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全麦面包处罚(为一袋全麦面包)(1)

9月2日,武汉一家面包店销售的全麦面包。

记者李永刚 摄

重庆全麦面包处罚(为一袋全麦面包)(2)

因为上海市消保委官方微信发布的一份检测报告,“田园主义”全麦面包近日引发广泛关注。9月2日,本报记者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发现,有消费者买了一袋13.6元全麦面包,认为实际用料与包装上配料存在差异,把商家给告了。

上海市消保委:商品数据不符是对消费者不负责

近两年,随着大家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全麦面包成为一款网红主食。

“田园主义”电商旗舰店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依据2021年5月的一项行业统计数据,“田园主义”全麦面包销售额第一。另据其天猫平台数据:2019年8月1日至2021年5月1日,“田园主义”内装小袋全麦面包销量突破3600万袋。

8月30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官方微信公布的一份检测报告显示:经专业机构检测后发现,“田园主义”全麦面包产品碳水化合物比标称高出36%,能量甚至高出40%。

当晚,“田园主义”通过官方微博称,其产品标准符合并遵守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国标。

8月31日,上海市消保委再次发文对检测结果进行详细解读:碳水化合物的实测值是标注值的116%,实测能量值是标识值的131%,蛋白质实测值是标示值的256%,钠实测值是标示值的233%。

当晚,“田园主义”再回应称,本着对消费者审慎负责的原则,决定对造成两次送检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展开更为全面细致的排查。目前,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已经下架该款全麦面包。

记者注意到,上海市消保委在发布“田园主义”全麦面包检测报告的文章中明确强调:“低标乱标不仅是不诚信行为,更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

法院:经营者不得作引人误解的宣传

9月2日,记者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发现,近年有消费者因为全麦面包用料名不副实问题把卖家给告了。

2017年,一位来自南京的消费者在麦德龙雨花商场购买了一袋13.6元的全麦吐司面包,食用时发现该全麦吐司面包呈白色,而非全麦面包应有的微褐色,且不具有全麦的香气和粗糙口感。

这位消费者仔细研究产品包装上食品标签所载明的配料表发现,该产品中全麦粉的含量少于小麦粉、水、白砂糖和人造奶油。该消费者认为,这款面包特别强调了“全麦”,但产品中全麦粉实际含量却比白砂糖和人造奶油还低,且未标示全麦粉的具体添加量,故涉案产品之食品标签具有欺诈性,不能反映食品的真实属性。

这位消费者后将麦德龙雨花商场告上法庭。法院判决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最终,法院判决要求商场退还购物款13.6元的诉讼请求。

2019年,宁夏一位消费者花费1680元在网上购买了一份全麦竹炭面包,食用后出现拉肚子情况,他发现面包标签有添加“竹炭粉”(植物炭黑)字样。根据国家标准,竹炭粉(植物炭黑)添加剂可添加的范围不包含面包。法院认为,原告购买的面包标签中注明配料表中含有竹炭粉,违反了相关规定。最终,法院判决被告向原告返还货款1680元,并支付所购货物十倍价款赔偿金16800元。

记者张维纳

来源: 武汉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