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带着五千喽啰二十个头领去打有五七千人马的曾头市,很明显是犯了兵家大忌,其结果必然是有去无回: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晁盖兵微将寡,相对曾头市来说,只是个“小敌”,不打赢不好意思撤军,肯定会被人家歼灭。如果晁盖读过《孙子兵法·谋攻篇》,肯定不会如此莽撞:曾头市是为家园而战,而且上阵的都是父子兄弟兵,跟许多山头组成的乌合之众战斗意志和战斗力都不可同日而语。

公孙胜知道晁盖会死吗(吴用公孙胜问心无愧)(1)

在水浒原著中,智多星吴用是精通兵法的:“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

公孙胜以法术见长,拳脚功夫也很厉害,个头也跟鲁智深武松一样高(身长八尺,道貌堂堂,威风凛凛,生得古怪),据说还会“呼风唤雨,驾雾腾云”,所以江湖上才会称之为“入云龙”。

如果吴用和公孙胜都跟着晁盖前去攻打曾头市,估计就和法正参加伐吴之战差不多:即使打不赢,也不会输得那么惨。

吴用和公孙胜不跟晁盖去打梁山,这让我们想起了《史记·魏公子列传》中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战国四公子中的魏公子信陵君无忌领着自己的门客,驾着一百辆战车去跟围困赵国的秦军拼命,他最敬重和礼遇的侯生只是淡淡地跟他告别,信陵君跑出一段路才知道不对劲儿,车队掉头回来请教,侯生为他指明了新的出路。

公孙胜知道晁盖会死吗(吴用公孙胜问心无愧)(2)

吴用和公孙胜不跟随晁盖出征,是不是像侯生等信陵君一样,指望他们的天王大哥冷静下来思考一下,这一点水浒原著没有明说,但是吴用当时是极力劝阻了,结果是“吴用一个那里别拗得住,晁盖引兵渡水去了。”

金圣叹看到的版本,宋江一言不发,好像巴不得晁盖去送死,于是金圣叹感慨:“每动大军,便书晁盖要行,宋江力劝。独此行宋江不劝,而晁盖亦遂以死。深文曲笔,读之不寒而栗。俗本妄添处(后来有些版本增添了宋江劝阻的文字),古本悉无,故知古本之可宝也。大书吴用谏,以见宋江不谏,深文曲笔,遂与阳秋无异。”

宋江拱火架秧子,把晁盖送上了不归路,然后就派神行太保戴宗下山侦查——只说戴宗侦查,却不见宋江派遣援兵,又被金圣叹抓住了把柄:“此深文曲笔,以明曾市之败,非宋江所不料,而绝不闻有救援之意,以深著其罪也。”

公孙胜知道晁盖会死吗(吴用公孙胜问心无愧)(3)

金圣叹能看到宋江的险恶用心,智多星吴用和入云龙公孙胜当然也会就近察觉,但是他们都不好表现得太过明显:晁盖赌气下山,实际是想夺回梁山军事指挥权,这也是潜在的梁山头把交椅之争,一二把手较劲,三四把手是不好明确站队的。

宋江上梁山前,核心决策三人组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宋江上山后,公孙胜失去了与晁盖并肩而坐的资格,被撵到台下坐在了林冲上首。

公孙胜可以不计较座次,但是这种落差,一般人还真接受不了。如果公孙胜阻止晁盖下山而碰了硬钉子,那可是既丢了面子又失了里子。

我们有理由相信,公孙胜是给了晁盖暗示的:“忽起一阵狂风,正把晁盖新制的认军旗半腰吹折。众人见了,尽皆失色。”

公孙胜知道晁盖会死吗(吴用公孙胜问心无愧)(4)

前面咱们说过,公孙胜这个人有一项特异功能,那就是呼风唤雨,吹断晁盖大旗的那阵怪风,应该就是公孙胜弄出来的,吴用也很机警地进行了配合:“哥哥方才出军,风吹折认旗,于军不利。不若停待几日,却去和那厮理会。”

公孙胜作法暗示,吴用苦苦相劝,奈何晁盖一意孤行,当了一把赤壁之战的曹操:“天地风云,何足为怪?趁此春暖之时,不去拿他,直待养成那厮气势,却去进兵,那时迟了。你且休阻我;遮莫怎地,要去走一遭!”

正所谓华佗救不了吊客,晁盖注定有此一劫,公孙胜也不敢逆天行事,更何况天机不可泄露,他能弄来一阵大风,已经是冒了很大风险了,如果他把事情挑明,估计天上是要打雷的。

公孙胜知道晁盖会死吗(吴用公孙胜问心无愧)(5)

除了宋江李逵王英,半壶老酒对绝大多数梁山好汉都比较尊敬,尤其是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九纹龙史进,都是响当当的好汉,吴用虽然阴险狡诈,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晁盖比宋江好伺候,晁盖坐头把交椅,对吴用是有利无害的——一把手是个粗犷豪放的甩手掌柜,二把手的日子要好过很多。

吴用是晁盖发小兄弟,应该比宋江至少大五六岁(晁盖比宋江大十岁),每天管比自己小好几岁的宋江叫哥哥,任谁心里都不会太舒服,而且在招安问题上,吴用和宋江是意见相左的:梁山首次招安失败,极有可能就是吴用从中作梗,从活阎罗倒船偷御酒,到黑旋风扯诏骂钦差,处处都能看出是吴用的精心安排。

招安失败,吴用心里窃喜,又给宋江挖了一个大坑:“哥哥,你休执迷!招安须自有日,如何怪得众兄弟们发怒?朝廷忒不将人为念!如今闲话都打叠起,兄长且传将令:马军拴束马匹,步军安排军器,水军整顿船只,早晚必有大军前来征讨。一两阵杀得他人亡马倒,片甲不回,梦著也怕,那时却再商量。”

公孙胜知道晁盖会死吗(吴用公孙胜问心无愧)(6)

新旧两个版本的电视剧,演的都是李逵看见吴用使眼色,这才从房梁上跳下来大打出手,这是符合水浒原著本意的——这其实就是智取生辰纲的翻版,一切都在按照吴用的计划进行。

如果晁盖一直当寨主,梁山就不会那么轻易受招安,吴用野心很大,甚至可能像罗贯中一样“有志图王”(有些版本的水浒传,作者署名是罗贯中而非施耐庵,两人同为张士诚谋士,据说还是师徒关系),能帮吴用实现梦想的,只能是晁盖而不是宋江,尽管吴用曾对宋江寄予厚望,但后来发现是自己看错了人。

既然晁盖活着对吴用更有利,那么他就不可能坐视晁盖涉险而置之不理,但是宋江上了梁山之后,已经剥夺了吴用的军事指挥权的重大决策话语权,就像一个不带长的参谋一样,只能提出自己的建议,至于老大们听不听,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吴用老谋深算,公孙胜未卜先知,两个人精当然知道晁盖此行凶险,但是极力劝阻甚至抱住不放,即使成功了,也会让晁盖的威信大打折扣,所以他们只能暗示和劝说,而不能替晁盖做决定。

公孙胜知道晁盖会死吗(吴用公孙胜问心无愧)(7)

半壶老酒一向喜欢把人往好处想,心底一直希望吴用和公孙胜都是讲义气的,认为他们不可能在明知晁盖有去无回的情况下不各尽所能。

不管怎么说,吴用和公孙胜都没能阻止晁盖去打曾头市,这二人能做的、该做的,似乎也都做了,按理说应该是问心无愧,但是半壶老酒和很多读者一样,都不能不感到十分遗憾:如果带着五千喽啰去曾头市送死的,不是晁盖而是宋江该有多好?如果宋江亲自带队,吴用和公孙胜会想方设法阻拦吗?

江湖险恶,把人总往好处想是不行的,所以本文最后还是要请教读者诸君:吴用和公孙胜不肯跟晁盖下山远征,究竟是出于自身安全考虑,还是仅仅由于轻敌偷懒?晁盖殒命曾头市,不肯随同前往的智多星吴用和入云龙公孙胜,是不是真的问心无愧?能做的、该做的,他们哪样没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