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绵阳人,你是不是有这种感觉:走在绵阳街头巷尾,总感觉到处都是盐亭人。在你生活的小区也是感到盐亭人无处不在。

其实,盐亭只是绵阳下辖的一个县,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绵阳常住人口486.82万,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涪城区常住人口为129.85万人,其次是三台县95.58万人、江油市73.13万人,盐亭县只有37.07万人,排名第6,总人口占据全市十分之一不到。

那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到盐亭人无处不在呢。

四川绵阳最冷的街(为什么感觉到处都是盐亭人)(1)

第一、城市化进程使得很多人涌向城市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绵阳城区流动人口达到121.82万人,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入人口为13.6万人,省内流动人口为108.2万人。而盐亭县常住人口第五次普查56.65万人,第六次普查41.72万人,而第七次人口普查下降到37.07万人。这说明,和其他地方情况一样,很多的盐亭人流动到了个大城市,而绵阳市区是最主要的去处之一。尤其是周末,由于很多人的孩子在绵阳就学而在绵阳购有住房,全家在绵阳度周末是很普遍的情况。

第二、盐亭人精明能干是出了名的

盐亭位于绵阳市东南部,属于丘陵地区,地理位置相对较偏,但是,盐亭历来名人辈出。历史上,盐亭也是绵阳范围出名人最多的县,黄帝轩辕氏的元妃嫘祖、中医药理论奠基人歧伯、“诗仙”李白的老师赵蕤、苏轼表弟宋代著名画家文同、近代禅宗大师,著名国学大师南怀谨之师袁焕仙、革命先烈中共川西特委宣传部长袁诗荛、中国高速公路创始人王伯惠等名人都出生于盐亭。

现在的盐亭虽然不再生产井盐,却是“全国产粮大县”和“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可见盐亭人的吃苦耐劳;而盐亭人的热情、团结又造就了盐亭人的抱团精神,所以,当一个盐亭人事业成功,他必然带动更多的老乡加入成功的行列,因此,在绵阳,无论是政界还是商界,盐亭人都是很多的,比如,在绵阳开商务宾馆的,盐亭人最多。

四川绵阳最冷的街(为什么感觉到处都是盐亭人)(2)

第三、盐亭的方言特点最突出。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方言,绵阳话在中国方言分区中属于西南官话成渝片,相对成都话的柔和缠绵和乐山话的拗口和别扭,绵阳话语气和语调都要刚硬一些。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情。在绵阳各县市区语言又有差别,其中江油、安县、平武、北川的语言和绵阳城区的大致一样。三台、盐亭、梓潼的差别要明显一些,比如三台是著名的“h”“f”不分,菜籽花儿灰灰房(菜籽花儿飞飞黄)就是三台人说话的典型。

盐亭话是绵阳话中口音最重的方言,尤其是金孔、八角方向的人说话更是特征明显,而且很多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无法改变其乡音,以至于盐亭人一开口,旁人就知道是盐亭人。因此,就显得特别的突出。

四川绵阳最冷的街(为什么感觉到处都是盐亭人)(3)

而其他县市区的人说话因为口音差不多,自然就湮没在众生之中,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觉得身边盐亭人特别多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