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字自娱、邹国人及今天的山东省邹县。大约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26年。
孟子
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赢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加以激烈的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他本人出身于世界层,后家道衰微,从鲁国牵制周国。孟子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一生以学习孔子为志愿。孔子也,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曾受业于孔子之嫡孙子思的弟子子思和孟子之学,被后世称为思孟学派,是儒家中的一个保守的唯心主义学派。
孟子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新兴涨涨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孟子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事业,其经历与孔子相似,曾是著名的老师。学成以后20余年间,曾怀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
孟子名言
孟子目睹着战国七雄的霸权战争,心中升起人道主义的精神,企图在各诸侯国推行自己仁政的政治主张。他到过梁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于是孟子退而聚众讲学,专心著书。在教学活动中,孟子得到了很大的未解,他认为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一大乐趣。晚年,他和他的学生一起许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
孟子的教育思想散见于孟子各篇之中。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源。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孟子的人生精神是十分丰富的,它是先秦中国古典文明孕育的绚丽结果,也是秦汉以后中国人生精神和民族性格发展的重要源泉。孟子的人生精神同先秦、秦汉、秦汉以后其他思想学派的人文精神一道,共同构成中国民族精神赖以建构和发展的宝贵资源。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认识,深刻地揭示了人生成长乃至民族、国家发展的一种特定规律。孟子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就是说,人要生存,要有作为,要有出息,要敢直面内忧外患,就要经历一番艰辛困苦的磨难,就要历经一番肉体至精神的人生垂点。
孟子
孟子这种以忧患为生、自强不息的人生精神,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应该说,忧患意识和自强意识、忧患精神和自强精神,一直以来都深深地渗透在中国的文化精英的血脉中,渗透在中国的知识精英的血脉中,并扩展成为中国。华民族的一种显著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
孟子名言
孟子这位亚圣的一生始终被战争所包围着,而这种战争成为了他民主政治思想庆善理论的缘起。通过硝烟四起的战争,孟子的一生及思想得到了真实再现。相信只有置身那珠子狰狞的动荡时代,才能真正领悟孟子思想的精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