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庆长假期间,慕名到广东江门新会地方的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花了大约3个小时,主要游览了著名的玉台寺,这也是从前的广东四大丛林之一。关于玉台寺,最早的新会县志记载:西连绿护,南望崖山,秀拔玉立,其顶四方,故称“玉台”。

要了解玉台寺的历史,就要先对玉台寺所在的江门新会一带的环境有所了解。在历史上,新会是江门四邑(后又增加到五邑)之一,新会籍的海外华侨和华人后裔人数可能比本土新会人还多。又,新会古称“冈州”,置县历史极早,冈州和广州、潮州一起,曾列名“三州”,可见新会在早期广东历史上是较重要的。新会在历史上还是著名的宋元之交的崖门大海战的发生地。据称,宋亡之后,南宋大批朝廷官员、军民居留在此,这些南迁军民的文化素质很高,促成后来新会地方人文发达。自明代至近代,新会作为普通一县,竟冒出陈献章、陈垣和梁启超三位人文巨子。新会还有一大批著名人物,如伍廷芳、陈少白、冯如等,两院院士也有一批人。现在的新会区就是从前的新会县之演变,就文化影响力而言,作为普通县级单位的新会人文之盛,的确是非同寻常的。

传说中的圭峰山(圭峰山中的冈州古丛林)(1)

陈雪峰摄:牌坊

玉台寺历史:和高僧一行有关的源起

关于玉台寺的源起,有两种说法:一说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另一说建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从佛教史推测后者更为合理。毕竟岭南地方开发较晚,东汉时期广东新会地方出现佛寺的可能性是极低的。

说到玉台寺的历史,不得不追溯唐代大名鼎鼎的高僧一行。

高僧一行(683—727),原名张遂,是唐朝开国功臣、邹国公张公瑾后裔。一行法号敬贤,号大慧禅师,唐人还呼为“一公”,他也是玄宗皇帝亲自出资供养的一位高僧。唐中宗神龙(705)年初,一行云游至冈州圭峰山。当年,一行云游至此,见绿幄浓荫,曲涧飘花,幽径无染,遂辟地结居,授徒说法,此为玉台寺起源之史料记载。一行在山腰建寺,亲任住持传法,有弟子500多人,宗风大振。后人尊奉一行为玉台寺开山祖师。

一行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多才多艺僧人,他精通易学、佛学,还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也是风水学家,他测量地球子午线,编制《大衍历》,在制造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在寺测量方面有很大贡献。作为佛教史上的大师,在唐密历史上,一行是传持八祖之一,曾随“开元三大士”中的善无畏和金刚智,编译经文。佛教著作有《大日经疏》《释氏系录》《药师琉璃光如来消灾除难念诵仪轨》《大毗尼遮那佛眼修行仪轨》《宿曜仪轨》等。一行对禅、密两宗有精深研究,可视为沟通禅、密的重要代表。

大约是受到一行的影响,玉台寺至今仍有一些密宗的影子。如笔者在玉台寺发现一则说明:乙未年四月初八,正是释迦牟尼纪念日,在玉台寺树“准提法门”,踵接诸祖足迹。“准提法门”的全称为“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法门”,是显密圆通成佛之心要。玉台寺的镇山宝塔是喇嘛教,也是密宗影响的见证了。

传说中的圭峰山(圭峰山中的冈州古丛林)(2)

陈雪峰摄:玉台寺布局

玉台寺历来是文人墨客、名流雅士聚首之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饱览冈州玉台,即兴赋诗;明代大画家沈周(石田)妙绘“玉台图”,扩大玉台寺影响;明代大心学家陈献章(白沙先生)结友游学,授业解惑,昔日“白沙讲学亭”风迹仍留。从某些意义上讲,以玉台寺为中心的圭峰山人文风景区是新会地方文化传承的体现。

传说中的圭峰山(圭峰山中的冈州古丛林)(3)

陈雪峰摄:寺道

据称,苏东坡晚年再度被贬,在由惠州至海南的途中,遇西江龙舟水暴涨,上岸留鹤山,继而改道来新会,游了圭峰山玉台寺,并留下诗作。但是,在苏子文集中,世人却未发现有关诗人在这方面的记载。到底苏东坡是否到过圭峰玉台寺,也就成为后人的一个争论话题,至今仍没有定论。不能因为苏子文集没有出现相关诗文,就轻易否定苏东坡没有游圭峰山玉台寺。

然而,玉台寺能有今天的规模实是经历多次战乱、屡经兴废,历尽沧桑后的结果。据资料记载,寺院历史上多次兴废:

唐建,宋代香火鼎盛时期,常住僧人多达300余名,每年八月二十四日开坛传戒,邻近十数县之僧尼皆云集玉台寺雉度受戒,直至元末才荒废;

明正统十四年(1449)僧怀海重建,明季毁于寇;

清顺治十二年(1955),老僧栖林依古址结茅。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律僧宏峰从鼎湖来兴复再造。弘峰重修玉台寺,再造殿塔、禅堂、方丈室、斋堂、僧寮等,佛像庄严,香火再盛。此时,玉台寺规模恢复,宏伟可观。

清光绪十年(1884),知县彭君谷重修,有大雄宝殿、汉白玉石七级浮屠塔、藏经书的圭峰阁、千手堂、玉虚阁、文昌宫、真人庵、玉虚宫、天帝庙、诸天庙、水月宫、石笋庙、琼华洞、漱玉池、观山亭等建筑。每年八月二十四日,邻县僧尼都来这里受戒。从以上名称看来,当时的玉台寺一带建筑是释道两教兼有。

民国二十八年(1939),日寇侵占了江门、会城,寇兵进入圭峰,即把玉台寺及其建筑拆掉,取其砖石,强迫当地民众搬上圭峰山顶筑碉堡,派兵驻守,又把玉台寺四周的树木砍光,划为军事禁区。经日寇洗劫之后,圭峰山风景区成了荒山秃岭,巍峨梵宇,毁成废墟,丈六金身,尽成焦土,僧归月冷,梵音萧瑟。

1985年,时任广东佛教协会副会长、广州市光孝寺方丈的本焕等参观了圭峰山,极力支持重建玉台寺。当年,岭南名刹之韶关南华寺、潮州开元寺、肇庆庆云寺均复兴,唯独新会的玉台寺正待重修。1985年,玉台寺举行洒净仪式。1992年,仿照明清风格建成的大雄宝殿举行落成暨佛像开光仪式。

2006年,玉台寺礼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明生大和尚任寺院住持。明生大和尚自任住持以来,注重道场道风建设,规整僧众威仪,严持戒律,热心公益,弘扬中国佛教利生爱民的精髓。笔者走访玉台寺时,发现寺院建筑宏大、严整,寺院环境清洁、优美,四方游客络绎不绝,这真是玉台寺历史上较好的时期了。

传说中的圭峰山(圭峰山中的冈州古丛林)(4)

陈雪峰摄:天王殿

玉台寺建筑: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的严整格局

历史上,玉台寺在显赫时,拥有殿、堂、亭舍数十间,规模宏伟。延绵历代,高僧辈出,法乳长流,故能名列岭南四大丛林之一。就笔者所见,玉台寺在当代中国佛寺中的规模算是中等偏上,但平台寺的规模比较严整,寺院寺庙内有大雄宝殿、藏经阁、客堂、观音殿、禅堂、祖堂、方丈室、钟鼓楼、天王殿、两序碑廊、半月池、寺门牌坊、寺前广场等景点。整座寺院以寺门牌坊、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为中轴,大雄宝殿算是玉台寺的布局中心。

玉台寺正面原有一高大雄伟的牌坊,称“南天门”,上书“冈州第一峰”,正面有横批“名侪鹫岭,翠炫南天”,傍联云:“佛境庄严,别有洞天成福地;善门开放,合留坊表在名山。”牌坊背面写着“明锡坊”,傍联曰:“胜地喜登临,山色湖光归一览;善人留纪念,言坊行表足千秋。”牌坊是纪念性建筑物。明锡坊建于1938年,是新会吕村(今大泽镇大泽村)人吕月樵为纪念其祖父吕明锡高寿而兴建的。1993年,因重修玉台寺的需要,原来的“南天门”已拆掉,在玉台寺广场入口新建一座牌坊。新建的牌坊比原来的高大雄伟,正面仍书“冈州第一峰”,背面横书“明锡坊”,傍联依旧,还增添了两副对联:“放眼崖门,昼夜奔腾三千浪;骋怀桂岭,乾坤屹立第一峰”;以及“冈峦挺秀,古寺幽亭春色满;州邑承平,清风明月此间多。”

传说中的圭峰山(圭峰山中的冈州古丛林)(5)

陈雪峰摄:大雄宝殿近观

值得一提的是,玉台寺的钟楼有一口苏州名厂特制的高3.2米、重3.5吨、口径2米的青铜巨钟。这口钟是新会旅港乡亲黄祖棠先生于1992年为纪念爱妻陈淑英81岁冥寿而捐建的。此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佛钟之一,撞击此钟,其声清脆洪亮,据称可远播会城、江门十数里。

传说中的圭峰山(圭峰山中的冈州古丛林)(6)

陈雪峰摄:钟楼

玉台寺的天王殿和大雄宝殿较为重要。天王殿内两侧,供奉着威武雄壮、面目狰狞的四大天王像,即俗称“四大金刚”,背后还供奉着另一尊菩萨护法天尊韦驮。从天王殿出来,有宽大石阶路通往大雄宝殿——这也是玉台寺中最重要的建筑了,里面供有释迦牟尼佛、阿难、迦叶等三尊佛像,此外还有十八罗汉像。置身大雄宝殿门前广场,环视四周,建筑群雕梁画栋,气象森严。大雄宝殿的外屋顶为金黄色,望去十分高大。

和一般佛寺不同,玉台寺一侧连着范围很大的四面观音文化广场,因为广场设在山中,这在中国佛寺中是较为少见的。

传说中的圭峰山(圭峰山中的冈州古丛林)(7)

陈雪峰摄:四面观音像

玉台寺四面观音文化广场总占地面积2.5万多平方米,主要由佛教综合建筑、四面观音像、十二大愿经幢、景墙、须弥山等多个佛教元素建筑而成。观世音菩萨又名观自在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四面观音像是观音文化广场的核心建筑。

四面观音像采用铜材,精铸成型、贴金。像顶上有两层宝盖,寓意尊贵和地位,外形宛如罗伞,两层八角亭造型边沿上配葫芦、佛教图纹、彩带、幔条、祥云、宝珠等吉祥佩饰;下配莲花座,代表圣洁;像体四面各具威仪、慈悲、祥和之感。观音手中的“莲花、经书、如意、净瓶柳枝”法器,分别寓意“慈悲、智慧、如意、解脱”,庇佑赐福于众生。玉台寺观音文化广场的四面观音像具体情况如下:

东面圣像:手把经箧,象征智慧,能令众生消除业障,开大智慧;

南面圣像:手托净瓶、手持柳枝,象征平安,为福报观音,能令众生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消灾祛病,益寿延年;

西面圣像:手托如意,象征如意,能令众生所求满愿,随心如意;

北面圣像:手持莲花,象征慈悲圣洁,能令众生心怀纯净菩提心,圆满吉祥。

十二大愿经幢和须弥山石像环绕着四面观音像,也是很有特色的佛教建筑。十二大愿经幢上面刻有《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句子。

传说中的圭峰山(圭峰山中的冈州古丛林)(8)

陈雪峰摄:须弥山

玉台寺周围:众多不同时期人文历史景点

玉台寺的周围还有很多文物古迹,虽然这些附属人文景点规模不大,但是十分密集。以下就笔者所见举例——

镇山宝塔:建于元代。塔东南向,用灰、红两色沉积岩打制建造,通高3.07米。石砌阶基平面八角形,阶基上施仰莲须弥座。座上为圆柱状塔肚,其四面各设有尘拱形佛龛,龛内刻有宝装莲花式佛座,座内供有一尊坐佛。1978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镇山宝塔是广东现存唯一的喇嘛塔,于清朝乾隆十年(1754)由灵溪侧移置于今址东18米处,1996年筑台座置于今址。附带说明,镇山宝塔的形制和笔者在新会马山一带看到的宝塔形制类似,都是新会地方佛塔的代表。

传说中的圭峰山(圭峰山中的冈州古丛林)(9)

陈雪峰摄:镇山宝塔

白石塔: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曾被日伪军拆毁,丢于荒草乱石中。1956年清理玉台寺废墟时,把白石塔的碎片东一块,西一块从蔓草乱石中掘出来,重新粘砌复原,现置于观音殿前的草坪中。塔东南向,平面六角,为七层仿木结构楼阁式石塔,以白色汉白玉雕造,中间空心。塔基须弥座施仰覆莲瓣,六面分雕龙、凤、熊、象、狮、独角兽、麒麟等动物图案。1979年,被公布为新会县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务滋纪念塔:建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由新会县中小学联合兴建,以纪念其时新会县长李务滋。坐东北向西南,为实心塔,七层高。平面为正八角形,塔身批混凝土,各层各面设长方形的假窗户,上部弧形,涂暗红色,二层以上灰塑有花鸟图案。塔顶为攒尘顶,绿色琉璃瓦。

李子携墓,建于中华民国九年(1920)。坐东北向西南,砖混结构,墓堂半圆形,一级拜台。砚石墓碑阴刻“民国九年李子携君墓,宗弟李明岩题”。墓子李子携为吴门再传弟子,与南侧的三君墓同年迁葬于此,合称“四君墓”,帝边建有“四君坟纪念台”。

三君墓:建于民国九年(1920)。坐东北向西南,由三个墓冢组成,宽9.1米,深4.3米,占地面积39平方米,墓堂呈圆形,墓面以沙灰砌筑。中间为吴铁梅墓。左侧是林仲坚墓,为吴铁梅的女婿。右侧为关兆沅墓,林仲坚、李淡愚的学生。该墓埋葬了三位新会近代著名文人,体现了师生情深。吴铁梅(1827—1890),名荣泰,字文翰,新会古井文楼乡人,是新会历史名人,清同治三年(1864)中举人,因八次进京会试都不及第,回乡设馆授徒。他治学严谨,善于育人,慕名前来求学者众多,一生育才愈千人,晚清新会名士多出其门下,李淡愚就是他的高足。

四君坟纪念台,建于中华民国九年(1920)。李淡愚、李钦等将先师吴铁梅以及吴门弟子林仲坚、关兆沅、李子携等迁葬于圭峰山白沙讲学亭下,满足向往白沙先生的心愿,建此台以作纪念。坐东向西,砖混结构,平面八角形。

圭峰祝寿碑:建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其时新会著名教育家李淡愚的弟子李香介、李明岩、李仪可等为先生八十寿辰举行“圭峰九老耆会”祝寿,会后李门弟子捐款立此碑。

白沙讲学亭,主体建筑为传统凉亭样式,平面呈长方形。混凝土框架结构,两排共八根方柱支撑,仿歇山屋顶,绿色琉璃瓦滚边。西南向檐口下方镶白色大理石横匾。民国九年(1920),教育界名人李淡愚函请旅居越南华侨谭雨苍捐资在白沙讲学故址兴建白沙讲学亭,以纪念白沙先生陈献章在圭峰山设坛讲学。

在玉台寺和周围一带景点走了大约3个小时,至下午5时左右下山。尽管时值夕照临近,上山游客仍然络绎不绝。疫情期间,景区人气仍然很盛。纵玉台寺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兴起离不开冈州地方深厚的人文环境。地方信众、各方文人和僧界大德对于玉台寺的法脉传承起了很大作用。法不孤起,赖人以弘;事由人创,须众方成。正是:

钟鼓震天,香火重光寺院;

瓦砾吐辉,佛像昌隆法运。

——本文刊于《人海灯》佛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