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巴洛克风格(为什么巴洛克风格极度地追求很繁复的奢华)(1)

“巴洛克”是17世纪初直至18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作为形容词,巴洛克有“俗丽凌乱”之意,它原是18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对17世纪不同于文艺复兴风格的一个带贬义的称呼。巴洛克风格追求一种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巴洛克艺术以黄金、大理石、镜子等材质,以夸张的运动和清晰烦琐的细节,在雕像、绘画、建筑上大放异彩;甚至在文学、舞蹈、音乐领域,巴洛克艺术也能营造出紧张、恢宏甚至俗丽凌乱的戏剧效果。

巴洛克无疑标榜着一个绝对以自我为中心的君权时代。它成为一种宫廷密码——那个时代的侯爵们,可以将权力倾注到其中,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们可以到达怎样一种程度。这些巴洛克时代的侯爵们用浮华的符号、装饰和形体发明了一套独特的宫廷权力语言。

巴洛克是欧洲17、18世纪绝对专制的君权主义的一个映像。只有在绝对的权力之下,庄严、奢华、夸张、繁复等特质才能够集合起来,形成一种自带威慑力量的美学体验。尽管巴洛克起源于意大利,却在法国达到鼎盛,尤其在路易十四的手中达到巅峰,亦被称为“路易十四风格”。凡尔赛宫是巴洛克艺术的最高体现,也因为这一风格跻身欧洲最壮观的建筑群。舞蹈、绘画、音乐、文学,都在这位“太阳王”的手中,在华丽繁杂的方向上推向极致。色泽艳丽的大团花装饰、各式水果图案、蕾丝花边,都是那个时代的服饰潮流。

曾几何时,欧洲历史学家谈及三十年战争到法国大革命之间的时代、即1650年至1790年间时,总喜欢定义其为“绝对主义的时代”。所谓的绝对,是“绝对君主制”之意,即执政者执政时完全不受任何贵族势力的影响。

然而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历史学家发现,所谓“绝对主义”从来都没有绝对过——这一时期的君主,仍然没有脱离传统贵族势力的束缚和影响,甚至远远没有我们认为的那样自由。然而,正是因为在政治场中追求“绝对”的失意,让这些权力拥有者开始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平衡——试图在追求艺术、追求美学的方向上,寻求一种绝对主义的美。

黄金、装饰、极致的细节、流动的夸张形体,一切能够反映金钱、能力、自由的意向,都构成了巴洛克艺术的要素,也构成了当时的宫廷生活图景,充斥着接二连三颓废奢靡的庆典,每一次凯旋都伴随着连续几天的彻夜狂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