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方言,乡土气息极浓。集地域性、历史性、知识性、形象性、趣味性、科学性、思想性、独创性、专业性、实用性为一体。其中很大一部分在字典、辞源、辞海上也很难找到,用普通话更是表达不出来,然而它却是西峡人生产、生活和交际的常用语、惯用语和必用语。

西峡方言,语音浊重、吐字生硬,说起来着(zhuo),听起来却有股干脆力量劲儿。很多诙谐有余的方言,让你琢磨起来格外有韵味儿。

西峡方言,在上个世纪五六年代应用的很广泛,二十世纪后,因为普通话的普及,说的人越来越少,渐渐失传。

小编收集整理发表出来,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怀念。

阳泉吃糊糊方言(西峡方言圪啃圪料犯涨)(1)

一堆儿:在一个地方居住或者在一个单位工作。

一路儿:结伴同行。

一溜串儿:一连串的话(多系韵文)或一件接一件的事。

一股气儿:(1)几个人意见一致,也叫“一个鼻孔出气”;(2)一鼓作气干完某项事情;(3)病人奄奄一息,只剩“一股气”。

一时儿不得一时儿:人为疾病焦急万分,抓耳挠腮,或者是病痛难受起来忍受不住。

入送:搪塞。多指晚辈对长辈的忤逆行为。

三长两短:担心亲人发生意外不幸事。

三番语儿:含蓄、影射、令人费解的语言。

小猫儿寒气:心胸狭隘之人,与其打不着交道。

反打锤:说话办事与正常规律相反。

开墒:原指农具得力,耕作效率高,引伸为人的说服能力强,能打动人心。

日翻:摆弄、翻腾、修理。

不灾(zai)哩:不要紧,没关系(多指病、伤或经济损失)。如有人问对方“你伤住哪儿了? zai不zai ?”,答曰:不zai哩。

打瞎驴儿:夜间没有照明条件,摸黑干活。

白布淋:原指轻微伤痕,皮肤有白印儿,但未出血,引伸为不疼不痒,不中要害的批评或惩罚。如你只能给人家一牙咬个~~~人家该咋还是咋。

蛮蛋嘟噜:外地人特别是南方人说话快而蛮,西峡人听不懂。也叫“嘀连嘟噜”。

阳泉吃糊糊方言(西峡方言圪啃圪料犯涨)(2)

对头儿:一圈儿(一周),~~~一年。

圪(ge)整:(1)植物生长旺盛状;(2)人的衣着打扮整齐、时髦状。(含贬义)

圪蔫:(1)植物干旱枯萎状;(2)人们因疾病或心理负担所形成的精神萎靡不振状。

圪料犯涨:(1)物体由直变曲;(2)人的性格行为与众不同或故意别扭。

圪腻:恶心、肮脏、迟疑、讨厌。

圪炸:(1)饭锅底被熬、炕所形成的一层稠、干、焦食物(小孩爱吃);(2)小孩活泼顽皮状,如这娃儿是个圪炸脸;(3)炫耀,不安本分。

圪艮艮(gen):勉强、吃力。

圪啃:不舍得花钱、凑合。形容人不舍得吃,不舍得穿。

白应:不要(这样或那样说或做)。

导告:开解人。如:就那点事儿,他都想不开,你去导告导告他。

冉霍:(1)刀刃锋利;(2)人的动作快速。

(gao):读二声,指用手指关节击打人的头部,以示警告,被打者叫“挨告子”,也叫“吃栗子”。

严齐:(1)器物对缝严密,无间隙;(2)人做事高度保密,不漏风声,无懈可击。

抓(zhua):疑问语,读二声。意为:干什么? 为什么?

阳泉吃糊糊方言(西峡方言圪啃圪料犯涨)(3)

咋不是:为啥不是,就是的,正是这样。同(木不是)。

把作:为难、承受压力。亦指疾病所导致的身体不适状。

走作:(1)物体变形、扭曲;(2)说话不算数,违约。

折割:虐待。对象多是童养媳、丫环、仆女和佣人,使其不得温饱。

木使儿:(1)人无办事能力;(2)物品无用处。

末影儿:(1)根本没有这回事;(2)人失踪了:(3)物品被盗或丢失了(也叫“末点了”)。

木不是:为啥不是,谁说不是,就是的。

妨主:牲畜有贱毛病,对主人不利,如“狗哭”,“驴摇桩”等。

妨主精:迷信的一种,如哪个人的父母姐妹都没了,就剩他(她)一个,人们说这人是个~~~,意思他(她)命硬,克死了别人。

:(1)摔跤叫板跤,跌倒叫板倒;(2)易碎东西掉地摔烂了叫板烂了,不易碎的东西掉地不烂叫板不烂;(3)一种谷物脱粒方法,如把谷子或豆类板板;(4)无谓的经济损失,那几百、几千块钱算板了(多指投资或行贿没有办成事)。

板凉腔:说笑话(也叫说“丢松话”),给人以风趣幽默感。

枕头风:妻给夫通消息,出主意,夫从妻愿,往往出差错。

张火:超过目的、标准、限度。如说:过头话”叫“说张火”,走“;过头路”叫“走张火”、干“过火事”叫“做张火”

枝愣:(1)植物生长旺盛状;(2)对人们衣冠整齐,精神焕发,得意忘形的讽刺语。

阳泉吃糊糊方言(西峡方言圪啃圪料犯涨)(4)

上面所收集的方言,不专属哪一类,有种乱炖的感觉。如果你还知道某些小编没收集到的方言,敬请在下方留言哦!

阳泉吃糊糊方言(西峡方言圪啃圪料犯涨)(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