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至郑州第三条公路示意图(从许昌到郑州80公里)(1)

2017年,在整个河南市场,许昌房价的快速上涨,声名鹊起。

2018年1月24日,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郑许一体化”正式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推进郑汴、郑许一体化和郑新、郑焦深度融合”。

许昌,这个曾经不起眼的小城,越来越出现在媒体头条上。

而在房地产圈,恒大、碧桂园、建业、保利、雅居乐纷纷抢滩,地王频出。

很多人在问:许昌怎么了?许昌会不会成为一个黑马?许昌新区如何?许昌房价会到什么高度?郑许一体化会如何发展?

本文尝试探讨,发表拙见。

【一】 中原城市群与郑州大都市区

洛阳至郑州第三条公路示意图(从许昌到郑州80公里)(2)

洛阳至郑州第三条公路示意图(从许昌到郑州80公里)(3)

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省长陈润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继续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郑汴、郑许一体化和郑新、郑焦深度融合,加快大都市区建设。”

也就是说,在建设中原城市群和郑州大都市区过程中,政府暂时承认和支持的只有郑汴一体化和郑许一体化。

【二】 城市群和城市一体化

当我们在谈城市群和城市一体化时,我们在谈什么?

首先,我们所谈的城市一体化,并不是两个城市发展到一起才叫一体化,真正达到这个指标很难很难。

而且,城市一体化和城市同城化还不一样。

在我的理解中,中国城市真正目前一体化的,可能就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的一体化。

洛阳至郑州第三条公路示意图(从许昌到郑州80公里)(4)

【长三角城市群】

洛阳至郑州第三条公路示意图(从许昌到郑州80公里)(5)

【珠三角城市群】【广佛同城一体化】

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两个区域,可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区,连北京环渤海城市群都自叹不如。

对于河南,对于中原城市群,和他们相比,我们只能远观,自叹不如。

这也是发展了10多年的郑汴一体化被很多老百姓诟病的地方:慢!两个城市的量级太差。比如,在河南十八地市的GDP排名中,郑州第一,开封排名13位。一个GDP是9000 亿,一个还不到2000亿。而且,两个城市在对产业的布局上还存在冲突,这个问题无法解决。

以产业为带动基因,以交通为连接纽带,以距离和航空港为发展契机,许昌的时代机遇应运而生!

【三】 许昌的崛起

洛阳至郑州第三条公路示意图(从许昌到郑州80公里)(6)

许昌,又称莲城,位于郑州市南部,下辖2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2个县。2016年底总人口492.66万,常住人口为438.05万。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

许昌因三国而知名。东汉末年公元196年,曹操挟天子定都许昌,以令诸侯。

魏国魏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

此后,许昌没机会踏入历史舞台的中央。

解放后,许昌辖区范围几经周折,下属县区出出入入,最终形成现在的

魏都区、建安区、禹州市、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格局——而建安区仅仅是

2016年12月11日被国务院批准设立的。

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许昌新区】。

2017年,许昌城市GDP是2642亿元,位居河南省第4名。

许昌有5家上市公司,主体却在下辖地区,这也是许昌城市被人诟病的地方。许昌整体民营经济发达,主体在长葛和禹州。

洛阳至郑州第三条公路示意图(从许昌到郑州80公里)(7)

许昌城区其实很简单,和中国的任何一个三线城市一样,发展新城区。新老并举。

洛阳至郑州第三条公路示意图(从许昌到郑州80公里)(8)

现在来看许昌的市区建成区,可以以环线来看:

西环:就是西环路;

南环:就南环路;

东环:就是许州路,也可以理解为京港澳高速,反正离得很近;

北环:就是永昌西路、永昌东路。

我不知道许昌人有没有所谓三环的概念,如果以这个环线理解为三环的话,我可以把由护城河围合的之前核心区域理解为是:一环。当然,这样有点班门弄斧了。

洛阳至郑州第三条公路示意图(从许昌到郑州80公里)(9)

那么,二环路是哪里?我还真看不出个所以然。——可以请熟悉许昌的人来发表高论。

随着新时代发展,许昌城区朝东发展,按我的理解,是以清潩河为界往东发展,是曾经的许昌新区,当地人叫东城区,一直发展到京港澳高速。

目前这个区域也是许昌城区发展最好的区域,也是房价很贵的区域。

洛阳至郑州第三条公路示意图(从许昌到郑州80公里)(10)

显然,许昌的梦想不止于此。

看新的许昌城市规划,

洛阳至郑州第三条公路示意图(从许昌到郑州80公里)(11)

【四】 许昌新区

2011年4月24日,许昌新区正式成立。许昌新区北起许昌和长葛的交界,南至许昌市区的北环路,西到安信快速通道(文峰北路),东达忠武路,规划面积180.4平方公里。许昌新区位于河南省许昌市城区北部,南连许昌市主城区,北接长葛市城区,规划面积186平方公里,功能定位是“四区一基地”。

以上,这是官方说法。

而,许昌新区的规划,目光长远。

洛阳至郑州第三条公路示意图(从许昌到郑州80公里)(12)

本文的重心不是研究许昌新区的科学性和组团划分,而是研究许昌和郑州的关系。

从这个许昌新区的规划和发展来看,明显看出许昌政府的意图:一路向北,挺近航空港,挺近郑州!

洛阳至郑州第三条公路示意图(从许昌到郑州80公里)(13)

仔细看这个图,许昌成立许昌新区,成立建安区,目的就是连接长葛市。——而长葛市的经济实力过于强悍,许昌需要拉拢。

我和团队从许昌出发,逐步向北,从魏武大道、文峰北路双路北上,看到的是许昌新区连接建安区,再向北已经基本连接长葛,过了长葛,继续沿主干道行走,跨过京港澳高速,直达航空港的华夏大道。

这是一条南北动脉主干道。

而长葛和航空港南港的连接线,之间的空白区只有12公里——而这12公里,由华夏幸福圈地完成历史任务。

当华夏幸福的产业新城和地方政府的产业梦想、一体化梦想合二为一时,历史机遇在这里产生。

洛阳至郑州第三条公路示意图(从许昌到郑州80公里)(14)

我也不知道这里未来会产生什么蜕变,只看到绵延几公里的路网都是华夏幸福的围挡。我看到的是未来以及我对华夏幸福的尊重。

洛阳至郑州第三条公路示意图(从许昌到郑州80公里)(15)

这样来看,格局已经很清楚。

从许昌新区的CBD到达航空港南港的最南端华夏大道与南海大道交叉口,距离只有30公里。这30公里仅仅是郑州城市北五环到南五环的城市距离。

洛阳至郑州第三条公路示意图(从许昌到郑州80公里)(16)

【五】 新郑向北 航空港的并驾齐驱

洛阳至郑州第三条公路示意图(从许昌到郑州80公里)(17)

如果说,许昌与郑州的融合,只是到达了航空港的南港最南端,这只是梦想的第一阶段。

新郑市区距离郑州市区南五环还有25公里,航空港从北到南接近30公里。

这个城市化进程怎么办?

当然,这是新郑市和航空港需要考虑的问题。他们自然会加速这一历史进程。之前的文章,曾经探讨过,参照文章当我提出【郑南新城】的概念时,估计会惊愕掉很多人的下巴。但是,这有可能。

洛阳至郑州第三条公路示意图(从许昌到郑州80公里)(18)

以京港澳高速为界,东西双翼,并驾齐驱,一路向北。特别是航空港南港的发展,足以看到政府宏大的梦想和野心。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未来美好依稀可见。

【六】 郑许城际铁路

交通联系,是所有的关键。

我们先看张图。

洛阳至郑州第三条公路示意图(从许昌到郑州80公里)(19)

这是郑州机场至许昌城际轻轨连接走向示意图。

从许昌高铁东站出发,沿魏武大道北行,过新区、过建安区、过长葛、过华夏幸福城抵达南港,接壤郑州17号地铁线,到达新郑国际机场GTC换成中心,可以继续抵达郑州市区。

从图示来看,这条城际轻轨非常关键,打通了整体连接节点的战略要地。——所谓的郑许一体化的实体,就是这条轻轨路线的连接。

这是关键。

【七】 产业融合

从根本上讲,城市一体化不是城市空间的融合,而是产业的融合。

这个问题,在前面提到郑汴一体化时,说过;

现在,郑许一体化,依然面临这个问题。

在2017年7月2日召开的《郑许一体化发展规划研究报告》专家评审会上的一些观点,我是很认可的:

郑许一体化规划提出了三个基本着力点:

一是通过郑武客专(京广高铁)和其他交通设施建设,形成郑许之间的快速通道;

二是依托郑州空港向南延伸和新郑卫星城建设,加快与长葛的空间对接;

三是加快许昌电子信息、电力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密切两市产业发展的联系。

郑州、许昌产业基础良好,是河南省最具产业竞争优势的区域。据统计,在河南省1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中郑州和许昌占6个,在全省43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的工业企业中郑州和许昌占15家(其中许昌占8家),在全省民营企业前十强中郑州和许昌占6家(其中许昌占3家)。

“郑许一体化”将依托综合交通走廊,推进郑许中心城区和沿廊道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突出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支撑作用和增长极地位,构建“一轴双核三区”的网络空间格局,努力把郑许一体化区域建成产业、城市与生态共生共融的城市组合区域。

其中,“一轴”指的是郑许纵向发展轴,依托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铁、郑万高铁、郑合高铁、郑许城郊铁路等轨道交通和京港澳高速、郑许快速、新107等快速通道,建设综合交通走廊,有序推进城市功能区沿轴带疏解,打造郑许一体化发展的“主轴”;

“双核”是指郑州中心城区和许昌中心城区,南北双向提升两市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而“三区”则是依托郑许一体化主轴,突出周边区域特色,构建三个特色功能协同区:

生态养生功能区,在东部以鄢陵为中心向西与许昌中心城区融合发展,发挥花卉苗木、健康养老、生态旅游、体育健身等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养生,打通郑州中心城区至鄢陵、许昌中心城区至鄢陵的快速通道,沿线布局若干绿色小镇,提升一体化区域绿色功能;

产业转型和都市体验功能区,主要依托禹州区域,推进东移北扩,重点发展装备制造、钧瓷文化、中医药、新能源和生态旅游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建设产业转型示范区、钧瓷文化体验中心和中医药展示与贸易中心,增强一体化区域文化休闲体验功能;

生态物流融合功能区,则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南边界至大周产业集聚区北边界之间区域为重点,促进现代物流和生态功能融合互动。

当然,这些,只是构想。梦想和现实还是有差距的。

如何能够解决利益之争?当郑州都缺乏很多产业基础时,老大哥有精力照顾小弟吗?

一个网友的评论我觉得很有意思:“什么叫一体化?中国一体化的城市首选香港深圳,其次是珠三角,再次是长三角。别无他,郑州不可能与周边任何城市一体化,这种提法是一种自欺欺人、欺骗他人、欺世盗名的忽悠。因为郑州米字型周边的各个城市的产业都是相互独立而不互补的,怎能一体化呢

这个问题,需要注意。

【八】 东哥观点

洛阳至郑州第三条公路示意图(从许昌到郑州80公里)(20)

1、行文至此,我已经觉得很累了。郑许一体化是个宏大的工程,非我一篇文章所能讲明白。意义深远,路程漫长——他的漫长,绝对不是空间距离30公里、80公里这么简单。

2、对于郑许一体化,我是全力支持的,我觉得郑许一体化也是可能的——只是,需要时间。这是河南最好的有产业基础的一体化区域——虽然整个一体化的空间过于狭长。我关注的是郑州大都市区的形成和影响。

3、“继续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郑汴、郑许一体化和郑新、郑焦深度融合,加快大都市区建设。”站在省级层面,政府承认的只有两个一体化:郑汴、郑许一体化。新乡和焦作只是深度融合。

4、如何平衡郑州市区、新郑、航空港、长葛、许昌新区、许昌市区各方的利益,是需要更大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产业的争执和利益的争夺,这是必然发生的事——有时,1 1,小于2。目前各地方对于产业的争夺,是血刃战。

5、许昌和郑州,不只有郑许城际,还有郑万高铁、郑合高铁的带动。许昌北、东、西有三个高铁站点——占尽了地理之优势。

6、长葛,她怎么想?是往南发展还是往北靠拢?——是个问题。许昌希望他往南,而身体却诚实的往北。

7、新郑,肯定是要往北走,毫无置疑。他考虑的是【新郑——郑州——航空港】一体化。

8、航空港也需要产业落地啊。谁来落?当很多产业公司来时,是落地航空港还是落地长葛还是落地许昌新区?——三家,都饿啊。

9、华夏幸福的战略眼光是很牛逼的——看到了新郑北的机会,看到了长葛北的机会。我不知道他们的精力和资源倾斜战略。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10、许昌新区的规划很高瞻远瞩,但实力还是弱的。许昌能够撑起一个区域CBD吗?目前现场建设给人的感觉气场还是不足。——我也不知道答案,在15年前,很多人还怀疑郑东CBD呢。

11、许昌新区的战线拉的太长,连霸气侧漏的体育中心都修在建安区的北部。需要多少年填充这个狭长地带?

洛阳至郑州第三条公路示意图(从许昌到郑州80公里)(21)

12、许昌的人口数量少,是个事实。这么大的新区,谁去填充是个问题。人口导入如何解决?新的城际铁路如果修好,会不会让更多许昌人来了郑州呢?——这是一个很恐怖的难题。

13、许昌新区的建设还至少需要10年;这也基本上代表郑许一体化至少需要10年。我觉得10年,郑许一体化的雏形已经差不多了。因为,这10年,新郑往北、航空港发展,基本会有基本认可的雏形。整体上,我们的经济会越来越好。也许,10年后,郑州的GDP会接近2.5万亿,接近目前北京的GDP总量,其辐射力更强更大。——这一切建立在正常发展奋力发展的基础上。

14、目前许昌房价、许昌新区房价的过快上涨,不是好事。但也没办法。有郑州这个老大哥的房价在这摆着,他涨得越快,危险越大。

15、许昌,许昌新区,许昌人民,需要戒骄戒躁。不要盲目自大。从目前来看,发展势头虽然很好,想成为河南第三城还需要努力。城市建设和空间格局距离洛阳还有很大差距。要知道,洛阳新区的发展走了很多弯路。伊滨新区的发展就是许昌新区需要重点参考的对象——问题在哪里?洛阳支撑不了一个伊滨新区,许昌能吗?

16、祝福许昌,祝福郑许一体化,祝福郑州大都市区。

以上所言,只是考察一天,思考了48个小时的结果。

抛砖引玉,不带任何个人偏见。

欢迎各位砸砖。理,越辩越明!

注:本文信息来源于实地考察。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一切规划以政府公布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