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周星驰,演了这么一部电影,一个质朴的、涉世未深的乡村少年,就像开始崭露头角的周星驰本人。

周星驰的每一部电影都是经典(1991龙的传人那时的周星驰)(1)

《龙的传人》1991年上映,李修贤导演,主演周星驰、梁家仁、毛舜筠、元华。

电影‬主要剧情:元华饰演的周飞鸿是大屿山大澳村的教头,性格刚直。其子周小龙(周星驰饰)幼受父亲熏陶也是正直纯洁的年轻人。

周星驰的每一部电影都是经典(1991龙的传人那时的周星驰)(2)

一天,周的师弟毛仁躲债逃到大澳,受到周家父子的热情款待,周托阿仁将小龙带到香港发展。二人来到香港,阿仁忽然发现小龙的台球技艺高超,便背着小龙利用其进行赌博活动。

周星驰的每一部电影都是经典(1991龙的传人那时的周星驰)(3)

周星驰的每一部电影都是经典(1991龙的传人那时的周星驰)(4)

黑社会龙哥看中了周家在大澳的田地,便以地产为赌注赌台球。他们请来了世界级高手Jimmy White,小龙心理负担过重,输掉了比赛。

周星驰的每一部电影都是经典(1991龙的传人那时的周星驰)(5)

周星驰的每一部电影都是经典(1991龙的传人那时的周星驰)(6)

在师妹的鼓励下,他们又以师妹家的田产为赌注,赢得了比赛,夺回了自己的土地。

周星驰的每一部电影都是经典(1991龙的传人那时的周星驰)(7)

周星驰的每一部电影都是经典(1991龙的传人那时的周星驰)(8)

周星驰的每一部电影都是经典(1991龙的传人那时的周星驰)(9)

作为周星驰的影迷,以个人浅见,周星驰的艺术成就,随着时间发展变化,是一个从低到高,又有高到低的过程。在攀登高峰的过程中,周星驰不断把自我融入电影中,直到1999年的《喜剧之王》到达极致。《喜剧之王》里的尹天仇,就是周星驰自我的写照。1990年的《赌圣》、《赌侠》,1991年的《龙的传人》、《整蛊专家》、《逃学威龙》,是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风格趋于成熟的过程。《喜剧之王》以后,周星驰的自我慢慢从电影中退出,直到完全消失。

当周星驰从“星仔”变成“星爷”,他逐渐获得自己电影的主导权。当他成为片场的主宰,他的骨子里的“审丑”的恶趣味就忍不住冒出头来,并且不断开花结果。

从《功夫》里的包租婆、酱爆,到《西游降魔篇》里的老侍女、孙悟空,他的片中的角色越来越丑陋,而且毫不掩饰。

《喜剧之王》之后的影片,虽然有更大的预算、更高的票房,更多的观众。然而那些影片也离初始的纯粹的周星驰越来越远。

除了越来越丑的角色,还有越来越华丽而精致的美术设计。然而精致的美术设计只是外壳,包不住的是粗糙的内含。

不能免俗的,周星驰后来的电影也越来越多地使用了电脑特效。然而,就像众多的国产电影一样,周星驰的电影中的电脑特效,也更多的是外在的、形式上的:一个妖怪的造型,一个奇观,一个打斗的特效。这些新的电脑特效的使用,并不比1986年的《西游记》中那些土特效,对剧情有更多的帮助。过多的、不圆融的电脑特效,反而起到反效果。它们与以语言为内核的周氏喜剧背道而驰。其实,电脑特效的主要功能,更多的是看不见的,是解决传统技术无法呈现的一些画面效果,而不是要制造妖怪、制造奇观。

与《喜剧之王》之后的周星驰电影相伴的,还有与内地演员合作后,一众内地演员与周氏喜剧的格格不入,他们的表演风格,他们的台词风格,与港式无厘头喜剧,风马牛不相及。

港式无厘头,并不是周星驰的专利。它脱胎于粤语地区特别是以粤语为基础的香港地区的市井生活。内地看到的香港影视剧,都是台湾配音的普通话版本。如果你去看粤语原声,就会发现,香港演员,用粤语对白演香港影视剧,就像是邻里、朋友间的对话、玩笑,非常的生活化。不仅在周星驰电影里,你在许氏兄弟的电影里,在新艺城的电影里,也能看到无厘头的对白和表演。只不过,在周星驰的电影中,无厘头更夸张、更突出,更贯穿始终。那些无厘头的对白,就从市井中来,从生活中来。所以,很多香港演员,很适应无厘头的台词、无厘头的表演方式。

而以北京话为标准音,从电影学院科班培养出来的内地演员们,与香港的无厘头表演风格,无法相融合。

周星驰与内地演员的合作,甚至周本人退居幕后,完全以内地演员为主,其结果是,虽然有周星驰的影子,但已经不是周星驰电影了,更谈不上周星驰的艺术风格。内地演员表演的无厘头,是刻意的,不是港式无厘头,不像香港演员那样,是融在血肉里的,是内生的。

港式无厘头是学不来的。

回看1990年的《龙的传人》,看见的是质朴的周星驰。那时候的周星驰,是最好的周星驰。那时候的周星驰,就像是一块璞玉,充满着希望,充满着无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