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位于临汾市东北部,太岳山南麓,汾河、涧河中上游,东与安泽毗邻,西与洪洞接壤,南与尧都、浮山相参,北与霍州、沁源交界。境域南北长56.85公里,东西宽20.05公里,总面积1193平方公里,辖4镇3乡:北平镇,古阳镇,岳阳镇,旧县镇,石壁乡,永乐乡,南垣乡,总人口为91798人。

临汾蒲县多大(临汾四县古县蒲县)(1)

古县地处太岳山南麓,沁水盆地边缘,太岳山隆起的东南部,属太岳山经向构造带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境内山脉连绵,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属太岳山系。由灵空山入境向南延伸为太岳山,向东南延伸为乌岭山,“V”字形环抱全县,呈“宝葫芦”状。境内岭梁峁沟谷河溪连绵重叠,地形复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346.8米,位于西北部霍山主峰老爷顶,最低海拔590米,位于西南部涧河滩。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气温回升快,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临汾蒲县多大(临汾四县古县蒲县)(2)

古县县城距南同蒲铁路线26公里、大运高速公路28公里、霍候一级公路23公里。309国道穿越南部旧县、永乐两个乡镇;省道沁洪线(洪洞—沁源)贯穿北部,与大运高速公路、霍侯一级公路沟通。境内还有浮古线(浮山—古县)、安第线(安泽—第一川)、古北线(县城—北平)、古石线(县城—石壁)等县级公路纵横交错。

临汾蒲县多大(临汾四县古县蒲县)(3)

蒲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西南侧,南北最大纵距约49.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48.5公里。总周界长172.71公里,总面积1510.61平方公里。东拱临汾与洪洞,西邻大宁,南衔吉县,北依汾西和隰县。南北凭百里之险,东西辟一线之天。故有“诚河东之咽喉,亦西秦之门户”之说。全县常住人口为 112146人,辖4个镇、5个乡:蒲城镇、薛关镇、黑龙关镇、克城镇、山中乡、古县乡、红道乡、乔家湾乡、太林乡。

临汾蒲县多大(临汾四县古县蒲县)(4)

地形总轮廓是:东部高,西部低,自东向西逐渐倾斜,东、北、南三面群山环绕,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与洪洞、临汾平川地区相差600米左右。海拔最高为克城镇五鹿山主峰,绝对高程1946.3米;最低为薛关镇皮条沟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处,海拔790米,相对高差1156.3米。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春季多风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气温特点是冬寒夏热。

临汾蒲县多大(临汾四县古县蒲县)(5)

蒲县素有“晋西锁钥”之称,是临汾通往隰县、大宁、永和等西山几县乃至吕梁市的石楼、交口等县的门户,临午一级公路贯穿全境,40分钟可通达临汾市区。

临汾蒲县多大(临汾四县古县蒲县)(6)

吉县位于山西西南边隅,地处黄河中游东岸、吕梁山南端。东以石头山、金岗岭、姑射山为界,与蒲县、尧都区、乡宁县接壤;西临黄河,与陕西宜川县相望;南以下张尖为界,与乡宁县昌宁镇相接;北以处壑沟为界,与大宁县相临,素有“秦晋通衡”之称。东西长62公里,南北宽48公里,总面积1777.26平方公里。下辖3个镇、5个乡,79个行政村,总面积1777.26平方公里,总人口108381人。

临汾蒲县多大(临汾四县古县蒲县)(7)

吉县三面环山,一面滨水,东高西低,海拔从1820米的高天山至450米的黄河畔,高差大。境内有海拔1576米~1820米,长8~18公里的五座大山横穿东部和中部,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十年九春旱;夏季气温凉爽宜人,降雨集中;秋季多连阴雨,冬季寒冷干燥。

临汾蒲县多大(临汾四县古县蒲县)(8)

吉县地理区位优势明显,素有“秦晋通衡”之称,境内国道209线和309线交叉相汇,临吉高速和即将建设的吉河高速相连贯通二东西可以沟通秦晋、连接南北,南北可以纵深吕梁、穿越河津。县城距西安250公里,距郑州290公里,距太原253公里。

临汾蒲县多大(临汾四县古县蒲县)(9)

隰县位于临汾市西北边缘,晋西吕梁山南麓,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县政府驻龙泉镇。东临汾西,西连永和,南与蒲县、大宁接壤,北与石楼、交口毗邻,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52公里,总面积1415.3平方公里,总人口10.30万。辖3个镇:龙泉镇、黄土镇、午城镇,5个乡:城南乡、阳头升乡、寨子乡、下李乡、陡坡乡,98个村委、4个居委会、384个自然村。

临汾蒲县多大(临汾四县古县蒲县)(10)

隰县属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境内垣面高阔残缺,沟壑纵横交错,山峦连绵,丘陵起伏。隰县主要有三川、七垣、八大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大部分在950米至1300米之间,最高处黄土镇紫荆山1955米,最低处午城镇上胡城村770米。

临汾蒲县多大(临汾四县古县蒲县)(11)

209国道纵贯隰县南北,境内长52公里;省道汾(西)永(和)线横穿东西,境内长60公里,临(汾)大(宁)线与209国道相接,境内长3.6公里。县乡公路115公里,乡村公路480公里。隰县文物古迹三十余处。以城西明代建筑“小西天”最为著名。隰县土特产金梨,以个大、汁多、营养丰富而闻名全省。隰县属于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山西省35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