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词多了就有了(敏感词多了就有了)(1)

微博表示,将对站内利用谐音字、变体字等“错别字”发布、传播不良信息的违规行为开展集中整治。

错别字是一种文字污染,当然应该整治。这么多年,无数文字工作者都在不断地咬文嚼字,捍卫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有朋友就天天在朋友圈里每日一怼,专挑媒体的错别字。我看了,感觉受益匪浅。

通常的错别字都是因为学识不足或者无意之失造成的,比如余秀华初中毕业的男朋友在殴打了余秀华之后写了一封“道谦信”,别字连篇,他确实不是有意玷污民族语言,实在是功夫不到家。

又比如,当年故宫博物院送出的的锦旗,“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虽然事后强词夺理,依然成为笑话。

但是,微博所说的错别字另当别论,其实是作者故意为之的,所以他们很自觉地加了引号,以示区别。

以谐音、变体的方式制造“错别字”,不仅不影响语意的表达,反而可以借此逃避站方对一些敏感词的审核。

在网上,辣鸡不是辣子鸡,草泥马也不是真正的神兽。这是网民必备的常识。

很多网络“错别字”应该算是“通假字”,写的人和读的人并不会因此产生交流障碍,反而可以藉此会心一笑。

我虽然有些文字洁癖,但是在网上也常用“错别字”代替敏感词。不然,一定会有更多的文章被删得尸骨无存。

我要是谈论某个地方的储户取不出钱的事,如果不用“荷兰”这个谐音梗,可能真的通不过。

写起来发现,只有“荷兰”还不够,还要有“票号”和其他“错别字”,才能通过层层的过滤和审核。斟酌再三,干脆放弃了。

通篇的暗语和“错别字”,其实也是对写作者的打击,文人之懦弱无非如此。

鲁迅说,在网上本没有“错别字”,敏感词多了,便有了“错别字”。他虽然没有赶上网络时代,也特别善用“错别字”,“且介亭杂文”之“且介”就是“租界”,取其一半而已。

网上的“错别字”就是网路上的暗号,近似道路以目,你懂的,我也懂的。

而现在微博出来说,不要用眼神暗示了,有话直说。

这是光明正大的阳谋,但是网友也不是守株待兔故事里的兔子。

遇到障碍绕着走是本能,直直地撞上去的是傻子。

微博今天挖了个坑,上面盖了草,等着作者来跳。

马勒戈壁的,真是把群众当傻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