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常说的《三体》其实是指“三体三部曲”,它由第一部:《地球往事》、第二部:《黑暗森林》、第三部:《死神永生》三本书组成。

《三体》的作者是刘慈欣。有些朋友可能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不过如果我说《流浪地球》,想必大家会非常熟悉,这部上映于2019年春节档的电影正是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

三体刘慈欣讲的什么故事(三体到底讲的是什么)(1)

《三体》三部曲

2015年,《三体1:地球往事》荣获“雨果奖”。“雨果奖”是科幻文学领域的最高奖项,地位相当于文学届的诺贝尔奖。在此之前,这个奖一直被欧美作家垄断,此次《三体》获奖可谓意义重大,它标志着我国的科幻文学作品已经跻身世界最高水平。

其实在许多《三体》书迷看来,整个三部曲水准最高的是后两部《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那么为什么反而是第一部获奖呢?

这里面又有阴谋论,说是因为第一部《地球往事》里面含有敏感题材,迎合了西方人的意识形态,和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说辞一模一样的。

三体刘慈欣讲的什么故事(三体到底讲的是什么)(2)

《三体》作者刘慈欣

这种说法真的是很无聊,外国人获奖就是天经地义,自己人获奖就是牵扯到意识形态,说到底还是一种文化的不自信,崇洋媚外的心态在作祟。

其实这事真没那么多的弯弯绕绕,《三体》三部曲真的非常优秀,无论哪一部获奖都完全够格。第一部出版得最早,所以最先获奖,这再正常不过,至于你说后两部为什么未获奖,这个实在是因为“雨果奖”没有连续三年颁发给同一个人的先例,就好比连续三届世界杯要在同一个国家举办,不可能有这种事情。

就我个人而言我其实非常喜欢阅读科幻小说,我也读过许多国外著名的科幻小说,比如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西蒙斯的《海伯利安》、赫伯特的《沙丘》。也看过一些科幻电影,像比较经典的《星际迷航》系列,前两年很火的《星际穿越》、《火星救援》、《地心引力》等等。

三体刘慈欣讲的什么故事(三体到底讲的是什么)(3)

电影《星际穿越》当中的黑洞

如果要拿《三体》去和这些国外的优秀科幻作品作比较,我觉得可以用一句话作评语: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像《银河帝国》、《沙丘》这些科幻小说,它的科学属性并不是太强,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把地球上发生的事情换了个太空或宇宙的背景而已。

反观《三体》,大家都叫它硬科幻,它用了大量的笔墨去写科技的发展,它的环境描写和情节推进都有严谨的科学理论作支撑,并且能做到逻辑自洽,这是《三体》非常牛的地方。

再一个,《三体》里面的“点子”非常密集,诸如“水滴”、“黑暗森林”、“思想钢印”、“高维空间”、“二向箔”、“太阳放大器”等等。这些点子任意拿出来一个都足以撑起一部不错的科幻作品,而大刘竟然把这么多的点子塞到了同一部作品里,所以《三体》的信息密度非常惊人,读的时候常常让人有一种目不暇接,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我举一个并不十分贴切的例子,就像你去欣赏一段非常棒的相声,它里面的“包袱”一个接一个,让你笑得腰都直不起来。

三体刘慈欣讲的什么故事(三体到底讲的是什么)(4)

刘慈欣签名售书现场

再说一下《三体》的文笔,我看网上有很多人都在吐槽这一点,说《三体》的故事还行,但是文笔实在太差。竟然还有人建议要找一个文笔好的作家把《三体》重新改写一遍。看了这样的说法,我只感觉到滑稽可笑,只能说这种人根本不懂什么叫文笔,《三体》这种冷静、客观,像手术刀一般准确的描述才是最棒的文笔。而且《三体》里面有许多硬核的比喻,这种比喻也只有大刘这种工科男才能写得出来,这里试举一例,大家可以自己体会:

“因为光速,已知宇宙的尺度是一百六十亿光年,还在膨胀中,可光速却只有每秒三十万千米,慢得要命。这意味着,光永远不可能从宇宙的一端传到另一端,由于没有东西能超过光速,那宇宙一端的信息和作用力也永远不能传到另一端。如果宇宙是一个人,就意味着他没有一个神经信号能够传遍全身,他的大脑不知道四肢的存在,四肢不知道大脑的存在,同时每个肢体也不知道其他肢体的存在,这不是截瘫病人是什么?其实我有一个比这更糟的印象,宇宙只不过是一具膨胀中的死尸。”

我第一次阅读《三体》是在2015年。然后2021年岁末,因为疫情在家里待了一个月,每天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在做饭上,觉得无聊,就边做饭边用手机听《三体》,手里舞弄着锅碗瓢盆,思绪却已经飞向了星辰大海。

三体刘慈欣讲的什么故事(三体到底讲的是什么)(5)

我们不要只顾着低头看路,也需要抬头仰望星空

当下这个社会非常物质和现实,人们不再相信超能力,只相信“钞能力”,但是,我觉得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还是需要保留一块地方,去做梦,去幻想。我们在低头看路的同时也需要抬头仰望星空,就像那首歌里唱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我决定用三四篇文章把《三体》三部曲介绍给大家,这是第一篇,简单地介绍了一下作品和作者,如果有朋友对《三体》感兴趣,请继续关注我后续的文章,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