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众议院当地时间22日表决通过了一项由民主党人提出的法案,将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设为美国第51个州,相关法案将送往参议院审议。如果这一法案在参议院获得通过,那么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特区)将正式成为美利坚合众国星条旗上的第51颗星。为什么这个坐落着美国首都的地盘在美国的历史上一直以特区之名超然于外?又是什么在推动着华盛顿特区“立州梦”成真呢?
华盛顿特区“建州”运动支持者参加活动
﹀
京畿的神奇地带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英语:Washington, D.C.),简称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 D.C.),有时被一些中文媒体称作华府。从英文名称的两个部分就可以看出这个特区有两个身份,其中的一部分华盛顿市(Washington)是美国的首都,为大多数美国联邦政府机关、各国驻美使馆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美洲国家组织等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可以说是美利坚的绝地的政治中枢,而另一部分哥伦比亚特区(District of Columbia)则是属于美国联邦政府直辖的单独行政区。
这两个归属不同的部分尽管建制体系分离,但是管辖范围却相互重叠,妥妥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使熟悉美国的人有时候也傻傻分不清楚两者的关系,而这种独特现象的发展历程,却犹如一版微缩的美利坚史。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区徽
﹀
起于南北平衡之议
美国独立后,在追求独立中并肩作战的南北方开始对首都的位置发生争执:北方希望将首都定在纽约;而南方希望将首都定于南方。毫无疑问,首都位置的选取直接关系到了未来这个新生国家的政治主导权。
在经历了漫长的南北协商后,双方各作让步,在美国南方离北方不远的地方新建一个城市作为美国的首都。于是,一个新的联邦首都定位就在詹姆斯·麦迪逊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与托马斯·杰斐逊三位国父的一场晚宴之间落定。
实际上,当时的费城才是美国精英们的“首都”
﹀
1790年7月1日,国会通过《首都选址法(英语:ResidenceAct)》,决定将首都从纽约迁至波多马克河和安那考斯迪亚河汇合处附近。当时的“联邦城”规划为一个面积100平方英里的菱形区域。其位于波多马克河上的实际地点是由华盛顿总统决定,华盛顿本人还建议美国首都称为“联邦市”,并以这一片地区来纪念美洲的发现者哥伦布(Columbia),但是作为美国的开国元勋们还是一致决定将首都定名为华盛顿,但是哥伦布(哥伦比亚)这一名称还是在当地留下了印记,成为了这一区域的统称,相当于我国古代王朝的畿内之地(中央直管)。
1791年-1792年,Andrew Ellicott和非洲裔的自由人Benjamin Banneker勘测哥伦比亚特区的边界,每英里埋设一个界碑。其中很多界碑现在仍然存在。哥伦比亚特区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在南方与北方之间给首都周边一个绝对的权力平衡区域,这一区域由联邦直接管辖而非设州,从而断绝了过于庞大的联邦制州权对联邦政府的权力运行产生不必要的行政或制度性阻挠,从而可以保证联邦政府保证绝对中立的地位,从而维系新生共和国的团结、平衡与稳定。
历史沧桑的见证
1792年10月13日,白宫于华盛顿奠基,这标志着华盛顿这个未来美国政治中枢的正式动工。1800年,美国联邦政府部门从费城迁往建设完成的华盛顿,华盛顿开始作为美国首都正式运作至今。(期间在1812年,英军一度攻占了哥伦比亚特区并烧毁白宫,成为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国耻)
著名的火烧白宫
﹀
坐落于特区中的华盛顿是由设计过纽约的联邦大厅的法裔美国建筑师朗方(英语:Pierre Charles L'Enfant)(Pierre CharlesL'Enfant)规划的。朗方将华盛顿的马路设计成棋盘型,南北向的马路以数字命名,东西向的马路以字母命名。除此之外,他还在大街相汇的路口规划几个圆环以及长方形广场,例如著名的杜邦圆环和法拉格特广场。
著名的杜邦圆环
﹀
哥伦比亚特区在最初是一个边长10英里(16千米)的长方形区域,不仅包括特区现在的全部范围,还包括波多马克河西岸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县,即今日的阿灵顿县以及亚历山德里亚市。特区成立后不久,西岸的居民就因为国会过度对东岸的过分偏爱和对蓄奴问题的严厉态度,而发起回归弗吉尼亚的请愿运动。美国国会于1846年7月9日通过法案将波多马克河南岸的土地交还南方的弗吉尼亚州。至此,华盛顿特区的形状范围基本奠定。
至美国南北战争前后,特区的波多马克河北岸有乔治城、华盛顿市及华盛顿县三个分开的行政区划;其中建立于1791年的华盛顿市因为首都与政治中心的集聚效应,后来发展为特区中的核心城市。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南北对立格局消亡,华盛顿特区作为政治中心的平衡作用逐渐淡化。
公元1878,前述三个行政单位(乔治城、华盛顿市及华盛顿县)合并为华盛顿市。这一行政区划的调整导致原来“大圈套小圈”的行政区划发生变化,联邦管辖的特区及华盛顿市地方政府从此辖区重叠,因此产生今日使用的“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之合称。
立州之梦哥伦毕业特区从设立之初就是为了保证美国联邦政府驻地周边的相对政治空白,依据美国宪法第一章,哥伦比亚特区的最高权力机构为美国国会,通过华盛顿市政府实施市政治理,因此,作为联邦政府权力代表的国会有权否决地方立法,因此哥伦比亚特区的自治权相对于其他州府来看着实弱小。
是特区的,也是整个联邦的
﹀
除了地方自治权受制约外,当地市民的一些参政权也与居住在各州的一般美国民众不同:他们在众议院仅有一名列席代表,且是不具选举权的代表,在参议院则直接没有委派代表的权力,当地的公民甚至连选举人票都不配拥有,成为了历次美国大选的背景墙。这种政治权力几乎为零的情况随着特区经济发展,非政治职能属性居民人口的增多,而逐渐成为了亟待解决的严重政治问题。
公元1961年3月29日,美国宪法第23修正案通过后,哥伦比亚特区居民获得美国总统选举权利,赋予3张选举人票,是美国人均选举人票最多的地区,而历次总统选举中,3张选举人票全给民主党候选人,民主党得票率超过八成。从1964开放选举人票以来,特区始终是民主党的铁票仓。
1974年 Walter Washington 成为哥伦比亚特区第一任及首位黑人民选市长,这也成为了特区政治民主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特区公民政治权利的斗争逐渐取得了成效,而其对“立州”的梦想追求也从未止步。
Walter Washington
﹀
近几十年来,华盛顿的“立州梦”总是在大选年被提上议事日程,这片位于美国东北部的神奇尽管不属于任何一州,但是70万的人口总量和全美最高的人均联邦纳税额也足以表明这片土地早已具备一州的实力。
无论从人口规模、税收水平,还是预算层面对联邦政府的独立性等方面来看,其均有资格成为一个州。例如,华盛顿特区居民缴纳的人均联邦所得税全美最高,缴纳的联邦所得税总额也高于22个州;特区政府预算中仅有25%至30%由联邦政府拨付,这一比例仅低于5个州的水平且与另3个州水平相当。
发达程度还是要领先很多地区的
﹀
华盛顿特区政府认为,特区居民履行作为美国公民的全部义务,但至今仍未像其他州公民一样享有国会代表权,无法充分行使立法权。这是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近日在众议院通过,支持华盛顿特区成为美国第51个州的法案由民主党人力推形成。一旦这一法案在参议院获得通过,那么联邦管辖的特区将仅仅保留白宫、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以及国家广场上其他联邦建筑等,余下区域成为一个州,名为“华盛顿道格拉斯邦”,华盛顿特区市长成为州长。而新成立的“华盛顿道格拉斯邦”在美国国会将拥有两名参议员和一名众议员,均享有投票权。
拜登也对此表示支持
﹀
然而,华盛顿特区的立州之梦能否成真依旧存在变数。立州法案的投票结果基本按照党派划分,民主党人的赞成与共和党人的反对基本泾渭分明。在两党势力平分秋色的参议院(各占有五十席位),华盛顿哥伦毕业特区的“立州梦”需要获得六十张选票的支持才能成真。
共和党反对华盛顿特区“立州”的原因是不想让民主党人借机在国会获得更多席位,前总统特朗普就曾公开发表意见反对“立州”。由此来看,华盛顿的“立州大梦”其实依旧命途多舛。
参考资料:首都“立州梦”成美国党争新戏码.邓仙来 孙丁 徐剑梅;华盛顿特区将成美国第51个州?白宫表示支持.澎湃新闻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缘谷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