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能踩井盖(孩子就喜欢踩井盖)(1)

前不久,我带儿子沐泽去朋友聪家里去玩,聪的小儿子(石头)比沐泽小半岁,三岁零一个月了,是个顽皮的小男孩,两个小男孩凑到一起,一定会把家里闹腾得底朝天。我时不时地嘱咐两个孩子慢点跑,聪却不紧不慢地说:“没事,你看我们家360度无死角全方位保障孩子们的安全。”

聪家的卧室都铺着防摔地毯,墙上贴着防撞墙贴,家具的边边角角都有防撞条、防撞角,还有防夹手门盾、儿童防触电插座等等,为了孩子的安全,估计她把能想到的危险都防患于未然了。

“妈妈,弟弟会夹手的”,我和聪正在聊天,沐泽跑了过来,原来石头在关门的时候,把手放在了门边,我教过孩子不能这样关门,关门的时候一定要手扶着把手,二宝也曾被门夹过一次,所以他牢牢地记住了该怎样关门才是正确的。

我有意识地观察两个孩子,发现石头上窜下跳,没有什么安全意识,比如,他会在房间里狂奔,即使前面是墙,他也不会停下来,会直接撞上去;从桌子底下钻出来,直愣愣地就站起来,头一下子就磕到了桌边上。

聪看着淘气的儿子,无奈地说:“我都不敢带孩子出去玩,到外面肯定会弄一身伤回来,他就是愣头青,一点安全意识都没有。”

孩子不能踩井盖(孩子就喜欢踩井盖)(2)

过度地保护孩子,会让孩子更危险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哪个当父母的看到孩子受伤,不心疼得要命啊!可孩子都是在磕磕碰碰中长大的,我们不能总像怀抱婴儿一样把孩子攥在手心里,要想让孩子少受伤,还得让孩子提高安全意识。

所以,我不太赞同聪的做法,如果说孩子年龄小,刚蹒跚学步,我们采取一些安全措施,防止他因为无法掌控身体而摔倒,或者接触插座触电,这些都是有必要的。孩子已经3岁了,就没有必要这么做了。

从表面上看,聪的做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孩子,但孩子不能总攥在手心里,他要到外面玩,我们能把孩子活动的空间全部采取安全措施吗?显然这是做不到的。有些小磕小碰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这些经历都将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

距离我家不足十米的地方就是一条省道,小时候父母经常拉着我的手过马路,过马路的时候,他们会告诉我怎样做才是安全的,到了七八岁的时候,父母就放手让我自己过马路了,每次来到马路边,我会立马停住脚步,左右张望后,确定在下一辆车过来之前,我能安全通过,我才快速地穿过马路。

住在村里的孩子,距离马路远,相对来说,这样的锻炼机会少一些,他们在过马路的时候,往往不会停下来观望一下,就横冲直撞地跑过去,村里曾经发生过几起孩子横穿马路被撞的车祸,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现在每每过马路,我都会十分小心,这种安全意识就始于实践与经历。我们过度地保护孩子,只能保护孩子的一时,从长远角度来说,会把孩子置于更加危险的环境之中。

孩子不能踩井盖(孩子就喜欢踩井盖)(3)

那些原以为正确的教育方式,其实都是错的

“不许和陌生人说话”“你再往楼下丢东西,我就打断你的腿”“你找不到爸爸妈妈,就站在原地不动”,想一想,我们是不是这样教育过孩子呢?这些方法原本以为都是正确的,却经不起推敲,下面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错误的教育方式。

1.重复强调“不可以”“禁止”“不能”

我们在对孩子经常安全教育时,说的最多的词就是“不可以”“禁止”、“不能”,“小朋友不能一个人过马路”“禁止碰插座”“不可以从楼上向下丢东西”等等,我们总以为在孩子面前多强调几遍,孩子就记住了,提高了安全意识,其实不然。

你是否发现有时候我们越不让孩子去做的事情,他越蠢蠢欲动呢?比如,你不让他碰插座,他却偏偏趁你不注意的时候,去插插座开电视,然后用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对着你,气得你无可奈何,这就是心理学中说的“禁果效应”,你越是不想让孩子去做的事情,反而越引来他的兴趣与关注,这与孩子的好奇心与叛逆心理密切相关。

孩子不能踩井盖(孩子就喜欢踩井盖)(4)

2.你要走丢了,就站在原地等我

你是不是也经常用这句话教育孩子呢?可对孩子来说,他可能并不知道“原地”是哪里,再者万一“原地”是不安全的地方呢?比如马路上,孩子也站在那里等你吗?

孩子小,他并不能像我们成年人一样去理解一件事,所以,我们和孩子说话时,一定要具体。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在商场里找不到爸爸妈妈了,可以去商场的门口那里等我。这比告诉孩子原地更能让孩子理解。

3.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带孩子出门,我们经常会这样嘱咐孩子,可这句话一定是对的吗?如果孩子走丢了,他因为牢记你这句话,可能会让孩子不敢向陌生人求助,我们要告诉孩子的不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而是不要理会陌生人的搭讪,要学会对陌生人说“NO”。

孩子不能踩井盖(孩子就喜欢踩井盖)(5)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说的最多的就是让孩子怎么做,不能怎么做,而这种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孩子“乖乖听话”,但现实中一旦遇到问题往往会比想象复杂地多,如果我们没有教会孩子如何思考、如何去处理实际地问题,孩子往往不能解决问题。

提高孩子安全意识的方法

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不能依靠大人的说教,而是应该结合孩子的特点,用孩子能够理解、记得住的方法才能奏效。

1.少说教,多采取直观形象的教育方式

我经常告诉我的两个孩子不要踩井盖,因为万一遇到井盖不牢固,掉下去怎么办?可我说了很多遍,二宝都记不住,有时他还故意挑有井盖的地方走,你说他,他没有用。

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一小段视频,一个小男孩踩井盖的时候,井盖突然翻过来了,小男孩掉了下去。我把这个视频给3岁的二宝看,他说了一句:“吓死我了”,从那以后,他不仅不踩井盖了,而且每次从有井盖的地方经过,他都会叮嘱我们,“不要踩井盖,会掉下去的。”

所以,我们可以给孩子看一些有关安全教育的绘本、图片、小视频,这一定比我们在他耳边唠叨几百遍都管用。

孩子不能踩井盖(孩子就喜欢踩井盖)(6)

2.给孩子亲身体验的机会

大儿子当年读的是公立幼儿园,园里有几百个孩子,到了放学的时间,加上接孩子的家长,多达上千人,孩子们放学后,都舍不得离开幼儿园,往往需要在幼儿园里再玩一会才离开。

有一次,老公和儿子走散了,儿子就跑到办公室找来了园长,告诉园长他把爸爸弄丢了,让园长给爸爸打电话,并把电话号码告诉了园长。孩子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之前我看到过有的孩子与家长走失后,只知道哭,不知道怎么办,我就和孩子假设了一番,告诉孩子万一和父母走散了,该如何去做。所以,孩子在遇到这种情况以后并不会慌张。

孩子不能踩井盖(孩子就喜欢踩井盖)(7)

在家里我和二宝还演练过如果有人敲门该如何处理,让老公偷偷地跑出去,然后不说话,就一个劲地敲门,而我则躲在一旁,故意不出声,看二宝如何去处理。

这些模拟的场景,说不定就会在现实中应用得到,这种亲身体验的经历会让孩子知道如何去处理,他们自然就不会慌张了。

3.告诉孩子如何处理问题

对于孩子来说,当他们单独遇到危险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寻求大人的帮助,该如何求助呢?我告诉孩子不要向单个人求助,要向三五个人在一起的小团队求助,但为了避免受到责任扩散效应的影响,我们要让还向这个小团队里其中的一个人求助,求助的时候,要说清自己发生了什么事情,希望得到怎样的帮助。

父母不能无时无刻地保护孩子,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提高安全意识,才是最重要的,聪明的父母不会呵护孩子周全,让他不受一点伤害,而是会让他知道怎么做才是安全的。

孩子不能踩井盖(孩子就喜欢踩井盖)(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