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海网台海网10月1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钱玲玲通讯员张继斌)疫情期间,厦门市委、市政府加强对老幼弱残等困难群体的关爱,认真做好服务保障,切实解决生活所需,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厦门临时生活补助金最新消息?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厦门临时生活补助金最新消息(厦门增发一次性临时生活补贴)

厦门临时生活补助金最新消息

来源:台海网

台海网10月1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钱玲玲通讯员张继斌)疫情期间,厦门市委、市政府加强对老幼弱残等困难群体的关爱,认真做好服务保障,切实解决生活所需。

国庆节前,民政部门根据厦门市惯例,按特困人员、低保对象每人500元标准,低收入家庭每户1000元标准,发放节日慰问补助829.44万元,惠及全市困难群众14123人。

节后,市政府统一部署,根据分类排查情况,厦门还将向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临时生活补贴,计划发放595.74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4937人。加大困难群众保障力度

根据前期分类排查情况,厦门突出抓好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革命五老(五老遗偶)、低收入家庭成员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国庆节后,厦门将向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临时生活补贴。按照就高不重复原则,同安区内的对象,按照每人1个月低保标准(850元)发放;其他各区曾位于隔离点、封控区、管控区内的对象,按照每人1个月低保标准(850元)发放;其余对象,按照每人200元的标准发放。

同时,给予确诊病例救助。按照每人3个月低保标准(2550元),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还有,延续享受保障待遇。风险等级调为低风险地区后3个月内,继续延保(

有成员死亡的,暂不降低现有保障水平);6个月内,就业(劳动)所得暂不计入家庭收入。一次性临时生活补贴资金由市财政承担,其余资金由各区财政按照现有救助资金渠道保障。加强临时困难群众救助

对受疫情影响临时陷入生活困境的群众,民政部门加强主动发现、主动救助。

加大主动发现力度,指导村(居)“网格员”及社会救助协理员,按照网格化管理方式,及时了解掌握辖区困难群众的生活情况,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

及时办理群众求助,公布畅通求助热线,及时受理困难群众求助,积极推行低保、临时救助等申请审核确认全流程网上办理,属于封控区和管控区内的,可以“先行救助”,待疫情防控等级调至低风险后补办手续。

做好外地人员帮扶,关爱受疫情影响滞留的外地人员,对住宿、饮食等方面遭遇临时困难的,由发生地镇(街)及时提供临时住宿、饮食、防护用品等救助帮扶。对住宿安置的外来人员,视情逐一通过电话或上门探望方式回访,体现“爱心厦门”温度。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民政部门还将引导开展关爱行动,积极引导有关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深入践行“爱心厦门”理念,为隔离收治人员及其家属、病亡人员家属、滞留外地人员等开展情绪舒缓、心理疏导、健康关爱等服务。

动员开展慈善活动,充分发挥各区慈善会等慈善组织作用,广泛汇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各界慈善资源,围绕敬老、扶幼、济困、助残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慈善活动,及时慰问帮扶各类困难及特殊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