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过哪些自相矛盾的话(直言天下第一疏)(1)

(明世宗朱厚熜 画像)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

嘉靖皇帝收到了他自登基以来,最为严厉,最为尖酸,最为刻薄的一封奏疏。

这一封自臣下递交而来的奏疏,毫不留情地指出了世宗皇帝朱厚熜沉迷道教,妄想长生,错聩误国的不良行径,更指出了君王之下的明帝国吏贪将弱,民不聊生,并且把这一切的过错都归咎于——皇帝无德。

乃至于,奏疏中甚至拿皇帝的年号“嘉靖”来做讽刺,认为以嘉靖为年号,意味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

这道奏疏的名字,叫做《治安疏》,又称为《直言天下第一疏》,而写下这篇奏疏的,是一个叫做海瑞的人。

海瑞,字汝贤,海南琼山人,嘉靖二十八年举人。

海瑞同志读书致仕,考取功名之时,正是明代大贤王守仁的学说极盛之时。

王守仁的心学,其实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

但除了唯心主义之外,王老师还提倡知行合一,立诚立信。

心学风靡大明,传播于城巷和乡野之间,对正在勤学苦读的海瑞,或多或少的也产生了一些影响,他认为心学对他最大的帮助,不是让他通晓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而是让他感悟出了一条独属于他的为官之道。

古人说过哪些自相矛盾的话(直言天下第一疏)(2)

(王守仁 画像)

海瑞的为官之道,就是上折子。

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挥毫泼墨,写了一篇《治黎策》。

《治黎策》言辞犀利,把海南府当地的时政一顿点评,可谓针砭时弊,十分辛辣。

这一封论策没有惹恼当时的主考官,却为海瑞换来了一个举人的头衔。

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海瑞到京师参加会试,又在会试考试中上了一封2.0版本的《治黎策》,言辞更加犀利,内容更加辛辣,几乎把本朝之弊政骂了个劈头盖脸。

但这一次,海瑞似乎没有之前的好运了。

他这一封策论写得慷慨激昂,但一经投出,便如石沉大海,再也没有了消息,毫无意外,海瑞落榜了。

在作者看来,海瑞应该是一个充满了理想和抱负,以及无穷斗志的年轻人。

这样的年轻人,他在面对这个世界时,只会想着把世界干翻,而绝不会想要和这个世界和解。

既然科举考试不是我的出路,那么我就换一条路。

《海忠介公年谱》:闰三月谒选,授福建南平县教谕。

放弃了科举考试的海瑞在当地布政使部门的举荐下,到了福建府南平县做了一位教谕。

教谕一职,初设于宋,是朝廷设在全国各地学堂的老师。

古人说过哪些自相矛盾的话(直言天下第一疏)(3)

(学堂)

明时,朝廷在各地开设“县儒学”,是一县之地的最高教育机构。

而海瑞所担任的这个“县儒学”的教谕,相当于是当地县学的校长。

官职简单明了,看得出来,是个清水衙门。

衙门虽然是清水衙门,但规矩依然不少。

各级领导经常来县学视察,今天礼部派个侍郎来看看,明天都察院派个御史来看看,以往,领导们下来视察,学校里这些无籍无品的的教喻们,往往都诚惶诚恐的跪在地上迎接,只有海瑞,自打来南平当了教喻之后,从来没跪过这些官员们一次。

不仅不跪,海瑞口中还振振有词,他表示如果是在官场,见到大人我应该下跪,但这里不是官场,是学堂,学堂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是神圣的,所以不应该搞什么跪拜的大礼。

在南平做教喻几载,到了嘉靖三十七年,海瑞终于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正儿八经的官职,淳安知县。

淳安,地处浙江省西部,是江南极为富庶之地,海瑞在淳安勤恳认干,为官清廉,政绩斐然,原本老老实实地干上几年,是能升职的,但很可惜,海瑞遇上了严嵩。

《明史》上说严嵩是大明巨奸,但纵观严嵩一生,奸倒还好,这位仁兄,主要是贪。

他是内阁首辅,权力极盛,官员纷纷攀附,形成了极为庞大的“严党”,大家上行下效,沆瀣一气,贪赃枉法,在当时简直成了明王朝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古人说过哪些自相矛盾的话(直言天下第一疏)(4)

(严嵩 画像)

时值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朝廷委派御史鄢懋卿出使两浙,督办盐政事宜,顺便替皇帝体察一下各地民情。

这位鄢御史,正是严嵩的爪牙,为官不端,行迹恶劣,下到两浙一带,每到一处,必然是贪污腐败,有送钱的就收钱,无送钱的就勒索,大明官场黑暗,京师官员们尚且纷纷投身严党,趋炎附势,以至于斯文扫地,地方官员们更是毫无骨气,对鄢懋卿是毕恭毕敬,各种孝敬打点,奉送真金白银,实在没钱可送的,也要送点当地的土特产聊表心意。

鄢御史在浙东一带赚的是盆满钵满,很快到了浙江西部的淳安县,张开双手等着当地县令对他行贿,没想到却遭到这个小县令十分不客气的对待。

《明史》: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

鄢御史到了淳安,海瑞对他的食宿安排非常一般,简直可以用简陋来形容,鄢御史要求海瑞在县衙里为他举行欢迎晚宴,没想到海瑞表示县衙太小,容不下那么多车马人手,二话不说就给拒绝了。

要钱,没有,要命,不给!

鄢懋卿这个人,依附严嵩,权力很大,朝廷里很少有敢得罪他的。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淳安遭到了小县令海瑞如此的针对,却只能自认倒霉,当做吃了哑巴亏。

原因没有别的,那就是海瑞在当地的群众基础十分之好,万民拥戴,百姓袒护,鄢懋卿就算再狂再傲,也不敢和民意抗衡,只好悻悻离去。

古人说过哪些自相矛盾的话(直言天下第一疏)(5)

(鄢懋卿 形象)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儿,本来在淳安政绩卓著,可以调任要职的海瑞因为得罪严党而屡遭打压,直到嘉靖四十三年,即公元1564年,才调任京师,担任了一个小小的户部主事。

而两年以后,海瑞就写出了文章开头那一封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治安疏》。

那是在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二月十一。

那一天一大早,海瑞在京师一家棺材铺里买好了棺材,将妻儿家小托付给了朋友,揣着《治安疏》就上朝了。

这一封奏疏很快经由内阁送到了皇帝的案上,而明世宗朱厚熜只读了一半,脸色就开始发白,薄薄的嘴唇更是轻轻发抖,额头上青筋毕露,显然是盛怒之极的表现。

皇帝将这一封奏疏狠狠地掷在地上,对宫外的兵士们大喊:

《明史》:趣执之,无使得遁!

来人,快去把他给我抓住,别让他给我跑了!

这已经不仅仅是帝王的愤怒,而是发自于帝王心底里声嘶力竭,怒不可遏地叫喊。

因为,这个小小的户部官员,揭开了这位大明帝王的遮羞布。

而在此之前,虽然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对皇帝的执政风格颇有微词,很有看法,但大家都十分心照不宣地选择了缄默。

古人说过哪些自相矛盾的话(直言天下第一疏)(6)

(大明)

大家都知道,嘉靖皇帝早已经悟出了政治的真谛,那就是疯狂地打太极,让大明王朝所发生的一切都围绕着四个字:政不由己。

有事儿,就交给大臣们去争,谁争抢到了,就交给谁去办。

做对了,皇帝有赏,做错了,责任永远不在皇帝自己的身上。

俗话说“万允万当,不如一默”,任何一句话,如果你不说,那么你就永远都是这句话的主人,而如果你说出口,那么你便永远是这句话的奴隶。

嘉靖不会开口,他会让内阁开口,让司礼监开口,让严嵩开口,让这帮文武大臣们永远地揣摩自己,研究自己。

而自己,永远是自己。

但现在,海瑞把皇帝所有的自信心和小秘密,都击溃了。

他嘲笑皇帝崇信道术,他批评皇帝不干正事儿,他教育皇帝不懂承担——海瑞这一纸奏疏,无异于是趴在皇帝的耳朵边上,极富讽刺意味的告诉他:

朱厚熜,你不是个好皇帝,你是个烂人。

古人说过哪些自相矛盾的话(直言天下第一疏)(7)

(黄锦 形象)

皇帝愤怒到了极点,立刻就要派人逮捕海瑞,将其处死,但皇帝身边的宦官黄锦却对皇帝说了这么一句话:

《明史》: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黄锦告诉皇帝,海瑞这个人素有忠痴之名,我听说他在向皇帝上疏时,早已经买好了棺材,安置了妻女,遣散了仆从,所以,他是不会逃跑的。

黄锦是个宦官,声音很细小,但一句一句,对世宗朱厚熜来说,却振聋发聩。

他实在不能想象,海瑞这么一个小小的户部主事,哪里来的这样的勇气。

但最后,皇帝在长久的沉默中,还是选择了释然。

他因为长期服用丹药而导致十分单薄的身形立于紫禁城太和殿外,向远处望去,烟波浩渺,落日熔金,白鹭啼飞,一派河山秀丽。

皇帝就这么安安静静地看着远方,终于说了这么一句话:

《明史》: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这个人和商朝时的比干有得一比,但我却并非是纣王。

比干,幼年聪颖,勤奋好读,为商朝少师,辅佐商纣王帝辛,勇而进谏,纣王暴怒,他却誓死不惧,终被皇帝虐待至死。

看来,明世宗嘉靖并没有被海瑞击败。

古人说过哪些自相矛盾的话(直言天下第一疏)(8)

(海瑞 画像)

他知道,也许海瑞早就做好了一心求死的准备,他一心要让自己杀了他,他好能载入史书,流芳百世,而自己也会随着杀掉海瑞而载入史册,遗臭万年。

对皇帝来说,即便海瑞惹怒了他,他也拿海瑞没有什么办法。

现在,明世宗朱厚熜被架到了政治的烤炉之上。

不过这又有什么办法呢,这把火不是海瑞点起来的,也不是大臣们点起来的,这把火的主人,从来都只是皇帝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