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梅近日,国家级贫困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1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巴东县委书记单艳平说:“28年来,北京累计援助巴东县9.2亿元,援建项目253个,35名北京干部唱响了一曲心系三峡、情暖巴东的大江之歌”,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恩施州重点贫困村?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恩施州重点贫困村(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1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恩施州重点贫困村

本报记者 韩梅

近日,国家级贫困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1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巴东县委书记单艳平说:“28年来,北京累计援助巴东县9.2亿元,援建项目253个,35名北京干部唱响了一曲心系三峡、情暖巴东的大江之歌。”

特殊的牵挂

28年前,巴东儿女为三峡工程挥别家园,从信陵古镇搬到了黄土坡,又由于滑坡原因,新县城再次从黄土坡迁移到了如今的神农新区。

1992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全国开展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重大决策,北京市委、市政府安排朝阳区对口支援巴东县,并在朝阳区建立巴东县驻北京市联络处。

“搬迁之初,巴东县人民医院全都是土坯房,连一间像样的手术室都没有,北京筹集3000多万元启动医院迁建,将县人民医院由当时全省条件最差建成省二级甲等优秀。”单艳平说。

如今的巴东,是一座极具土家族风情和现代韵味的美丽山城。北京大道、京援扶贫创业园、神农小区北京园……“北京元素”与一排排土家族房屋融合在一起,涌动着“京巴一家亲,携手奔小康”的浓浓亲情。

前不久,巴东迎来一位“老亲戚”——12年前挂职巴东副县长的北京干部孙瑞生。刚办完退休手续,他就迫不及待重返巴东——这里,有他的结对“亲戚”,有他亲自启动的扶贫项目,有他特殊的牵挂。

“最好的礼物”

巴东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中上游两岸,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三山盘踞,山高坡陡、交通阻塞。

王爱忠是北京扶贫队伍中的一员。2018年,恰逢巴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他来到巴东,成为北京市派驻巴东县的第13名副县长。

当年6月,王爱忠第一次走进官渡口镇马鬃山村,从县城到村口,一路颠簸3个多小时,他没有被绕行的山路转晕,却着实被村里的景象“吓一跳”。

土家族村民田泽树的家里,除了水缸和米袋子外,一无所有。夫妇二人均患有精神疾病,无法外出赚钱,依靠亲戚救济过活。三个年幼的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却没有上学……王爱忠沉默许久,他下定决心:要千方百计帮助“穷亲戚”拔掉穷根。

在王爱忠的帮助下,田泽树一家5口全部纳入了低保,田泽树被送到宜昌市优抚医院治疗,三个孩子送进县城里的学校上学,王爱忠个人掏腰包承担三个孩子上学的交通费……现在,田泽树一家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安置房。

“真的蛮感谢王县长,不然弟弟一家算是没有出路,现在弟弟家也脱贫了,弟弟的病也好多了。”田泽树的哥哥田泽清感激地说。

看到“穷亲戚”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种的茶、柑橘等农产品没人来买,只能烂掉倒掉,挂职干部心如刀割。北京挂职干部团队在官渡口镇修建红花岭创业扶贫园孵化基地、在野三关修建京援硒食品产业园……如今,看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王爱忠开心地笑了:“这是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水哟,纯纯的水!”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守着长江,却世代缺水。“山下溪水滚滚流,山上吃水贵如油”是这里吃水难的生动写照。

巴东县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地下中空,地表水渗入地下迅速流走,村民很难喝上干净卫生的饮用水。

2018年8月30日,北京援建的“巴东县江南三镇易地扶贫搬迁茶店子供水基础设施工程”破土动工。

在茶店子水厂不远处,有一处悬崖,一根巨大的水管几乎垂直而下,水管里流动着清水,经过高山峡谷、悬崖绝壁,通向千家万户。大家亲切地叫它“绝壁清水”。

2019年6月3日晚上10时28分,“通水了!”茶店子镇茶庵寺村土家族村民李老汉一拧开水龙头,白花花的自来水喷涌而出,他忍不住喝了一口,“水哟,纯纯的水!”他老泪纵横,拉住北京干部李晓亮的手说:“北京亲人最亲!”窗外,村民敲锣打鼓奔走相告,到处是人们的欢呼声。

北京先后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在官渡口镇、东瀼口镇等8个乡镇,以及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现“一管清水进农家”,巴东县12万人实现了几代人渴求的吃水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