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单的名字来源于一座牌楼,牌楼题名“瞻云”。在现东单路口也有一个牌楼,题名“就日”。因为都是单座牌楼,且东西相对,因此俗称为西单牌楼和东单牌楼,简称西单和东单。据史料记载,西单商业区历史可以追溯至明代,一直以来,这里都是商贾云集、叱咤风云之地,漫步西单街头,历史、时尚,发展并存。

西城区人居革新样本(西城典靓在西单街头感受变迁)(1)

为什么会成为商业街

“西单”这个名字存在了近六百年,明朝重建时,曾在城内设三十二坊,为了明确地标,就在每坊的入口处建一座牌坊,并用大字书写着坊名,原来立在西单界面的那座牌楼叫“瞻云”,因为只有一座牌楼,又因为地处皇城之西,西单的名字就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叫开了。后来,牌楼虽已被拆除,但“西单”二字却被保存了下来。

西城区人居革新样本(西城典靓在西单街头感受变迁)(2)

去往西单的交通四通八达

西单为什么会成为商业街?这也得从明朝说起。作为北京的老街区,西单自古就是商贩走街串巷之地。据记载,当时,这里是通往京城西南孔道广安门的主要路口,从西南各省陆路而来的商旅和货物,都要由卢沟桥东进外城广安门,经菜市口向北入内城宣武门,经过西单进入内城各处。

为此,西单一带开设了一些店铺、酒铺、饭馆,以招待过往的旅客。明清之际西长安街附近大理寺、太仆寺、太常寺、刑部、都察院、銮仪卫等衙署的采办,多以西单为主。但即便如此,当时的西单因为挨着皇城,商业整体上并不算繁荣,临街开店的商铺也不是很多。西单真正形成大规模商业气氛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

当时,居住在灵境胡同东口洵贝勒府中一位叫福麟的人颇有商业头脑,觉得洵贝勒府马厩及马场可以利用,于是发动一批京城商绅联手,在这片地上一气儿修建了五座一并排的商场,分别取名为福寿、惠德、厚德、玉德、福德。不幸的是,在一场大火后,这里遭到破坏,后人再建时不愿再起名,只根据门面顺序由北向南依次叫作第一至第六商场。直至上世纪四十年代,灵境胡同南口才出现书摊、饭庄、茶社、戏院落脚,西单商圈的身份才真正映入世人眼帘。

此外,造就西单商业版图的还有它独特的地理位置。过去,老北京有九经九纬,西单是非常有名气的一条经道。从明朝起,西单大街就南从宣武门延伸到菜市口,北接西四一路拓展到积水潭的城墙,从明到清再到民国,这条以西单为中心点的大街一直是老北京城最长的两条道路之一,或许正是因为交通便捷又地处皇城根儿下,让西单成了北京人不容忽视的地方,这也为它后续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集零售、餐饮、服务和维修于一体的西单商业街由于经营种类相对齐全,很快就成为了京城三大市级商业中心之一。

董必武曾为这里题字

上世纪三十年代,西单商场最初只有三道街巷,卖货的大半是摊商,主要是几家卖豆腐脑、豆汁、爆肚的小吃棚子,还有几处杂技场、书馆和相声场。

1937年,大火烧毁商场的一半。后来虽然将其修复,但因商户们资金短缺,加上经营不善,解放前商场一直没有兴旺起来。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公私合营,西单商场才被改造成一个综合性的商场,由五个专业商场组成。

新中国成立以后,西单商场经过公私合营,由个体变为国营,但营业场所仍然全是平房。在那个商业还不发达的年代,西单是国家对外的形象,也是京城百姓日常生活的保障地。1974年,经过6年施工,西单商场五层的营业大楼拔地而起。新商场投入运营时,商场党委书记胡锡奎向时任西城区委副书记王定华提出,为了扩大西单商场的知名度,增强职工的荣誉感,促进经营创收和发展,能否请求国家领导人给商场题写牌匾。

西城区人居革新样本(西城典靓在西单街头感受变迁)(3)

抗日战争时期,王定华在延安见过董老,他在党内德高望重,是人们喜称的延安“五老”之一。

1974年,董必武已经88岁高龄。董老的书法艺术功底很好,擅写楷书,名扬全国。“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写得刚柔并济,铿锵有力,形若骏马奔驰,堪称墨迹瑰宝,书艺典范。取得他的墨宝应该是最佳选择,如果董老身体许可,估计是不会拒绝的。

董老就住在西城区绒线胡同,相距咫尺,但为题字一事登门拜访,不免有点冒失。王定华一下子想到老朋友齐一飞,他当时是北京市第一商业局局长,曾经是董老进京时的秘书。一天在市委开会,王定华和齐一飞被安排住在同一个宾馆房间。于是,他便把上述想法向齐一飞道来,请他帮助。齐一飞表示:“力争完成任务”。没过几天,齐一飞给王定华来电话说,董老已欣然承诺,同意“挥毫泼墨”。

1974年6月,董老题写了几幅,齐一飞和王定华高兴地一起去挑选,并代表西城区人民群众向董老致以崇高的敬意。不久,“西单百货商场-董必武(书)”几个大字便矗立在了西单商场的大门口。

商圈立体化发展

时间飞速向前,西单商圈的发展与潮流分不开。早年间,这里就是“新潮”的代名词。《北京日报》在1984年报道《冷饮何处“沁园”货最全》中提到的“沁园”就位于西单,文中介绍:“如果您想进一家冷饮店就品尝到本市的各种冷饮,西单沁园冷热饮点就可以满足您的需求,它是全市冷饮供应的“窗口”之一,品种在20种左右,光冰激凌就有7种。”此外,西单百货商场还承担着新品发布的功能。一则《蓝天爽口液》报道中曾提到:“由天津牙膏厂生产、天津医学院监制的蓝天高级爽口液,首次投放市场。这种爽口液,有杀菌、防腐、抑制口臭等作用,对预防牙周病、治疗牙龈炎及口腔炎有一定效果。该产品现在西单百货商场销售。”

西城区人居革新样本(西城典靓在西单街头感受变迁)(4)

对于老北京人来说,西单购物圈在历史发展中,绝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随着百货业逐渐进入“后微利时代”、京城各大商圈不得不竖起改革的旗帜,如何不断调整商业态势、确立自己独特定位以应对激烈残酷的竞争,不但是摆在西单商业区每一个成员面前的难题,也是整个西单商圈亟待研究的课题。

2007年,西单大悦城隆重开业,这座由中粮集团精心打造的“国际化青年城”迅速成为时尚达人、流行先锋、潮流新贵休闲购物的首选之地。

西城区人居革新样本(西城典靓在西单街头感受变迁)(5)

华威约饭街吸引年轻人前来打卡

此时的西单商业区由南北方向的西单商场、华威大厦、华南大厦、西单文化广场、中银大厦、首都时代广场等17个精品建筑构成,这其中涉及商业的包括中友百货、特别特、西单赛特、太平洋大厦等等不同档次的商场。在过街天桥的连接作用下,中友百货、君太百货、大悦城、西单商场这四大商家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半封闭的小商圈。事实上,被连接的不仅是单一的商场空间,而是立体化的商圈。西单大悦城使一些已经入驻中友百货和君太百货的品牌又多了一个选择。为此,中粮置业曾表示,大悦城要“源于西单,高于西单,引领西单”。

当时的大悦城以若干“之最”而傲视京城商圈。包括世界跨度最长的飞天梯,长江以北最大的数码影院--首都电影院,北京最大的化妆品超市SEPHORA(丝芙兰)、各色甜品、港丽、泰国风味餐厅、意式休闲小店,日本料理,韩式餐饮,随即“一站式”购物理念受到消费者认同,大悦城也逐渐成为北京国际化时尚的又一风向标。

融入城市烟火中

随着新商圈崛起,西单商业街也在加快调整的步伐。

在2019年的一篇《探访北京消费地标系列》报道中,作者马婧写到:“这里真的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曾经风靡一时的华威大厦如今摇身一变,成为由一众网红美食组成的‘约饭街’。昔日人来人往的美特斯邦威大楼,也化身美食综合体,成为年轻吃货的天堂。汉光百货商场,仍受到护肤达人的青睐……西单销售‘大件儿’的功能早已消失,也不再靠明珠、77街、民族大世界等小商品和低价服装吸引年轻人,但它仍旧几十年如一日地高举京城‘潮流胜地’大旗。”

西城区人居革新样本(西城典靓在西单街头感受变迁)(6)

古老的四合院坐落在众多现代建筑中

其实,西单除了在追潮流,赶时代,它的发展一直与这座城市,这里的百姓分不开。一位在海淀工作的女士将大学同学聚会选在了这里,她说:“来这儿吃饭有滋有味儿。”在这里生存的商家也早已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为了能够在这里长远发展,他们愿意如“蚂蚁搬家”般不断学习、创新,让自己的小店跟得上人们的喜好,顺应城市的潮流。这种双向奔赴的“欢喜”让西单商圈成为北京独特的地标性建筑。

最让人欣喜的要数近年来西单商圈环境的变化。在西单商圈,500米长的横二条胡同曾经是最火的小吃一条街,大大小小的小吃店有近40家。即便是淡季,这条小吃街的日均客流量也在10万人次以上。不过随着客流量的不断增加,环境脏乱、商户违规经营、噪音扰民等诸多问题也纷至沓来。为此,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对横二条胡同历史上形成的沿街临建进行拆除,40多家商户有序退出。临建拆除腾出的空地,办事处请来专业人士规划设计,建成现在的西单口袋公园。

名为“口袋公园”,是因为面积着实不大,总共不到600平方米,位于横二条胡同的东侧。公园在设计上兼具绿化、休闲、共享单车停放等多个功能,折板形的文化墙是朴素的黑灰色,冬青组成的绿篱一道道蜿蜒其中,和文化墙一起分隔出不同的功能空间。一组组木质座椅,散落在公园里,供游人休憩。虽然没有绚烂的花草点缀,这处“口袋公园”却时时引来游客驻足。很多时候,吸引游客的是文化墙上的黑白老照片,和一段段透着历史沧桑的文字。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座口袋公园本身,也是时代变化的见证者。

随着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开展,近年来,北京核心城区像这样的小微公园、小微绿地增加了近百处。体现商业区变迁历史的西单口袋公园在设计上体现街区的历史文化元素,传承历史文脉,这与北京未来文化发展不谋而合。

来源:北京西城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