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

个别实词另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此一并解释。

1.爱

1热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

2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3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六国论》)

4)通"薆(ai)",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

5吝啬,舍不得。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2.安

1抚慰,安抚。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2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失街亭》)

3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

4安适,安身。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5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表反问,哪里,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7表疑问,哪里,哪儿。 沛公安在?(《鸿门宴》)

高考文言文实词总结大全(高考夺冠之文言实词解析一)(1)

3.被

1被子。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杨修之死》)

2遭受,遇到。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3)表示被动。 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

1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2通"披",披散,散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4.倍

1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过秦论》)

(2通"背",违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5.本(优质教学资料来源:百度文库"孤村冷雨夜")

山草木的根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2草木的干、茎。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

(3根本。父母者,人之本也。 (《屈原列传》)

4抄本,底本,版本。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5原来的。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本来。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

6推究,考察。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6.鄙

1边远的地方。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振慑。(《荆轲刺秦王》)

2以······为边界(边邑)。越国以鄙远,君知其也。(《烛之武退秦师》)

3轻贱。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

4庸俗,浅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

高考文言文实词总结大全(高考夺冠之文言实词解析一)(2)

7.兵

1兵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2士兵,军队。沛公兵十万,在霸上。(《鸿门宴》)

3战争。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8.病

1生病。而江浙之梅皆病。 (《病梅馆记》)

2使······成病态。 以天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

3困苦。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9.察

1看清楚。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新。(《齐桓晋文之事》)

2详审,细究。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赤壁之战》)

3明察,了解。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

4考察和推举。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10.朝

1使··.··朝见。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

2上朝。相如每朝时。 (《廉颇蔺相如列传》)

3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4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皇帝的一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早晨。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蜀道难》)

11.曾

1曾经。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2竟,竟然。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3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长辈与晚辈亲属。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治平篇》)

4通"增",增加。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2.乘

1驾,坐。 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赤壁之战》)

2升,登。乘彼跪垣,以望复关。(《诗经·氓》)

3趁,顺应。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4冒着。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高考文言文实词总结大全(高考夺冠之文言实词解析一)(3)

1一车四马的合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2辆。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1诚心诚意。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琉》)

2表肯定。确实,的确。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3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く屈原列传》)

1台阶。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朱子家训》)

2去掉,除去。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

3治,整理。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4拜官授职。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5流逝,过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

15.辞

1借口,托辞。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

2言辞,文辞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3一种文体。 归去来兮辞。

4告别,辞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5推辞,辞去。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6计较。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16.从

1跟随,追随。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2依顺,听从。 臣从其计。(《廉颇蔺相如列传》)

3从事,参与。 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

4依傍,紧挨着。 樊哙从良坐。 (《鸿门宴》)

5使··跟从。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6随从的人。其从如云。(《诗经》)

7指堂房亲属。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zòng

通"纵",合纵的盟约。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17.殆

1危险。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秋水》)

2)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表猜测或不肯定。 大概,恐怕。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

4表约略。几乎,接近,差不多。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18.当

1遮挡。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

2对等,比得上。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3占据,把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4应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滕王阁序》)

5掌管,主持。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五人墓碑记》)

6对着,面对。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7回表时间。值,在,正在。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过秦论》)

8表必然。 必定,一定。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

9表未来的时间。 将,将要。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高考文言文实词总结大全(高考夺冠之文言实词解析一)(4)

10通"倘"。表假设,如果。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1符合。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促织》)

2当作。安步以当车。(《战国策》)

3抵押,两者相抵。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屈原列传》)

1道路,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2途径,方法。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

3风尚。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4道义。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5思想、学说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

6道理,规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7志向。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8取道。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9说,讲。 何可胜道也哉? (《游褒禅山记》)

20.得

1收获。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促织》)

2心得,收获。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

3取得,得到。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4得意,满足。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

5取得,获得。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6通"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7能够。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8融洽。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记王忠肃公翱事》)

9适宜、得当。此言得之。(《六国论》)

必须、应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21.度

1限度。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

2制度,法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3度量,气度。常有大度。(《汉书》)

4常态。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5次,回。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6谱写。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扬州慢》)

7过。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duó

1计算,衡量。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过秦论》)

2推测,估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22.非

1不对的,错误的。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2责怪,认为不对。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3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不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没有。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

23.复

1返回。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恢复。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

3回答。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

4禀告。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齐桓晋文之事》)

5双层。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孔雀东南飞》)

6繁复,重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7再,又,还。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鸿门宴》)

高考文言文实词总结大全(高考夺冠之文言实词解析一)(5)

24.负

1背着东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2担负,承受。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3使·····承担。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4凭借,倚仗。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5享有。久负盛名。

6覆盖。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7背弃,违背。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8辜负。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

9蒙受,遭受。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冤》)

10败,战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

25.盖

1古称伞,车盖。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2遮盖。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3胜过,压倒。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赤壁之战》)

4发语词,表推测,大概。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5用在句首,不译。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报任安书》)

通"盍",何,怎样。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26.故

1缘故,原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2旧交。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3旧。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

4衰老。 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5故意,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6仍然,仍旧。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

7固,本来。此物故非西产。(《促织》)

8所以。故木受绳则直。(《劝学》)

27.顾

1回头。相如顾召赵御史。(《廉颇蔺相如列传》)

2顾虑,顾及。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4)表轻微转折,只是,不过。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5表反问。岂,难道。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28.固

1险要的地势。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

2使·····稳固。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3固执,顽固。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4牢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过秦论》)

5坚决,坚持。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6本来,原来。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7确实,实在是。 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

8)表让步,固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29.归

1旧指女子出嫁。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2返回。 田园将芜胡不归? (《归去来兮辞》)

3归还。 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归依,归附。而皆背晋以归梁。(《伶官传序》)

5趋向;集中于一处。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愚溪诗序》)

30.国

1国家。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

2国都,京城。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齐人有一妻一妾》)

31.过

1过失,过错。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2走过,经过。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3胜过,超过。裘马过世家焉。(《促织》)

4犯有过错,错了。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说赵太后》)

5责备。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鸿门宴》)

6拜访,探望。愿枉车骑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