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采写 | 蓝莓小姐 后记 | 碗仔

现在的我们,好像越来越迷失了。

谁内心不想自由地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呢,不过是没有勇气罢了。

最可怕的是,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子。

于是很盲目地,我们觉得自己很失败,很讨厌自己。

和自己和解,仿佛也变成了世界上最难的事情。

你知道真实的自己什么样吗?你真的喜欢你自己吗?

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都不敢回答。

陈坤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和陈坤在一起的220小时)(1)

一个多月前,我见到了陈坤,参加了他的心灵建设公益项目“行走的力量”。成名后,他也曾一度陷入强烈的自我怀疑之中。

9年来,他一直在用行走的方式,和自己对话,和解,探寻那个真正的自己。

你也会脆弱吗?你如何面对自己的不自信?什么是你本来的样子?你和自己和解了吗?

6天5夜的行走里,我与他数次相遇,问了他这些问题,但我找寻的,始终是我自己的答案。

陈坤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和陈坤在一起的220小时)(2)

在生活中在扮演一种情绪,我认为好像有点意识之后,大家都会了。

比如小时候,明明不喜欢某个阿姨,背后打过我,但看到妈妈让打招呼,还非要特别高兴地叫:阿姨好。

从那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环境会促成我们很早在潜意识或教育里面,慢慢开始扮演一些我们不喜欢的东西。

比较内向的人,为了融入大家会显的外向一点,或者明明是非常痛苦,但为了不破坏气氛,会隐藏自己,表现得很开心。

我其实有些时候非常累了,心态很计较,还要演出一个豁达的样子。

我们都会这样。

但当你开始觉察到你在扮演这一刻,说明你已经升起了你原本的智慧。

最害怕的是,最糟糕的是,一直在“扮演”别人,不开心,但你感觉不到。

陈坤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和陈坤在一起的220小时)(3)

从小长到大,父母,社会,身边的朋友都会觉得,男生好像约定俗成就应该坚强,男生就应该不要哭,男生就要负责任,男生就各种....

我心里潜移默化地接受这种东西,我心里也相信这是对的。

但到了一定年纪后,我打坐,就开始在问:

我们原本的心只接受这些吗?只拥有这些吗?

我现在觉得,我们的心像海洋一样。海洋,既包括负责任,坚强,自信,谦卑;同时它也包含着脆弱,自卑,自私,不自信等等负面的东西。

我们的心,是全部拥有这一切的感知和感受。

你不能假装说我们没有这些,我只有坚强,脆弱不对,要割舍掉,不是的。

你要接受自己,既坚强,也脆弱。在不同的事情上,该坚强的时候坚强,该脆弱的时候脆弱。

陈坤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和陈坤在一起的220小时)(4)

我的审美观念里面认为,不是只有坚强的人才是最美好的,脆弱本身也很美好。

我不完美,就是我。

这个社会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表现得如自己所想的完美,但我希望大家有勇气接受说:

对不起,我没那么好,但是我依然兢兢业业努力前行着。

陈坤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和陈坤在一起的220小时)(5)

十几岁之前,爸爸妈妈教什么是什么,他们传授给我什么样的价值观,我就学什么。

十几岁之后,我就开始想努力挣脱叛逆,我就不听你的,我想建立自己的价值观。

之后我就当演员了,这个评判一下,那个评判一下。虽然心里很在意,但表面上装作我根本不在意的样子,因为心里也没有自己的判断。

到了二十五六岁,可能因为打坐的缘故,慢慢心就定下来了。

陈坤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和陈坤在一起的220小时)(6)

我开始觉得,到底我是怎么判断的呢?我要问谁呢?问我妈?问我朋友?问谁?

我要问我自己。

我要做一件事情,到底我想不想做,是我自己啊,我怎么老借别人的判断来判断。

我就只是天天在那,自己问自己,慢慢心里就听到自己的声音。

慢慢就找到了自己。

陈坤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和陈坤在一起的220小时)(7)

我年轻时,没有自信的时候,就特别想通过学习让自己自信起来,最后做成一件事儿。

到现在,我发现我不自信,但是我想做这个事,我有无力的感觉时,我就说,那就无力吧。

我接受我自己的无力感,等待一下,看着自己的心。

陈坤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和陈坤在一起的220小时)(8)

无力感,你不要去跟它对抗,不自信的感觉,不要对抗。不要当下做任何事情,你只是先看到它,慢慢跟它相处。

也许无力感和不自信感,会带来另外一种力量。它会帮助你也许是更清晰的思考,它可以争取一些时间,让你不盲目地投入。

每一种感觉,愤怒,无力,自卑,其实都是一种提醒。

陈坤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和陈坤在一起的220小时)(9)

看见自己真正的样子,这个话题非常非常大,但只需要在前面加一个前缀就好了:

现在,当下。

请闭上眼睛,把一直向外看的眼神,看向自己的内心。

看一看此时此刻,你心里真正的样子,它就可以触及。

比如说,现在我闭上眼睛,看到我的心:

有点小兴奋,有点醉氧。我跟一个小妹妹聊天挺开心。我有点懒懒的,我肚子不饿,好像我的腰应该再挺直一点....

感受自己的时刻,就是看见。

看,不仅仅用眼睛看,通过眼耳鼻舌身的感知都能看。

见,是什么?到达。

感知,到达你想去的目的,叫看见。

陈坤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和陈坤在一起的220小时)(10)

我真正爱我自己的时候,是我不关心我自己,或不关心我是否爱我自己的时候。

那个时候,我是最多的,爱我自己。

我小时候,以为我保护自己,爱我自己的时候,是我最危险的时候,或者是我最不爱自己的时候。

越多去关心和爱别人,看得到别人的美好的时候,我是最爱自己的。

陈坤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和陈坤在一起的220小时)(11)

陈坤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和陈坤在一起的220小时)(12)

分享 | 碗仔

一个多月前,我见到了陈坤。

与他一起,在平均海拔4300米的川藏无人区里,行走了6天5夜。

这段经历,成了我26岁这年,最特别的一段回忆。

很难说,它改变了我什么,又或者什么都没变。

只是,对于一个迷茫很久的人来说,它确实让我离自己又近了一些。

01

“嘿,你好,我的阴暗面”

我一直觉得,我是个内心强大的人。

毕业4年,从传媒转型到新媒体,当过短暂的“北漂”和“沪漂”。

似乎,有种“无所畏惧”的既视感。

但其实,我是个怂逼。

当项目组告诉我,今年行走川藏线,最高海拔高达4900米。

陈坤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和陈坤在一起的220小时)(13)

我的内心,是崩溃的。

所以,从飞成都那天开始,一直到去康定的路上,我在心里预演了10000种可能遇到的情况:

高反下撤,稿子怎么办?

苍天保佑,死都要给我死上去啊啊啊!

背包太重,颈椎不舒服引起偏头痛怎么办?

万一摔了,相机可别摔了,那都是钱啊!......

就这样,我异常忐忑地进山了。

当手机信号从4G到“无服务”,微信不再提示我有多少条未读消息,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第一天适应性拓展训练,我背上6斤重的单反、防寒抓绒衣和路餐,跟着大部队开始行走。

高原气候多变,前一秒晴空万里,下一秒狂风暴雨。

走了10多分钟,雨越下越大,路更不好走。稍有不慎,好像就会掉入万丈深渊的山崖。

眼看队伍的间隔逐渐拉大,我不自觉地加快脚步,试图赶上第一梯队的行者。可是,运动弱鸡的我,明显感觉到呼吸更急促,心脏跳得更快。

我愣是憋着一口气,坚持了5分钟。一种近乎窒息的感觉警告我:“你必须停下”。

无奈之下,我只能靠边休息。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要那么迫切地赶到前头。到达路餐休息点,我发现一开始被我甩在后头的行者,已经休息了大半个小时。

我才意识到,原来,我的胜负欲告诉我:“你害怕被落下”。

这种感觉,像极了好几个月前,被咨询师唤起的画面:一个蜷缩在角落里的小女孩。我知道,那是我的“内在小孩”。

那天的行走,我排倒数第二。

到达营地时,大部分行者已经在搭帐篷、休息、晒太阳。

媒体行者钟sir一下子把我抱住,志斌老师(随行的心理老师)甚至将我整个人抱起来。

那种拥抱,是有力而坚定的,我几乎哭了出来。

晚上,我穿着羽绒服,在帐篷里想了很久。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要善良、要坚强、要无私,这些都是值得被尊重的东西。

我们忽略了,那些自私、脆弱、嫉妒的阴暗面,也是你的一部分。

我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阴暗。就像坤哥在行走前说过:“有时,你也可以选择逃避一下。”

但,比起逃避,我现在选择与它共处。当它出现时,我会对它说:“嘿,你来啦”。

陈坤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和陈坤在一起的220小时)(14)

02

“想想垭口,再也没有比这更难的了”

没有WiFi、没有信号的生活,总是过得很规律。

每天早上,从睡袋里醒来,拆帐篷、收驮包、打水、吃早饭、领路餐,然后开始一天的行走。

脑子里想的全是“可乐、奶茶、柠檬茶、菊花茶”,还有8成熟的鸡蛋和热腾腾的出前一丁。

甚至,连续好几天,骂完了这20多年来都学会的脏话。累得连思考人生的时间都没有。

到了第三天,要翻过海拔4920米的垭口。

每当我问向导,还有多久才到,他总是说,快了。

有次,我实在忍不住,问他:“快了是有多快?”他说,翻过这座山头就到了,我欣喜若狂。

没想到,远远望去,那仿佛近在咫尺的距离,足足走了3个多小时。

每翻一座山头,我都以为到了,可向导说,还没到垭口。

你知道那种充满希望,忽然绝望,又看见希望的感觉吗?

太折磨。

后来,整整翻了五六个山头,才到垭口的山脚下。

随着海拔越来越高,氧气越来越稀薄。没走几步,我就大口喘气,用登山杖支撑着身体。

本来挺适应高原环境的我,开始觉得恶心,想吐。

这时候,一旁同行的心理老师志斌老师,给了我一颗糖。他说,含着糖,高反就不会那么严重。于是,我含着糖,继续向前走。

我已经记不清,走了多久,才爬到垭口。

只记得,高反让我开始犯困,我闭着眼睛,走路全靠惯性。那是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行尸走肉。

距离垭口只有几百米时,我实在撑不住了,带着哭腔说:

“我真的不行了,我走不动了”。

我真的想放弃,想下撤。(虽然已经没有下撤机会了)

结果,被向导拉着说:“你看,快到了,起来慢慢走”。

要问我爬上垭口的感受?

脑袋一片空白。

既没有像同行的小伙伴那样想家,也没有大哭的欲望。

真的,十分平静。

沿着陡坡走下垭口,我又遇到了志斌老师。

他又给了我一颗“小猪佩奇”的棒棒糖,问我:“你觉得自己棒吗?”

我很不自信地说:“还好”。

他又问了一次:“你觉得自己棒吗?”我大声说:“棒!”

他说:“当你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回头看看这个垭口,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更难的了”。

原来,我可以这么厉害;原来,我也可以挑战自己的极限。

那一天,我过得很“心满意足”。我望着远方的山,辽阔、寂静。

从云层中穿透出来的阳光,像毯子一样,盖在两边的山峦。

一边透亮,一边黯然。

没有游人,没有居民,没有现代文明社会里的一切东西。

那一刻,我拥有了全世界。

我忽然想起一句话:“如果你面前有阴影,那是因为你背后有光”。

陈坤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和陈坤在一起的220小时)(15)

03

“你看见自己本来的样子了吗?”“没有”

今年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陷入这样的困境:

我是不是我?

我喜欢的,是否真的是我喜欢的,还是从小被社会驯化的?

我的一切喜好、想法,到底与潜意识里的我,有何不同?......

这些问题,就像一根根锤子,“咣当”一声打裂了脑袋。之后,身体的每一部分,逐渐分崩离析,直至被完全打碎。

这时候,你将碎片一点点拾起,试着开始拼凑回自己本来的样子。

所以,我期盼着,能在这趟旅程里,得到答案。

下山前一天,我和行者花花,在篝火不远处,聊了很久。

聊了原生家庭,聊了痛苦,还聊到了人生模式。

我不能很具象地告诉你,每一个词都代表着什么。

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说,当你发现自己困在某种环境里,例如恐惧,你可以多问自己“为什么”“这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最早有这种感觉是什么时候”。

我陷入了沉思,却得不到任何答案。

或许,终有一天,我会知道。

就像那晚,藏民拉着我的手,围着篝火唱歌跳舞时,抬头一看,星星正在发光。

我能感觉到,一种开心又纯粹的力量。

那一刻,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现在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吗?”

脑子里出现两个字“不是”。

于是,在我心中纠结已久的一个问题,豁然开朗。

当下,我做了一个决定。那是我做过前所未有的,头脑最清醒的决定。

我不后悔。

今年,行走的力量主题是“看见自己本来的样子”。

如果你问我,你看见了吗?

我的回答是:没有。

正如行者花希所说,行走本身,并不能带来什么。

可我能从一次次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中,收获点什么。

哪怕只是一点点,都很珍贵。而这是我们在浮躁的城市生活里,所得不到的。

我只能说,我还没看见自己本来的样子。

但我知道,我一定不想要的样子,是什么。

陈坤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和陈坤在一起的220小时)(16)


最后,我特别喜欢这段,坤哥描述过自己的话:

“我喜欢我有时候非常的勇敢,我又特别喜欢我有些时候非常的脆弱。

我有些时候非常的自信,其实,我又完全接受我自卑也很美。

我是一个,有些时候对很多事情很大方的人,但实际上我又是一个非常吝啬的人。

可能我真的是又懒又鸡贼的那一个,我最快成为我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你看,世界注定残缺,没有人是完美的。

真正的强大是什么呢?

并不是没有脆弱,没有自卑,没有无力,没有恐惧,没有逃避....

而是你可以说出:

我不完美,我或许不合群,或许太特别,或许很矛盾,但我就是这样,这是我最真实的样子。

你爱或不爱,我都接受,我就是这样。

因为,我爱真实,胜过一切。

陈坤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和陈坤在一起的220小时)(17)

关于“行走的力量”

“行走的力量”是全国首个心灵建设公益项目,由陈坤在2011年发起。每年8月,项目都会带领面向全民招募的不同阅历的行者,与发起人陈坤一起,在安静的大自然里进行为期10天左右的“止语”行走生活。

活动倡导大家在远离城市的静默行走中,探寻与内心相处的方式,希望通过参与者的感知带给更多人思考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