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从来不反对追求财富,但强调获取财富必须通过正当的途径,拥有财富后要将其作为实现人生理想的手段而不是挥霍的工具。孔子的财富观内容丰富,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给我们以启示。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有财为美,藏富于民对于财富,孔子并不排斥。《论语·子路》记载,卫献公的儿子公子荆善理财,在他稍有财富时,孔子评价说“苟合矣”,意思是差不多合格了;当财富增加时,孔子说“苟完矣”,意思是较为完备了;当达到富有水平时,孔子说“苟美矣”,意思是比较完美了。从中可以看出,孔子不仅不反对创造和拥有财富,而且给予赞扬。
孔子不鄙视财富,赞扬那些凭借能力取得财富的人。孔子的学生子贡善经商,曾在曹国、鲁国经商,“家累千金”。《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孔子有“七十子之徒”,其中“赐最为饶益”,这里的“赐”指是的子贡的本名端木赐。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了17个人的经商活动,将子贡列在第2位。孔子对子贡非常器重,评价也很高。子贡曾问孔子“赐何人也”,孔子说“汝器也”。子贡又问“何器也”,孔子说“瑚琏也”。“瑚琏”是宗庙里盛黍稷的器具,上至王侯、下至卿大夫都将其置于高堂之上,在宗庙中则与鼎相配而用,孔子以“瑚琏之器”喻子贡,说明子贡在他的眼中并非凡夫俗子,而是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才。
在治国思想上,孔子主张百姓都能过上富裕生活,百姓生活如果贫困,社会就难以稳定。孔子在《论语·宪问》中提出“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认为人在解决生活温饱问题后再去追求礼乐文明是不难做到的,但如果总是生活在贫困之中,那就很难保持平和心态了。鲁哀公曾向孔子问政,孔子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百姓富裕起来。孔子“藏富于民”的思想对弟子产生很大影响。《论语·颜渊》记载,鲁国曾闹饥荒,国家财政困难,鲁哀公问孔子的弟子有若怎么办,有若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意思是,如果百姓富裕,您怎么会不富呢?如果百姓不富裕,您怎么能富呢?
取财有道,以义为先孔子不反对对财富的追求,但强调追求财富需要有正当的途径和手段。在《论语·里仁》中,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意思是:财富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以不正当手段得到的,君子不会享用它;贫困和卑贱是人们厌恶的,但以不正当手段摆脱它们,君子是不会做的。
孔子并非强调安贫乐道,强调的是财富如果来源不当,宁可不要。什么样的财富属于“有道”呢?孔子认为必须符合“义”,这是他强调最多的一点。在孔子看来,“义”是社会价值体系的基础,是人内在道德的根本需要。孔子在《论语·里仁》中强调“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还强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论语·阳货》中强调“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所有这些,无不突出“义”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强调以义为先、见利思义,强调生财有道。之所以强调这些,是因为孔子意识到人们如果只追求利,只按对自己是否有利做事,会产生严重后果,即《论语·里仁》所说“放于利而行,多怨”。鲁国国卿季康子无比富有,孔子的学生冉求还在帮助季康子敛财,手段是不断增加百姓赋税,孔子对此很愤怒,声言与冉求断绝师生关系,并号召“鸣鼓而攻之可也”。
以财发身,为富且仁对于财富,《大学》提出:“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一般认为《大学》为曾子所作,他是孔子的弟子,“生财有大道”的思想便是直接从孔子那里继承而来。《大学》虽不是孔子所作,但其中的财富观与孔子一脉相承。在评价财富时,孔子将“仁”作为另一个重要标尺。“仁”与“义”“礼”一样都是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概念,是孔子对各种善的品德的概括。在孔子看来,“仁”的境界非常高,甚至难以企及,君子尚须时时努力,小人就更难以达到了。
在孔子的财富观中,如果“义”强调的是如何获取财富,那么“仁”强调的便是拥有财富后的态度与做法。子贡与孔子有一段对话,记载在《论语·学而》中。子贡问:“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提出的人生境界本已不低,但孔子认为还可更高,那就是虽然贫穷却仍能乐道、虽然富贵却仍懂得礼法。《礼记·曲礼》根据孔子的这段论述,进一步提出“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认为致富后要做到“不骄不淫”,不能“为富不仁”,用财富回报社会,这也是孔子财富观的重要内容。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倡导将经商与做人结合起来,由此形成了儒商文化。儒商文化认为,追求财富是应该肯定的,但必须生财有道,不发不义之财,拥有财富后更要将“德”置于“财”之前,用财富实现人生理想,用财富回报社会,而不是任意挥霍或为富不仁。儒商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体现的是圣贤风度和强者风范,深刻影响着后世的商业活动。(作者为文史学者)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陈忠海
流程编辑:u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