卿、上卿、贵卿等人带头捐款,刘钦、彭继善、冯梦熊则积极组织施工,不到半年,复礼书院便宣告落成。

(一)李坦义士小传

李义士,名坦,钱山人。性嗜义,家不甚富,为缩富为周穷计。尝买田一方,画为井,择族之贫者八人授耕,而以其中公田供税。井之所不及者,更置义田五十亩周之,且以食夫乡人之不能自给者。其死不能棺,则又储谷为本,岁稍收息为之,盖并称贷者两受利焉。义士故有兄坤无后,而嫁其妾于乡人,不知其有身也。未几,生子,坤亦不知也。坤死,田产既并于坦。坦廉知其事,特色所生侄,绝类坤,亟取归,为取妇,以兄产尽授之。人以是愈益贤坦之为人。邑令李公嘉悦其事,扁其门曰“敦义”。今老犹不懈云。(节选自刘元卿《李义士传》)

(二)三衢彭君小传

(彭君颜)少孤,母独与二子居,操作不自休,兄谟偷佚不事事,辄自奋曰:“独奈何?长令孀母劬瘁,即安用儿子为?纵兄善自逸,我独不可代家督持门户,而习为洲闲状奚适也?”君固不能啬啬操财,第筹会岁入,以其半供输,操其稍奇羸者,以治庑庐。祭祀一不烦伯氏。丁孺人以故稍息红作。而君每食,辄念母氏矢节植孤,吾即不能游大人成名,既暗于母氏光,犹弗克自树,徒以尺寸与兄弟较计,重伤母志,此为视肉耳。于是益刻励自好。母病,为躬粥药,侍卧起,病不良不休。比卒,哀悼感行路。及禫,未尝不向人出涕沾襟也……君视诸侄如其子,即诸侄衣履禈襦,无不出自君配王孺人手者。既长悉力为营婚事。既已毕,当折箸。诸侄盖五人,而君子二。君曰:“此皆吾父孙也,吾终不以兄子独薄。”竟七分其产授之,君二子亦欣欣奉命。君间谓二子曰:“尧舜剩得让名尔,令不以天下让,而今安在哉?”君之所存,盖远矣。诸兄子既析居,而食指日繁,田入或不能支,君复节缩裘饪以时周给。已又有不弗戒于火者,所分宅毁且尽。君粥已田,率二子更筑室居之,而王孺人亦洽。君友谊,其诸侄女无以殊己女,视诸兄子妇无以殊己妇也。先是长侄既卒,其妻丁年甫十九,独抚襁孤,誓守志。王孺人善视之,竟成丁节。人谓君之道行于妻,其德固深厚哉!君恂恂庞茂,接人不别贵贱,一直心行之。闻人誉己,踧踖无所容。里有争,力为曲譬,必得解乃已。即少年诟侮侵凌之,亦不见其忤色。君虽不近名,而操行久,声日益宏。里中阋墙者,则各相责曰:“尔胡不能彭义士也?”直指使者行部至邑,数数表其门。(节选自刘元卿《三衢彭君墓志铭》)

(三)杨惟十孝子小传

杨孝子者,吾乡人,名惟十。家故贫,不能致养具,独以织篓为业。侍膳于二亲甚敬。母性不嗜粥,间得升斗,辄以其半吹饭,而自为米羹活朝夕,恬无几微见颜面。孝子初不知诗书,朴然田夫,乃所为多暗契于典训;所称定省温清者,亦不知其为道也。母病余十年,孝子时时侍汤药不懈。一日得痢病,几不可活,忽思鱼羹,孝子治钓具,取二鱼。人或谓不宜于病,孝子曰:“病中所思,吾安忍重违之?”竟烹以进,病亦寻差。人以为孝感所致。居无几何,二亲并殁,孝子哀之甚,族人好义者为殓财庀棺葬之。居丧不与筳宴,或强之,辄自痛曰:“吾诚哀吾亲,今独不存,食之不得下咽耳。”闻者为之感动。(节选自刘元卿《杨孝子传》)

(四)领头捐款和主持施工人员简介

彭昂(1542—1615),字紫山,郡庠生,莲花县湖上村人。

陈用(1511—1594),字朝俭,号静斋,刘元卿岳父,其父直斋公为坊楼陈氏乌溪陈氏塞上支脉基祖。

陈国相,(1542—1615),字君立,号梅和,泸潇同里人,且为儿女亲家,邑庠生,选入国子监,数试礼闱,屡登副榜。

刘名卿(1543—1590)字完甫,号子山,元卿同祖从兄,与泸潇同受学,同拜刘阳为师,未进学,乐善好施,性喜花石。

刘上卿(1547—1622),字达甫,号仁吾。刘元卿仲弟。郡廪生。诏采儒行,授冠带晚举为乡饮大宾。著有《明朝五达编》五卷、《历代五达编》一卷、《经世人物考》、《四书启蒙》等。

刘贵卿(1550—1616),字德甫,号修吾,刘元卿叔弟,郡庠生。

刘钦(1526—1597),号积庵,郡庠生,莲花县路口村人。

彭继善(1532—?),字如孝,号愚庵,莲花县湖上村人,乡饮大宾。

冯梦熊(1529—1582),字呈兆,号茶圆,闪石乡洞溪人。泸潇挚友,与泸潇无月不聚,无话不谈。在泸潇来石城洞前,泸潇说:洞之高人冯呈兆诸子,已聚讲洞中。

【延伸阅读】:

认识复礼之一:复礼的缘起

认识复礼之三:复礼的兴建建置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