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层次思路(华中文学专业评论)(1)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层次思路(华中文学专业评论)(2)

作者简介:

李家庆(1971.11- ),笔名李长空,巴蜀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著有《李长空诗论选》《长空评论》等十余种诗文集,文艺评论散见《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文学报》《中华诗词》《写作(上)》《星星·诗歌理论》《上海诗人》《百家评论》《诗歌月刊》《江苏大学学报(社科版)》《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社科版)》《淮风》《秋水诗刊》《剑南文学》《诗学(丛刊)》《雅园诗论选》《中国打工诗歌精选》《中国格律体新诗论集》等报刊书籍,有诗歌批评收入新课标语文教材及高中语文试卷。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层次思路(华中文学专业评论)(3)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层次思路(华中文学专业评论)(4)

徐志摩经典之作《再别康桥》剖析

李长空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我少年时读过的一首诗歌。三十多年过去了,它依然如影随形地陪伴着我。我的《尘世书——李长空新格律诗选》,就是深受它的影响而创作的新格律诗集。

古人把诗歌称为韵文,把无韵的其它文体统称为散文。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格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

任何一个格律体式,都会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新格律诗的出现,也是这种变化的延续。中国新诗诞生之初,即分化为自由诗和新格律诗两种形式。自由诗属于舶来品,100多年前由美国诗人惠特曼创造。西方有了自由诗以后,其它格律诗仍然存在,诗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采用何种诗歌创作形式。而在中国,自由诗占据了主流地位,新格律诗曾经一度处于被忽略的边沿位置。由于自由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使得诗歌界一直难以构建其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其审美共识,以至至今不能“成方圆”。

相对于自由诗的非诗化倾向,新格律诗从诞生那时起,无论是创作实践,还是诗学理论,诗人、诗评家们就从未停止过对其探索的脚步。从“五四”至今,它经历了“酝酿期”、“建设期”、“潜伏期”、“新时期”四个阶段。其中,1926到1931年的“建设期”,闻一多先生发表了被后人称为格律新诗理论奠基石的《诗的格律》,明确提出新格律诗应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和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的“三美”主张。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写道:“闻一多、徐志摩……他们真研究,真试验;每周有诗会,或讨论,或诵读……那时候大家都做格律诗;有些从前极不顾形式的,也上起规矩来了。‘方块诗’‘豆腐干块’等等名字,可看出这时期的风气。……若要强立名目,这十年来的诗坛,不妨分为三派:自由诗派,格律诗派,象征诗派。”由于新月派诗人的大力推崇和努力实践,新格律诗创研局面曾经一度繁荣。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先生的经典之作,也是其诗歌对“三美”要求的综合艺术性体现。

从诗体形式看,本诗属于“开放型参差式”。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其中一、七节组成2333音尺,二、三节组成2323音尺,四、五、六节组成3333音尺,虽然各节音尺不完全相同,且七节诗分别用了《中华新韵》的“开部”、“唐部”、“豪部”、“庚部”和“波部”五个韵部脚韵,但因首尾两节句式是反复的、韵部是相同的、“轻轻”“悄悄”等词也是重叠的,以及三六两节韵部相同、各节音尺大体相等和各节均押abcb型的二四脚韵,故节奏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般的美感。

本诗语言清新,有着突出的通俗流畅的特点,但又深得锤炼功夫,不露雕琢痕迹。每节诗随着感情的变化而换韵,每节一、三句诗排在前面,二、四句诗低格排列,空一格错落有致,一三句诗短一点,二四句诗长一点,都呈现出建筑对称美来。而“金柳”、“柔波”、“星辉”、“软泥”、“青荇”这些词藻既形象又具有柔美感。苏轼在评价王维的诗时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品味此诗也给读者“诗中有画”的享受。至于诗中的比喻,也都新鲜准确,形象生动,宛如流水一样自然淌出,毫无当时新诗欧化的倾向。总之,《再别康桥》这首诗音节抑扬顿挫,声调回环反复,格式呈现对称,词藻形象柔美,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从内容看,这首《再别康桥》是诗人在1928年第三次赴康桥后的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诗人曾经这样写道:“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蜜甜的机会了。我不敢说康桥给了我多少学问或是教会了我什么。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诗歌通过美丽的意象和首尾呼应,构筑起梦幻般的氛围,如一首小夜曲,让人如痴如醉,表达了诗人在离别康桥时的那份依依不舍之情,是一首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诗作。

通过对《再别康桥》的剖析,我们可以获得如下启示:

1.较之自由诗,新格律诗非但毫不逊色,而且亦不像某些批评者所云“束缚诗人的思想感情”。提倡和实践格律新诗的写作,能够推动诗思的运行和诗艺规律的发掘,帮助诗人迅速完成自己作品的艺术构思,并向诗的内核做一种逼近;

2.一首好诗,肯定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美好的形式总要为美好的内容来服务,而美好的内容必须借助美好的形式来表达,我们在创作新格律诗的时候,不能有所偏废,要避免走上形式主义之路;

3.主题内容决定诗体形式,任何诗体形式都是为主题内容服务的。不同的诗体形式对表现主题内容的成效是决不相同的,甚至天壤之别,所以“量体裁衣”很重要。一旦诗体形式依据主题内容的需求而确定,伴着心声的节律载歌载舞,内容与形式便能达到高度的统一。而这一诗体形式,可以是独创的新的体式,也可以是活用原有的旧的体式,它没有任何预定的必须遵守的框框;

4. 2012年3月10日—11日,由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扬子江》诗刊社承办的的首届“中国新诗论坛”在苏州太仓沙溪镇举行。本次论坛着眼于“新诗的经典化问题”,希望能通过讨论,总结新诗发展百年的经验,展示百年新诗精神。研讨会最后,参加论坛的22位专家经过充分讨论,并进行了两轮投票,从备选的155首诗作中选出了“新诗十九首”,其中闻一多《死水》、戴望舒《雨巷》、徐志摩《再别康桥》、卞之琳《断章》、余光中《乡愁》、艾青《我爱这片土地》、舒婷《致橡树》、北岛《回答》、食指《相信未来》、曾卓《悬崖边的树》、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都属于新格律诗或准格律新诗。可见,新格律诗更容易成为经典,也更便于流传。

附录: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开ai,uai)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开ai,uai)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唐ang,iang,uang)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唐ang,iang,uang)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豪ao,iao)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豪ao,iao)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庚eng,ing,ong,iong)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庚eng,ing,ong,iong)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波o,e,uo)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波o,e,uo)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豪ao,iao)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豪ao,iao)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开ai,uai)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开ai,uai)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层次思路(华中文学专业评论)(5)

“特邀诗人”往期回顾

黎落,赵安琪,胡建中,三且,冯歌,但起家,张立柱,也牛,北野,程桂彬,杨军令,野兰,王相华,樊建华,罗占艳,霜扣儿,鹏举

“诗歌理论”往期回顾

诗歌理论学习第3期 刘鹏撰:从生活细微处拉扯出意象的精巧和意境的纵深——赵安琪诗歌的悲悯情怀和敬畏之心

诗歌理论学习第2期 现代诗的朦胧感和层次感——刘鹏的诗,张焕的诗评

诗歌理论学习第1期 论现实与虚拟的“蒙太奇”诗歌技巧 ——花田半亩的诗

《华中文学》编委会

特邀顾问:桑恒昌,倪进祥,金学孟,李发模,萧宽,宋向辉,王玉明,赵俊生,付马(排名不分前后)

社 长:王武臣

副 社 长:张 焕

副 总 编:刘 鹏,宋向辉

秘 书 长:周文龙

副 秘 书 长:王翠娟

外联部主管:常印杰,厉良亮

现代诗主编(轮值):

但起家,周立志,黄秀奇

古诗词主编(轮值):

常印杰,徐虎本,黄秀奇

散 文 主 编:花 田

儿童文学主编:朱晓晖

书法美术主编:赵俊生

校稿组葛 平(组长),蒋厚雄,周立志,张 焕

编委会:霍海军,吴淑彬,景 谦,戴方毅,厉良亮,贾思哲,葛 平,冯 文,蒋厚雄

《华中文学》投稿须知:

来稿须为原创作品,来稿范围为:诗歌、散文诗、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儿童作品、古诗词、楹联、书法等作品,只收未发表过的原创作品。来稿请附上个人介绍及个人生活照,个人介绍包括:真实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发表的作品平台(五个内),文学观。

☆投稿要求:

邮箱投稿需要文档 正文,五号宋体,文档后缀名标记(文学体裁 题目)如:诗歌 春。

加编辑微信投稿,可以直接发送文档,文档后缀名标记(文学体裁 题目)如:散文 夏。

欢迎广大作者和读者投稿、订阅。更多详情可关注微信公号:

☆投稿邮箱:

huazhongwenxue@163.com

☆刊号:ISSN 2789-1585

☆总部:北京朝阳区三元西桥时间国际8号南区1710

☆分部:山东省临清市青年路西首

☆协办单位: 青岛游笔酣墨、图腾文案联合工作室

☆合办单位:创想教育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

北京至普律师事务所 李 圣律师

山东秀立律师事务所 乔宝川律师

☆推送发表期刊:《鸭绿江》《躬耕》《奔流》《河南科技报》《诗词月刊》(排名不分先后)

☆联袂合作平台:《新诗高地》《奉天诗刊》《渌水诗社》《齐鲁文学》《神州诗歌报》《蒺藜文学》《绿茵诗苑》《茉莉花语》《百花山诗社》《安徽省界首市诗词学会》《凉都诗人》(排名不分先后)

《华中文学》征稿须知

《华中文学》以作品质量为主要追求,把文学交流当主要目的。现将部分征稿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根据《华中文学》杂志社的工作安排,我们已经处理好各项事宜,现在开始全面征集稿件,主要从邮箱、微信和《华中文学》收稿群甄选稿件(想入群的可以联系下面任何编辑)。收稿严格要求,三审三校,不慕名家,不薄新人,只看作品质量。通过二审的作品,会在公众号平台、搜狐新闻、百度新闻、头条新闻和360图书馆等平台全方位推广。《华中文学》期刊每两个月一期,经过三审后的作品会择优收录杂志,根据后续工作进展择期出版。

☀现代诗歌,30行内一首 (组诗五首以内)

☀古体诗词,一至三首(标记什么韵)

☀散 文 诗,800到3000字内

☀散 文,1500字以上

☀小 说,(新颖,正能量为宜)

☀儿童文学,内容和形式不限

☀楹联、书法等作品,内容和形式不限

注意:不接收任何带有宗教和政治色彩或者负能量的作品

《华中文学》欢迎你的到来,投稿邮箱和编辑微信都在下方,敬请留意!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层次思路(华中文学专业评论)(6)

再别康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