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除了处理天下大事外,也有着自己的小爱好。特别是老朱一家,总是与其它朝代显得与众不同。

爱好炼丹的、爱练武的、爱建动物园的,都是老朱家的。今天,我们就说特别喜欢木匠活的皇帝——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最大的特长就是做木匠活,并且真是一手好手艺,到了大师级的地步。如果他是个木匠,倒也还称职,可是他偏偏是皇帝。

明朝十六任皇帝的奇葩爱好(明朝皇帝都没有一手绝活)(1)

朱由校

文盲天子

朱由校是明光宗朱常洛的长子,他的爷爷是明神宗万历,万历皇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由于父亲在位的时间太长,所以朱常洛在太子的位置上待了很久。

在1620年,万历皇帝驾崩,当了整整20年皇太子朱常洛才真正当上皇帝。没想到,他刚当上皇帝就怪事不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驾崩了,人称“一月天子”。

明朝十六任皇帝的奇葩爱好(明朝皇帝都没有一手绝活)(2)

朱常洛

朱常洛死后,还没有开始接受太子教育的朱由校就被东林党人匆匆推上了皇位,这就导致了他对处理政事一窍不通。

小时候,朱由校虽然出生在皇太子家中,但是他的老爸朱常洛不受爷爷万历皇帝的待见,每天都过得战战兢兢,根本没有时间去督促儿子学习。

等到朱由校长大一些,由于皇室的规矩严格,他不可能像普通的孩子那出去四处玩耍,只能呆在太子府中。

由于没有同龄人和朱由校玩耍,年纪还小的朱由校只能拿着一些仆人带来的木工玩具和府中的木制品玩,也正是因为如此,养成了朱由校对木工的浓厚兴趣。

明朝十六任皇帝的奇葩爱好(明朝皇帝都没有一手绝活)(3)

等朱由校当上了皇帝,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的名字,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魏忠贤。

魏忠贤原名李进忠,原本只是一个市井之徒,好赌成性,为赌债所逼自阉入宫,认太监魏朝为“干父”而改姓。

朱由校的乳母叫客氏,魏忠贤和她搭上联系,两人结成了很深的关系。借着客氏,接近朱由校并刻意讨好,因为会拍马屁,甚得朱由校喜爱。

明朝十六任皇帝的奇葩爱好(明朝皇帝都没有一手绝活)(4)

天启三年,魏忠贤执掌东厂,用阉党的势力制衡风头正盛的东林党。

朱由校喜欢自己动手做些木工,特别的痴迷。然而,每当他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魏忠贤就开始奏事。

当时,朱由校正在做自己喜欢的木工,不想听这些事情,推脱说自己已经都清楚了,你们看着办就行。

明人刘若愚撰《酌中志》记载:“先帝(按:即天启皇帝)……凡自操斧锯凿削,即巧工不能及也,又好油漆匠,凡手使器具皆御用监、内官监办用……当其斤斫刀削,解服盘礴,非素昵近者不得窥视,或有紧切本章,体干等奏文书,(先帝)一边经管鄙事,一边倾耳注听。奏请毕,玉音即曰:‘尔们用心行去,我知道了。”

借着这个名义,魏忠贤多次矫诏擅权,改变朱由校的意思,排挤东林党人,朝堂之上混乱不堪。

明朝十六任皇帝的奇葩爱好(明朝皇帝都没有一手绝活)(5)

堂堂皇帝不爱管军国大事,整天埋首在木匠活上,这是为什么?

朱由校对木工爱的痴迷,哪怕是在他的寝宫了也堆满了各种木料和锛、凿、斧、锯、刨等木匠工具,一旦兴趣起来,做起木工活可以日以继夜。

不仅如此,他特别喜欢召集木匠,和他们在一起切磋技艺,并亲自动手刨削打磨。

有时候,突发奇想的朱由校叫小太监把木制品拿到京城的市场上去卖,不是为了卖钱,只是给自己的作品找个识货的主。

要是真的卖了一个好价钱,等小太监回来,朱由校就十分开心,拥有特别高的满足感。

明朝十六任皇帝的奇葩爱好(明朝皇帝都没有一手绝活)(6)

史书上记载,明代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

聪明的朱由校便自己琢磨,亲自设计图样,花费一年多工夫造出一张床来,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

朱由校还喜欢建造房屋,等房屋造成以后,高兴得手舞足蹈,反复欣赏,等高兴劲过后,又立即毁掉,重新造新样制作,从不感到厌倦。

明朝十六任皇帝的奇葩爱好(明朝皇帝都没有一手绝活)(7)

除了在这些生活用品上,朱由校在宫殿建筑上也有一番造诣。

吴宝崖在《旷园杂志》中写到朱由校曾亲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宫殿,形式仿乾清宫,高不过三四尺,却曲折微妙,小巧玲珑,巧夺天工。

有趣的是,朱由校还曾做沉香假山一座,池台林馆,雕琢细致,堪称当时一绝。

天启五年到天启七年,明朝对皇极殿、中极殿和建极殿进行了规模巨大的重造工程,从起柱、上梁到插剑悬牌,整个工程中朱由校都亲临现场,甚至上手指挥整体建造。

明朝十六任皇帝的奇葩爱好(明朝皇帝都没有一手绝活)(8)

做了那么多精美的木器,朱由校自己也不用,只是一味地做,享受的是做木匠活的过程。

天启五年,天气晴朗,心情不错的朱由校在客氏、魏忠贤等人的陪同下,到西苑游船戏耍。

和亲信小饮了几杯后,与王体乾、魏忠贤去深水处泛小舟荡漾,却被突如其来的一阵狂风刮翻了小船,不小心跌入水中,差点被淹死。

明朝十六任皇帝的奇葩爱好(明朝皇帝都没有一手绝活)(9)

虽然很快被赶来的侍卫救起,却已经落下了病根。偏偏很巧的是,宫内御医治不好,还被人阻止找市井中的名医,只能呆在宫内,身体每况愈下。

没过多久,尚书霍维华听说了此事,就进献了一种名为“灵露饮”的“仙药”,味道清甜可口,朱由校便天天饮用,以致得了肿胀病,最终卧床不起。

天启七年,朱由校病重去世,安排朱由检入继大统。

在整理朱由校的遗物时,看到他留下的一座沉香假山,上面池台林馆悉具,灯屏、香几精美依旧,崇祯,也就是朱由检轻声叹息说:“亦一时精神所寄也”。

这句话道尽了天启皇帝的家国辛酸,也点出了他专心木工的另一种精神追求:无奈中的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