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力性拉伸方法被动型练习 密集静修正式练习(1)

禅修可以助我们过上幸福安详的生活。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禅修能引起成年人大脑功能和结构的改变。(以往一般认为人成年后大脑已经定型了)

但倘若你上过禅修课程,却不将之应用到生活中,那你学过的禅修方法对于你只是一种毫无意义的仪式。本文将从密集静修、正式练习、日常练习三种练习方式展开,细说禅修如何帮助我们过上幸福安详的生活。

静力性拉伸方法被动型练习 密集静修正式练习(2)

密集静修

从这个方式开始可以有一个较高的起点,数天就可以体验到一定深度的定与较微细的感受。

目前国内有很多的禅修营、禅修班,有不少寺庙也有举办课程。

如果出国方便的话,也可以考虑去泰国、缅甸等国家参加。

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你拿出时间和决心就可以去学习了。

费用大多数是随喜布施,量力而为。

密集静修一般有坐禅、行禅等,禅修中要止语、并且要避免与他人眼神接触,甚至禁止电子产品、阅读、写作等。当然不同的禅修营要求会稍有区别,可以先从网上搜下官方介绍和旧生的经验及心得体会。

禅修中心,我知道比较出名的有宣隆禅、马哈希禅、葛印卡十日内观等等。

另外国内寺庙提供禅修的也不少,像六祖寺、四祖寺等等等等。

我自己只参与过葛印卡十日内观,葛印卡内观是主要是坐禅,以修受念处为主,每天要累计坐10多个小时。

关于频率,葛印卡内观中心有建议每年参与一次十日内观。

另外各禅修中心对于止观的修习侧重也不太一样,像葛印卡内观比较重视观禅,对于定力的要求并不高,而帕奥禅林系是要先修止,在止修到一定的深度后才转修观。再就是形式上也可能有些区别,比如隆波田动中禅,就是要重复动作,与我们印象中的禅修多是静止就非常不一样;再比如宣隆禅法观呼吸时强调“观察短而急速的呼吸”,而大多数禅修中心所教授的观息法是要求关注自然的呼吸。

但无论形式是怎么样的,一般大都遵从(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修行方式,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另外寺庙禅修,有体验僧人生活的活动和禅修营两种,去之前一定要搞清楚,不要搞混了。

静力性拉伸方法被动型练习 密集静修正式练习(3)

正式练习

每天早晚的练习可以称之为正式练习,时间一般在10分钟到1个小时。

如果没有参与过密集静修,而从这个方式起步的话,刚开始早晚各一次可以从10-20分钟起步练习,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时长再逐渐增加,每次增加5到10分钟,如果感到有压力,可以将时长再退回到之前的时长。这样经过1-4周的练习,可能就会修行到一定的定,和感受到较细微的感受。

关于练习方法,我最开始就是自学葛印卡mini观息法,断断续续练了小半年,练到一次能坐20分钟左右后正式参加的十日内观。在我之前的文章里就有葛印卡迷你观息法的教学录音。

观息法(出入息念)有两个好处,第一是因为这个方法简单不复杂;第二是因为这个方法比较殊胜,可证四禅。

入息长时,他正确了知:“我入息长”;

出息长时,他正确了知:“我出息长”;

入息短时,他正确了知:“我入息短”;

出息短时,他正确了知:“我出息短。”

他如此训练自己:“我当感受全身,而入息”;

他如此训练自己:“我当感受全身,而出息”;

他如此训练自己:“我当寂止身体的行动,而入息”;

他如此训练自己:“我当寂止身体的行动,而出息。”

这一段中的“我当感受全身,而入息”,在葛印卡内观中和其他的禅修营的解释就有些区别,葛印卡内观中对于“全身”的解释就是身体的全身,在葛印卡内观中心的后面的课程中,会将呼吸和内观相结合。从而达到“感受全身,而入息”、“感受全身,而出息”。而在其他禅修方法中对“全身”的解释,大多数的解释为呼吸身,指的是呼吸的初、中、后。

静力性拉伸方法被动型练习 密集静修正式练习(4)

日常练习

如果经过密集静修和一定时长和次数的正式练习后,日常练习中我们将对更微细的感受有所觉察。

走路时,感觉脚掌与地面的接触,挤压时带来的紧绷与舒张的感觉。

洗澡时,感觉水流与身体的接触,流动时水凉凉的或暖暖的感觉。

开门时,感觉门把手与手接触的感觉,凉凉的、硬硬的感觉。

打字时,感觉键盘或屏幕与手指接触的感觉,硬硬的、粗糙的或者光滑的感觉。

吃东西时,感觉食物与舌头、口腔接触的感觉,黏黏的、硬硬的或者软软的感觉。

以上只是试举例,当你在做某些行为感受时,如果有想法闯进来,那就以平等心将觉知再拉回到此刻的行为或感受。当你回到当下,你会发现“当下”的丰富与多彩。再就是当你处在当下之时,烦恼也会少了很多,因为烦恼大多属于“过去”和“未来”的范畴。

“在走路时,他正确了知:“我正在走路”;

在站立时,他正确了知:“我正站立着”;

在坐著时,他正确了知:“我正坐着”;

在躺著时,他正确了知:“我正躺着。

”无论何种姿势,他都正确了知。”

个人总结,每天的正式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避免我们的功力退转(包括觉知力的降低、平等心的降低、心的染污),而非正式练习可以帮助我们达到“时时彻知无常”这个目标。

版权说明:本文系【闲王读书】原创,全网同名发布。发现其侵权发布,麻烦帮忙举报,谢谢。

本号不定期心理学、禅修相关内容及读书笔记。感谢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