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让知识的习得成为扎实的教学常态,一切故事的发生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以前在语文课上

我们都学过安徒生的童话

《皇帝的新装》

改诗文言文(这些初中生将皇帝的新装改编成文言文)(1)

元旦期间,武汉华师一附中光谷分校

初中部的语文老师辜学超

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道“奇葩”作业

将3000余字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改编成300字以内的文言文!

布置这篇作业的辜学超老师说,给孩子们布置这个作业不是“拍脑壳”的所谓“创意”作业。

学《皇帝的新装》时,他教的703班和708班刚进行完文言文专题的学习。

而《皇帝的新装》里涉及的帝王、大臣和古代生活的场景,学生们是能在自己学习的文言文中找到对应原文和称呼的。

(老师回应“改编文言文”作业视频详情)

改诗文言文(这些初中生将皇帝的新装改编成文言文)(2)

改诗文言文(这些初中生将皇帝的新装改编成文言文)(3)

改诗文言文(这些初中生将皇帝的新装改编成文言文)(4)

虽然是第一次尝试

布置这样的作业

但同学们的表现却让老师眼前一亮呢

一起来看看他们

如何脑洞大开

改诗文言文(这些初中生将皇帝的新装改编成文言文)(5)

改诗文言文(这些初中生将皇帝的新装改编成文言文)(6)

改诗文言文(这些初中生将皇帝的新装改编成文言文)(7)

改诗文言文(这些初中生将皇帝的新装改编成文言文)(8)

作品一

改诗文言文(这些初中生将皇帝的新装改编成文言文)(9)

改诗文言文(这些初中生将皇帝的新装改编成文言文)(10)

海外有国,其帝嗜新衣。尝有二织工,自号“鬼斧神工”,所织之衣,愚者不可见矣。以其欺君,佯为碌碌,实未织衣。群臣无一道其实,自欺纷纷,乃至于国君自蔽。呜呼!卒道破于一稚童之口,为天下笑。而二欺人者,仓促出逃,为国人所系,虽纳百万金银,终归泡影矣!

凡欺人者,自欺也!

(703班 刘宗昊)

改诗文言文(这些初中生将皇帝的新装改编成文言文)(11)

作品二

改诗文言文(这些初中生将皇帝的新装改编成文言文)(12)

改诗文言文(这些初中生将皇帝的新装改编成文言文)(13)

古有一帝,不闻其政,不治其军,亦不好冶游,独爱奇服。

一日,有二工,谓其可织美服。其服愚者不可见,而贤者能观其美。帝闻之大悦,窃思:“吾若衣之,可辩其贤愚。”诏许之。

二人退而制其衣。空机碌碌,无所事。帝遣贤臣观之。贤臣惑,复恐之,乃曰:“美哉斯衣!”

后帝亲视之,而未见其衣,自思:“吾不足为帝耶?诚可惧也。”乃曰:“美哉斯衣!”

翌日,帝出行,而二人为帝着衣。帝曰:“此衣合吾身矣!”群臣附之,遂行。

一儿见之,曰:“此帝无衣也!”众人传之。

(703班 方煜煜)

改诗文言文(这些初中生将皇帝的新装改编成文言文)(14)

作品三

改诗文言文(这些初中生将皇帝的新装改编成文言文)(15)

改诗文言文(这些初中生将皇帝的新装改编成文言文)(16)

海外有国,其王好新衣。有二贼性贪,谓帝曰:“吾乃良工,可成美布,天下无可比焉。然愚与不肖者未可见之。愿为陛下而织焉。”帝大喜,乃与二贼多金,令即制其衣。

二贼何其黠也!乃设二机,假织至夜深。帝遣臣往视,皆未见其衣而称焉,以未敢自认愚者也。帝往视之,亦未见其衣。二贼佯执新衣曰:“此衣甚薄如蝉翼,衣之如觉无物。”帝信矣,乃更衣游于街,一国皆叹其美。一小二呼曰:“帝未着衣!”众人哗然。帝大窘,遂毕其游。

众人皆视其衣,独小儿未见,是小儿愚耶?抑其诚耶?

(708班 李子凡)

改诗文言文(这些初中生将皇帝的新装改编成文言文)(17)

作品四

改诗文言文(这些初中生将皇帝的新装改编成文言文)(18)

改诗文言文(这些初中生将皇帝的新装改编成文言文)(19)

尝有一帝,好新衣。一日,来二奸者,自谓裁缝,能织精美之布,且愚者不可见也。帝闻之大喜,令其即制之。二人假织,而欲收多金。然人皆夸其美。

翌日,帝更其衣,左右知其衣之异,皆称其“美衣”。帝悦然,俱与游于街。民畏其威,不敢言。后一小儿言其无衣,遂传之于众人。帝惊而窘,而为天下所笑。

(708班 张子乐)

改诗文言文(这些初中生将皇帝的新装改编成文言文)(20)

作品五

改诗文言文(这些初中生将皇帝的新装改编成文言文)(21)

改诗文言文(这些初中生将皇帝的新装改编成文言文)(22)

海外有国,其王好新衣。日更数次,靡费万金,无心朝政。有诈者听闻,于殿前曰:“吾之新衣,世之纤巧无出其右者。非惟纹饰精美,亦可辨贤愚。不肖者不得见矣。”王大喜,遂与万金。

诈者居于内苑,佯出机具,摆梭弄杼,十数日无果。御使奉命往,视无一物。思智力之所不及,难见真容,复恐帝之怨己。乃赞曰:“此服华美,平生仅见,归告吾王,必有重赏。”

数日后,帝携众臣往观,杼飞梭驰,而上无一物。皆大惑,王为掩其愚,曰:“此服华美,朕当服此巡幸京都。”百姓争观,视无一物,皆大惊。一小童曰:“王未着衣,亦出游矣!”众人大笑。王羞之,强行数里而归。

(708班 宋艺樊)

听听老师怎么说——

当安徒生遇见文言文

辜学超

初中生的文言作业上了微博热搜榜,阅读量轻松破亿——这样惊艳的故事竟然就源于我的一次语文假期作业——前不久一次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将安徒生童话改编为文言文”的假期作业,学生完成的效果出乎意料。

在那之前,学完诸葛亮《诫子书》后,我就曾让学生仿照《诫子书》的形式写一个文言版的《自勉书》。孩子们十分兴奋,但最终交上的文言作业大多生硬蹩脚,我并不满意。尽管这一尝试不太成功,却使我发现了孩子们对于文言文写作超乎寻常的兴趣。

后来,我对这一项作业设计进行了反思。孩子们未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写作潜力,说明作业设计并不完全符合学情。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初中生偏向于写叙事文字,《诫子书》以说理的名言警句居多,其形式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一个是学生所接触的文言文大多基于古代语境,描写古人生活场景,以文言文的方式表现当代校园生活,具有很大的语言表达难度。

当学到《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我眼前一亮。《皇帝的新装》这一故事基本上描写的是古代的宫廷生活场景,而中学生所学的文言文也大多是史传故事,积累了大量相应的文言词汇。当时,我们刚刚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文言文专题训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学过的文言文语法、句式、实虚词等知识进行《皇帝的新装》的改编创作。

于是,在元旦假期来临之际,我便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将课文《皇帝的新装》改编为一则简短的文言文——当时我还有些顾虑,虽然孩子们兴致颇高,但文言创作并非易事。于是,我给他们写了一个平稳的开头“海外有国,其王好新衣”,让他们仿照示范去续写后面的故事。

当学生交来作业时,我非常惊喜,不仅因为他们写出了优秀的作品,更因为他们将前期所学的文言文知识进行了灵活运用。许多孩子的文章结尾都有议论性的语句,如刘宗昊“凡欺人者,自欺也”,这是借鉴课文蒲松龄《狼》的写法。再如杨若海“王大喜,以数金予二人”中的“予”,出自《贾人食言》“我富者也,能救我,予尔百金”。而方煜煜“吾若衣之,可辩其贤愚”中“衣”,则是我们前期专题训练重点学习的词类活用。可见这些前期课堂重点强调的知识,最终通过写作的体验,内化为他们自身的能力。

批阅是写作教学的重要一环,我会在尽量保持学生作品原貌的基础上,对不符合文言文语法规范的字、词、句进行简单润色,并让他们在修改对比中体悟文言字句之美。比如,李子凡有一句原作为“此衣甚薄如蛛丝,即穿上觉无物”,我协助其修改为“此衣甚薄如蝉翼,衣之如觉无物”。其原因在于,“蝉翼”比“蛛丝”更为贴切,“衣之”比“即穿上”更合乎文言规范。

布置这项作业,我并不奢望每个孩子都能写出纯净典雅的文言文,毕竟班上学生的文言功底参差不齐。布置作业的最终目的在于语文素养的提升,文言文作品的优劣倒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孩子们享受并受益于完成作业的过程。

元旦假期与这项作业一起布置的,还有另外一项:“任选一篇简短的文言文,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扩展细节,改编为一则600字左右的白话文故事。”孩子们同样写出了十分优秀的作品。比如,蒲松龄的《狼》开篇是:“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有的学生写:“月黑风高的夜晚,一个膀大腰圆、身材魁梧的屠户哼着小调,悠悠地收拾着夜间早已冷清的店铺,背起了只剩残骨的担子,踏上坑坑洼洼的羊肠小路,得意地向着家的方向走着。”学生善于在开篇想象当时夜晚的阴沉气氛,为下文凶恶的狼的出现做铺垫。就这样,从白话到文言,再从文言到白话,于古今的写作融通之中,引导学生感悟文字之美。

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向来只有“阅读”而缺失“写作”。一方面是因为现行的教学大纲对此不作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文学潜能和创造力不太自信。事实上,在文言文教学中尝试以“写”促“读”,未尝不是可行之法。文言文的语汇语法并不是深埋地窖的枯骨,放手让学生去运用,或许能重新焕发其活力。当然,这并非简单地为了学古而学古。在我看来,文言文的学习是母语学习的基础,深厚的文言文功底能够有助于现代白话文的写作。只有回归和守望传统文言,才能更好地建构典雅纯粹的现代汉语。

因此,这一次的创意作业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事件。在它之前有着充分的教学铺垫,在它之后我的教学探索之路也将继续延伸。只有让知识的习得成为扎实的教学常态,一切故事的发生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