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4年,香港上映了一部由金庸武侠改编的艺术电影《东邪西毒》,这部影片由香港杰出的电影大师王家卫执导。虽然香港素有“东方好莱坞”的美誉,但是因为整个行业的价值导向,和整个社会纸醉金迷的价值观,所以在香港影坛,敢于拍摄艺术电影的导演屈指可数,而勇于投资艺术电影的老板则更是凤毛麟角。因此,香港电影也一直以标准高效的流水线作业,和超强的盈利能力而著称。由著名电影人邵逸夫创办的邵氏影业,便是其中的翘楚。

东成西就烂片如何变成经典(由东成西就从救场)(1)

王家卫早年也曾在以流水线著称的无线台谋职,他在从影的早期做的是编剧工作,后来逐渐转行做了导演。在1988年由香港老牌影星邓光荣投资,王家卫以导演的身份推出了自己的处女作《旺角卡门》。这部由刘德华、张曼玉、张学友、万梓良等人主演的黑帮影片,在当年依然被《英雄本色》气息影响的香港影坛极具特色,这部影片初看之下,颇有多年后杜琪峰影片的味道。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的摄影师刘伟强,多年后执导的《古惑仔》系列电影影响了一代人。

东成西就烂片如何变成经典(由东成西就从救场)(2)

在艺术水准上,《旺角卡门》这部影片在王家卫执导的影片中算是表现得中规中矩,在商业成绩上,《旺角卡门》所取得的成绩也同样让投资人邓光荣满意。否则便不会有2年后邓光荣和王家卫的第二次合作,如果说《旺角卡门》是王家卫在大银幕上的小试牛刀,那么他的第二部作品《阿飞正传》堪称是大刀阔斧。从形式上,《阿飞正传》所表现的故事内容看似和《旺角卡门》别无二致,同样是游走在社会边缘的小人物,而演员阵容也仅仅较《旺角卡门》扩充了张国荣、刘嘉玲、梁朝伟等主演。

然而这部影片却成了很多人事业上的转折点,王家卫等电影主创因为《阿飞正传》这部影片载誉无数,在多个电影节上拿奖到手软。但是这部据说投资了4000万制作费用的影片,最终仅取得了900多万的票房,让投资人几乎亏得血本无归。虽然这部影片让王家卫、张国荣、杜可风等人在华语影坛打上了艺术家的标签,但是在这之后的几年里,王家卫却因为拉不到投资拍电影而苦恼。

东成西就烂片如何变成经典(由东成西就从救场)(3)

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了3年之后,王家卫自己成立公司投资了《东邪西毒》,而幕后的投资人因为担心无法收回投资成本,而要求王家卫以原班人马拍摄一部以票房为目标的商业电影。后来这部影片由王家卫的好友刘镇伟执导,王家卫担任监制,这部影片便是华语影史上的无厘头经典之作《东成西就》。对照《东邪西毒》的台前幕后的演职员表我们会发现,两部影片的班底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甚至故事的题材和人物,都是改编自金庸的武侠小说。但是欣赏之后,我们却发现两部影片的风格反差极大,据说两部影片几乎是同步完成拍摄的。

东成西就烂片如何变成经典(由东成西就从救场)(4)

更有意思的是,在历经岁月之后,临时“救场”的《东成西就》却在著名的电影评分网站豆瓣网上获得了影迷8.7分的评价,总排名118位。而王家卫慢工出细活,制作精良的《东邪西毒》仅获得了8.6分的评价,总排名162位。但是《东邪西毒》因为制作精良,电影语言考究,在很多电影节上,获得了专业电影人的认可,《东成西就》因为其商业定位,几乎很难被送到电影节评选。

这就牵出了不同的电影评价体系,和评价角度。就像王家卫风格的巅峰之作《阿飞正传》虽然在整个华语电影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多个权威媒体的华语电影历史排名,《阿飞正传》均能进入前五),但是在投资人邓光荣看来却是绝对的失败之作。这是因为各自的评价视角不同,邓光荣看的是影片的盈利能力,而电影人看的是电影创作的语言技巧和艺术内涵。

东成西就烂片如何变成经典(由东成西就从救场)(5)

《东成西就》和《东邪西毒》的评价差距则是观众的审美取向和电影人专业视角的不同。电影作为一种影像媒介,它具有商业、艺术、娱乐、教育等多重属性。在专业的电影人看来,好电影在艺术上应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技术上应该对整个电影行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所以电影人看待电影时,他们更为客观理性地从电影本身出发。而观众看待电影的好坏,更主要的是他们能否够通过大银幕和影片中的故事形成良好的互动,从而达到情感上共鸣的目的。如喜剧题材的电影能够让观众开怀大笑,励志题材的电影能够让观众热血沸腾,爱情题材的电影能够让观众感受那份爱恨情仇的美和愁,喜和忧。

如《东邪西毒》和《东成西就》,它们虽然都是改编自金庸的武侠故事,但是王家卫却将银幕上的意境上升到了哲人视角对人生的思考,而刘镇伟却将银幕上的语言,演变成市井小人物对武侠故事的调侃与嘲讽。对于普通的观众而言,显然刘镇伟在《东成西就》中的“情意绵绵刀”、“干柴烈火掌”比王家卫在《东邪西毒》中的人生哲思更为讨喜。最终拍摄2年,投资了1000万的《东邪西毒》仅仅获得了900万的票房,赶工27天的《东成西就》却因为赶上贺岁档取得了2200万的票房。

东成西就烂片如何变成经典(由东成西就从救场)(6)

然而有时候电影好的口碑,也未必能够如愿地转化为可喜的票房。比较著名的便是在多个电影评分网站排名第一位的《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不仅没有取得好的票房,在当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也是颗粒无收。但是意外的是,这部影片却在多个电影评分网站长期占据榜首位置。究其原因,是因为这部影片的好需要观众更长的时间去体会,而电影的上映期却是有限的。在院线和电影节上双重失利的《肖申克的救赎》却在家庭影院的市场赢得了观众的认可,这源于整部影片的节奏,需要观众细细体会,才能感受到影片中故事的魅力。

东成西就烂片如何变成经典(由东成西就从救场)(7)

所以在多维度的视角之下,我们很难找寻到一部十全十美的电影,现在专业的电影人看来被封为神作的,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的科幻片里程碑之作《2001天空漫游》在52年前首映时,电影播放到一半的时候,观众也基本走了一半,这些走掉的观众中不乏一些当时影坛的专业人士。把华语武侠电影推向了世界,由著名武侠电影大师胡金铨执导的《侠女》,由于票房不理想,差点提前结束了胡金铨的导演生涯,后来这部影片获得了戛纳电影节上的技术大奖。在几十年后,李安、张艺谋、侯孝贤等电影人依然将《侠女》奉为华语武侠片的巅峰之作。

但是如果让观众去选择一部优秀的武侠电影时,我们得到的答案通常是《新龙门客栈》、《卧虎藏龙》等年代比较近,观感比较好,电影节奏更为紧凑,故事更为顺畅的作品。而不是这部被专业电影人争相模仿,反复研究的《侠女》。所以观众和电影人对于电影的视角,就好像电影导演看待故事,和观众看待生活的视角不同一样。如果把电影比作一道餐桌上的菜,导演便是厨师,观众则是食客,而影评人是美食家,投资人是酒店老板。所以不同类型的人从各自的视角出发,对这道视觉“盛宴”有着不同的要求和考量。

东成西就烂片如何变成经典(由东成西就从救场)(8)

在电影史上,有影史票房排行榜,有专业机构给出的电影排名,有观众评分网站上的电影排名。虽然这些排名中,电影取得的成就总会有所差异,但是我们也惊人地发现,很多影片在多维度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在票房排行榜上位居前列的《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等影片,这些作品在电影节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他们在观众中的口碑也可圈可点。

再比如刘镇伟执导的《东成西就》,虽然这部影片的创作目的是以商业考量为主,但是导演刘镇伟并未单纯的拘泥于此。当时这部影片几乎集合了香港影坛的半壁江山,换言之即便是导演将梁朝伟、张国荣、张曼玉、刘嘉玲、梁家辉、钟镇涛、林青霞、张学友、黄霑等人聚在一起办个主题演唱会也能取得不错的收入。而这部影片能够成为经典的缘由就在于此,刘镇伟并没有因为创作时间短,赶上贺岁档,手握超级巨星,而放松对影片质量的要求,他而是巧妙的通过戏说武侠经典的形式,让观众在他的影片中感受到人生百态,生活百味。

东成西就烂片如何变成经典(由东成西就从救场)(9)

刘镇伟通过娴熟的电影语言,用“无厘头”影片典型的创作技巧,在银幕上恶搞出一道视觉盛宴。因为和《东邪西毒》是姊妹篇,在影片中,刘镇伟采取了和王家卫执导的《东邪西毒》完全相反的创作手段。《东邪西毒》中是大漠孤烟,刘镇伟便在《东成西就》中创作出富丽宫殿,王家卫银幕中的侠客个个是哲人,解读着爱情的玄妙和人生的况味,刘镇伟的银幕中的侠客则个个是俗人,嘲讽着爱情的空虚和世界的严肃。王家卫用悠扬的背景音乐,刘镇伟便用通俗易懂的《谁是大英雄》、《做对相思燕》。看似相反的两个创作方向,却起到了殊途同归的银幕效应。

东成西就烂片如何变成经典(由东成西就从救场)(10)

所以最终刘镇伟用来“救场”的《东成西就》不仅取得了票房,也获得了观众的认可,甚至它在观众中的口碑,“逆袭”了王家卫精雕细琢的《东邪西毒》。这种结果上的反差,即反映了几个电影评价体系的价值取向差异,也反映了几个评价体系的内在关联。而一部电影作品,最终是否优秀,必须要经受住多重维度的考验,电影人、观众、投资人缺一不可。而真正能够决定一部电影是否优秀的关键,在于电影创作者本人对于电影的执念和理解,一部用心的作品,无论是什么样的呈现方式,最终会被观众和电影人在光影的尘埃中所发现,时间是检验电影是否经典的最可信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