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动机理论与实际结合 动机与情绪(1)

一提到“动机”这个词好像有些贬义的意思,人们经常会联想到“动机不良”?“不怀好意”的意思,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存在着一定的动机,不管是好的动机,还是坏的动机,做事之前肯定是先有动机,再有行动,那心理学上面是怎样给“动机”这个词做定义的呢?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也就是说动机是一种内在的过程,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出来,但我们可以通过个体对任务的选择、努力程度、对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活动间接的体现出来。

那什么是情绪情绪呢?

情绪就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可能都会带有情绪,不管是高兴也会,还是沮丧也罢,其实情绪对我们做事情影响还是很大的,好的情绪会促进问题的解决,坏的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更有甚者会使问题更加恶化,那么情绪和动机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利用好我们的情绪,带着一种好的动机去解决问题呢?

情绪与动机理论与实际结合 动机与情绪(2)

下面我们认识一下心理学上面一个非常有名的关系理论:

心理学家赫布的“倒U型曲线关系理论”,心理学家赫布认为我们情绪唤醒水平和绩效之间存在着倒 U 型曲线的关系。换句话说,太低或太高的唤醒水平都会损害工作效率。

其实也就是也就是经常说的“过犹不及”这个词语,什么事情过了就不好了,情绪是动机的源泉之一,它能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的活动效率,反过来也能降低人的活动效率。

只有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最佳状态,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任务。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和焦虑能促使人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我们的情绪对于生理内驱力也具有放大信号的作用,成为驱使人的行为的强大动力。如人在缺氧的情况下,产生了补充氧气的生理需要,这种生理驱力可能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激励行为,但是,这时人的恐慌感和急迫感就会放大和增强内驱力,使之成为行为的强大动力。

由此可见,控制我们的情绪在处理事情时真的至关重要,情绪的好坏也会极大的影响我们的动机水平,有好的动机水平才会有更有效的解决问题,带来更好的效果,管理好情绪也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怎样看待问题,怎样看待不如意的事情,其实都是在磨练我们的性格(也是我们的情绪管理系统),处事不惊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练就的,多经历磨难对我们人生的成长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经历的多了,看的就淡了,情绪也就稳定了,情绪稳定了,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就顺利了!

情绪与动机理论与实际结合 动机与情绪(3)

过去,现在,未来皆在一念之间。

一念之转,能让过去的记忆不同,现在的感受不同,未来的命运不同。

你那一念生成什么样,你当下的生命就活成什么样,你的命运也会呈现什么样。

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