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千古绝唱《蜀道难》诗中三次出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既写蜀道行走之难,更写蜀道开辟之难,是诗人身临其境后发自肺腑的感叹。那么,李白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有感而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呢?

陇南人文特色(都以为难在四川)(1)

▲徽县青泥岭

古蜀道,从广义上说,南起成都,过广汉、德阳、梓潼,越大小剑山,经广元而出川,在陕西褒城附近向左拐,之后沿褒河过石门,穿越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全长约1000余公里。

陇南人文特色(都以为难在四川)(2)

从狭义上说,仅包括四川境内的路段,南起成都,北止于广元七盘关,全长约450公里。 蜀道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大概念,包括四面八方通往古代蜀地的道路,有自三峡溯江而上的水道,由云南入蜀的樊道,有自甘肃入蜀的阴平道和自汉中入蜀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等,也包括蜀地范围内的道路,这是广义上的蜀道。

陇南人文特色(都以为难在四川)(3)

陇南人文特色(都以为难在四川)(4)

▲米仓山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左右,李白送友人入蜀时曾路经陇南徽县的青泥岭。面对“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的奇峻险势,极尽笔力描绘了青泥岭古道的高峻奇险,发出了“蜀道难”的感慨。

陇南人文特色(都以为难在四川)(5)

▲青泥岭

青泥岭在甘肃陇南徽县城东南50公里的嘉陵江西南,是秦陇入蜀的必经道,是古蜀道最险峻的一道关隘,也是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青泥岭蜀道遗迹很多,尤以碑刻为甚。《新修白水路记》是蜀道的重要遗迹。据文载“大抵蜀道之难,自昔青泥岭称首”。碑文详细记载了青泥岭古蜀道变迁的史实和改道白水道的始末,为研究古蜀道的兴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为李白《蜀道难》作了真切的诠释。

陇南人文特色(都以为难在四川)(6)

陇南人文特色(都以为难在四川)(7)

▲徽县“新修白水路记”摩崖石刻

陇南人文特色(都以为难在四川)(8)

陇南人文特色(都以为难在四川)(9)

陇南人文特色(都以为难在四川)(10)

▲青泥岭风光

青泥岭、阴平道、祁山道这些镌刻在“蜀道”上的地理概念赋予了甘肃陇南大地厚重的文化积淀。

陇南人文特色(都以为难在四川)(11)

陇南人文特色(都以为难在四川)(12)

陇南人文特色(都以为难在四川)(13)

陇南人文特色(都以为难在四川)(14)

陇南人文特色(都以为难在四川)(15)

陇南人文特色(都以为难在四川)(16)

▲青泥岭风光

最后献上青泥岭风光大片以供欣赏 摄影/袁新民

陇南人文特色(都以为难在四川)(17)

陇南人文特色(都以为难在四川)(18)

陇南人文特色(都以为难在四川)(19)

陇南人文特色(都以为难在四川)(20)

陇南人文特色(都以为难在四川)(21)

陇南人文特色(都以为难在四川)(22)

陇南人文特色(都以为难在四川)(23)

(来源于陇南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