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宝的爸爸妈妈们,我们一起回想,有没有一天,是完全没有对宝贝发脾气或者表露不耐烦情绪的?

一年前,我是完全不会有这些疑虑和思考的,理所当然地觉得,孩子不听话,做家长的管教、发脾气太正常不过了,发完脾气那叫一个畅快,孩子哭过就忘记了,不吓吓,不长记性。

一句简单的晒娃句子(请允许孩子慢慢长大)(1)

孩子哭一会就好了

直到有一天我发觉孩子性格太过扭拧,像是完全变了一个孩子,小时候那个乖巧可爱的女儿不见了,我不得不停下工作的脚步,专门静下心来陪伴她,满足接送她上下学的要求。期间我也读了一些育儿的书籍,尤其是张瑞雪的育儿三部曲,非常推荐。

从中领会并实践运用得最有感触的是,如何看待、处理孩子的哭闹、焦躁等负面情绪。

心理学认为,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就会让人产生愉悦的积极情绪,凡事不符合人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就会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的消极情绪。

孩子哭闹的原因是自己的需要未被满足,产生了消极情绪。若大人对此回以同样的消极情绪比如怒斥甚至威胁(你再哭我就……),其实质是与孩子的情绪产生了共生。所谓共生就是,大人自己的情绪还停留在自己的童年,并没有完成成长(即完成消化情绪这一过程,从情绪生发到归于平静,然后冷静地处理问题的全过程)。

我们为什么没有完成情绪的成长呢?我们的父辈不理解、不接受我们儿时的负面情绪,不许哭,我们不得不忍着难过,生硬地终止情绪的进程。没有给大脑冷静的时间,让悲伤、委屈的负面情绪自行消融,然后平静地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做。

了解完原因,接下来,我是怎么做呢?

01 接受孩子当下的情绪

人和动物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在于,人脑不仅有动物脑,还有负责情绪情感的“边缘系统”:海马体和杏仁核,有被称为“新脑”的大脑皮层:负责语言、推理、判断等高级认知。但大脑在出生后还有一个漫长的生长完善期,大约在17岁,才能完成脑部的全部发育,在这之前,大脑发育是不完全的,常常会陷入一种情绪无法自拔,或者今天提醒她的事情,明天又忘记了,因为孩子的情绪控制、逻辑推理能力都还没有健全,我们不能对一个孩子有过高的要求,情绪上头的时候,先给自己按“暂停键”,接受她的情绪,不批评、不评判便是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的第一步。

02 教会孩子认识情绪,完成情绪的流淌

像教孩子认识天空、小草那样,认识自己现在的情绪是什么,可以借用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这个绘本非常清晰地描绘了孩子的各种情绪)、人物图片的表情或者她当下的情绪告诉她,喜悦、悲伤、愤怒、平静、害怕、爱分别是什么样的表情和感受,孩子生气的时候就告诉她,噢,我发现生气的情绪钻到了你的身体里面,孩子会下意识地会心而笑,这样她生气的情绪便流淌走了,孩子的情绪被自己认识、被别人理解后,便会表现出心安而平静下来,这时,再开始下一步。

一句简单的晒娃句子(请允许孩子慢慢长大)(2)

«我的情绪小怪兽»绘本插图

03 陪伴她平静地解决问题,尝到平静的甜头

当孩子平静下来后,你就可以进一步耐心地跟她一起想,接下来,怎么样能解决眼前的问题,让自己下次遇到的时候能开心一些,愉快地达成共识。我和孩子因此有了很多的约定,比如上学出门前闹钟提醒的约定,吃饭的约定,睡前的约定,虽然偶尔会犯规,但孩子都会清楚这次做的不够好,下次要再努力做好。这样几次下来,我某天突然发现,以往一遇到问题就马上哭的孩子居然没有第一时间选择哭,而是很冷静地喊,妈妈来帮我一下。因为孩子也慢慢学会了,不急不躁似乎会更好地解决问题。

刚出生的宝宝除了呼吸和吮吸,每一项我们大人觉得简单自然的事情,都是孩子在观察、模仿、尝试中一点一滴学会的,从能抬头到会站会走、会说长句子至少要经历1-3年的时间,是不是我们大人太着急了呢,觉得她会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了,便要求她像成人那样会理性地思考,提醒几次就能完全记得,不然就是批判、呵斥。

如果孩子的负面情绪得不到自然流淌,会带来什么结果呢,我们仔细思考、分析后,会不会愿意尝试改变呢?

一句简单的晒娃句子(请允许孩子慢慢长大)(3)

频繁的批评真的会让孩子反感

01 孩子会模仿成人的情绪发泄方式

0-6岁孩子的大部分能力都是在模仿中习得的,当孩子没有能力流淌自己的负面情绪时,会自然地模仿成人的方式发泄,并尝到发泄情绪一时的快感,强化易怒易冲动的性格。

02 孩子会变得胆小懦弱

长期在大人的强压下,孩子慢慢会选择沉默或者示弱来“暂停”狂风暴雨,个性也会越来越胆小、不自信,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不好的小孩。

03 孩子会无所适从,失去心安和专注力

市面上训练专注力的课程、书籍很多,从脑科学的角度确实能产生大脑的信息回路的髓鞘反应,让“视觉”和“听觉”变得灵敏、提升专注力。与其花大量金钱去训练专注力,不如好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内心安定、平静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从中找到乐趣时,她就是专注的,这时好好保护她专注的状态,不去轻易打扰她,这样养成的专注力习惯会非常稳固而且持久。而内心不安定,生怕自己什么时候又会被批评的孩子,时刻是警觉、慌乱的,很难安心下来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04 会容易与别人的情绪共生,失去自我,形成讨好型人格

一个人的情绪在没有成长成熟的人,非常容易失去与“自我”的连结,常常搞不清楚自己的人生喜好、目标,自我价值感低,于是非常容易在别人的认同中寻找自我认同感,别人的情绪就会自己影响非常大,一些陷入“情感泥潭”、“走不出分手阴影”的人,大都源于此,所以让孩子的情绪自然成长、成熟,形成坚定的“自我感受”,对她以后的人格和处事方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作为家长,先让自己内心的“情绪小孩”长大,然后去包容、理解孩子。

我们孕育了孩子,但我们没有权利规定这颗生命的种子如何生根发芽结果,让孩子成为她自己身体的主人、情绪的主人、生命的主人。才是作父母的自我救赎。

一句简单的晒娃句子(请允许孩子慢慢长大)(4)

«一颗叫做慢吞吞的种子»绘本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