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西安出现了多例出血热患者。一时间,「出血热」这一疾病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出血热」这名字,听起来挺吓人。这是什么疾病?发病之后是不是会出血?很多人表示对「出血热」这一疾病了解的不多。

出血热和鼠疫,不是一码事

其实,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传染病。它的传染源通常是鼠类,主要种类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人类接触病鼠及其排泄物或通过气溶胶传染。

乍一听,出血热和鼠疫似乎比较相近。其实,这两种疾病并不相同。

虽然它们的传染源都是老鼠,但是鼠疫属于甲类传染病。在我国,甲类传染病,只有两个:鼠疫和霍乱。

出血热属于乙类传染病。在我国,乙类传染病有26种,包括出血热、病毒肝炎、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梅毒、疟疾等。

其实,出血热和鼠疫是由两种不同的病毒引起的。出血热是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HV)引起的;而鼠疫是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

西安市出血热今年有几例(西安出现多例出血热)(1)

图片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这两种疾病的烈性程度也完全不同。鼠疫的传染性较强,如果不治疗,病死率高达30%~60%。

据疾控中心统计,近两年流行性出血热的死亡率约为0.4%。

出血热,别和感冒混淆

出血热的症状,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会发热,会"出血”

出血热病毒潜伏期约7至14天,发病初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肠胃不适,非常容易和感冒所混淆。

出血并不是指真的流血,而是指皮肤发红。

总体来说,出血热的症状可归纳为“三痛、三红、三点”。

“三痛”即头痛、腰痛以及眼眶痛;

“三红”即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有酒醉貌;

“三点”即软腭、腋下、胸背部有抓痕样出血。

出血热和草莓,真的没关系

因为出血热,莓农们也跟着遭了殃。

因为近日一则传言上了热搜:吃草莓会导致出血热。

这是一则彻头彻尾的谣言,出血热和发生完全和草莓无关。

其实,关中历来属于出血热高发地区,每年9月起,陕西省疾控都会提示出血热风险——秋冬是出血热的高发期。

西安市出血热今年有几例(西安出现多例出血热)(2)

医学界报道称,近几年,西安市周边农村城镇化速度加快,新建工业园区大面积扩张,农田和荒地不断减少,导致黑线姬鼠栖息地破碎化严重。陕西省疾控中心病毒所所长余鹏博接受采访时曾表示,“鼠类居住环境被破坏,它们无家可归,开始到处跑,造成病毒传播。”

一项针对西安市出血热危险因素的研究表明,发病前1个月内工作场所为建筑工地、在鼠洞附近坐卧、属于村边户、工作环境周围有河流或池塘,是导致出血热的四个最危险因素。

接种疫苗,才是预防出血热最有效办法

预防出血热,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接种疫苗。

该疫苗共接种三针次,前两针间隔14天,第三针间隔半年以上。前两针为基础免疫,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原因导致的第二针没有及时、按期接种,都会使该人的本轮出血热免疫全程失效,除浪费第一针疫苗外,还需重新开始免疫。

所以,已经打了第一针出血热疫苗的人群,一定要及时接种第二针。

疾控中心建议,高发病区的16-60岁人群,尤其是接近60岁的农民和刚满16岁的学生应积极到本地区疫苗接种点进行全程、规范接种疫苗,保护个人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