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高松年是三闾大学的校长,他为人老道,做事圆滑,工于心计,是个典型的教育官僚形象。他之前是赵辛楣的先生,所以拍电报让赵来三闾大学教书。

赵辛楣原来很是佩服他的老师,称赞高先生头脑很好,但到了三闾大学之后,才其实他发现并不高明,高松年做了什么事,会让赵辛楣产生如此的印象呢?

围城方鸿渐和赵辛楣家世对比(赵辛楣对高松年失望了)(1)

1、他并没有真正把学校办好的志气

高松年奉命在于平成筹办三闾大学,对于老师的选择,他有自己的一套原则:名教授当然好,可是因为他的名望,学校沾着他的光,他并不倚仗学校的地位。他不会全副精神为学校服务,更不会绝对服从当局的指挥。而没有名望的人来,他们要借学校的光,他们要靠学校才有地位。学校了是个机关,在健全的机关里,决没有特殊人物,只有安分受支配的一个个分子。

高松年将学校当成一个机关,一个好大学全在于有好的教授,他没有下功夫邀请一批名教授来,而是选择服从分配,好管理的人来当老师。

正是遵循这个原则,高松年才找到那么多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做老师。如买假文凭的韩学愈可以做历史系主任;被革职的贪污官僚汪处厚可以做中文系主任;人品猥琐、寻花问柳的李梅亭可以做训导长;外文系主任刘东方的英文没有教政治的赵辛楣好;聘请国籍‬是‬俄国‬的韩太太教英文;喜欢故弄玄虚的历史系教授陆子潇,有这样一批教授,怎么可能教好学生呢,怎么可能办好大学‬呢‬?

围城方鸿渐和赵辛楣家世对比(赵辛楣对高松年失望了)(2)

2、管理混乱,学校乱象丛生

在汪太太给赵方两人做媒的饭局上,汪处厚说学校已经有“ 粤派“、“少壮派”、“留日派”、“从龙派”等各个大小团体,而这才是过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各个小团体明争暗斗,借导师制的施行,请客吃饭,搞得学校乌烟瘴气。

韩学愈想让自己的白俄老婆当教授,刘东方不肯。后来方鸿渐替孙小姐教英文,课堂上有韩学愈安排的学生捣乱,目的就是想赶走方鸿渐,空出位子让自己的老婆上位。

李梅亭因被汪处厚抢先,没有坐上中文系主任的位置,抓住汪处厚聚众赌博的把柄想要处置。作为校长的高松年不是想办法解决这件事,而是利用这件事控制这两个人。

他告诉汪处厚李梅亭想处理他,而汪处厚反击李梅亭在外嫖娼。这样二者之间的矛盾更加深入,更加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3、作为知识分子,他是个不学无术的人

愿意聘韩学愈为历史系主任,一方面是看到韩学愈的假博士文凭;另一方面看到简历里有数篇发表于美国杂志的文章,便判断韩学愈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这说明他自己在求学期间并没有什么研究成果用于论文发表,所以特别以为只要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就觉得是个人才。

不然的话,他再继续多问几个问题,比如,发表的文章是什么题目,研究重点是什么,有什么结论等等,韩学愈必然会有所漏洞。可惜高校长并没有能力去判断其中的真伪。

高松年二十年前在欧洲一个小国里读书研究昆虫的,做校长之后,对学校里三院十系的学问样样都通,书中说:这个“通”就像“火车畅通”、“肠胃畅通”的“通,几句门面的话从耳朵里进去,直通到嘴里出来,一点不在脑子里停留。

如果给物理系的同学训话,说到的相对论,会害得隔了大海洋的爱因斯坦右耳朵发烧,连打喷嚏。

4、他品行并非没有瑕疵

高校长结交广泛,比如赵辛楣一行人刚到的那一天,他就要去赴‬警察局长的饭局。并说小乡镇上的菜,翻来覆去的就那几样,高松年也吃腻了。说明饭局是经常有,饭局一多,难免会有种种难以说在明处的事情出现。

在学校对女学生也是心存关怀。因为一个犯校规的女学生长得非常漂亮,高校长只要她向自己求情认错,就可以从宽处分。

对汪处太太厚的漂亮太太也是觊觎已久。高校长在汪处厚家给赵方二人做媒的家宴中,对汪太太已是丑态毕现。

而发现赵辛楣与汪太太的暧昧也是有劳于高校长的警觉,而且表现得比汪处厚还积极、还气愤,见他这个样子,汪太太不屑地说:“高校长,你又何必来助力兴呢?吃醋也没有你的份儿。”

而最后高松年决意要赶走方鸿渐,也是因为怕方鸿渐不能保守他对汪太太的不良用心的秘密。

围城方鸿渐和赵辛楣家世对比(赵辛楣对高松年失望了)(3)

在《围城》中涉及到高松年的篇幅不是很多,但通过几件事情的描写,将高松年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栩栩如生,他可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一个混迹官场、左右逢源、圆滑世故、善于玩弄权术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难怪他的学生赵辛楣也说:“也许那时我年纪轻,阅历浅,没看清人。不过我想这几年来高松年地位高了,一个人地位高了,会变糊涂的。”

高松年现在这个样子,有可能是以前就是这个样子,只不过没被人看出来,也许是随着地位的提高,慢慢变成这个样子。无论如何,他现在就是这个样子。于是‬,连‬他的‬学生‬也‬看‬他‬不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