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部分的人都看过包青天的系列电影和电视剧,我们也不难发现电视剧里的包青天往往被称为是“大学士”,而实际上,他只是龙图阁直学士,其大学士的身份是后人杜撰的。众所周知,明朝时大学士的身份尊贵无比,那么,到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朝时,大学士的境遇又是怎样子的呢?

权利最大的是谁(的权利到底有多大)(1)

清沿明制,按道理来讲,大学士的身份应该不受影响才对,可事实又是怎样的呢?原来,清朝虽然保留了大学士的制度,但是却因为“议政王大臣会议”(又称为“国议”)的成立而使得大学士原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发生了改变。该机构是清入关后保留游牧民族部落议事风气的体现,参与这个会议的成员大多是王爷以及以八旗中的宗室成员,而他们所组成的团体也就成了仅次于皇帝的重要政治团体。而此后虽然权力在各机构间有所转移,但不论是康熙时,由于加强皇权的需要,“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渐移南书房;还是雍正时期权力移到了军机处;抑或是嘉道后亲王当权,都使得内阁处在一个徒有“第一政治机构”虚名的地位上。

内阁的尴尬处境,自然导致了内阁大学士的尴尬地位。这种尴尬可以从官员的官衔上得到明显的体现:顺治初年时满族大学士的官阶品位按规定要高于汉族大学士,虽然到后来顺治曾将满族大学士的品位调至与汉人相同,到雍正八年时无论满汉均可评为正一品,但是大学士的前缀却依旧能够表明他们的地位。

在称谓方面,明时大学士也统称为殿阁大学士,这是由于大学士名前往往冠以皇宫中殿或阁的称谓,而这一称谓在清初却发生了改变,其前缀由“殿”“阁”变成了“院”。虽然顺治十六年时,三院变为“中和、保和、武英、文华”四殿以及“文渊阁”和“东阁”二阁,恢复了“殿阁”称谓,但仅仅保留了短暂的时间,两年后便重归三院。此后经过康熙皇帝对殿阁制度的两次改革,到乾隆十四年时三殿三阁(“保和、武英、文华”三殿和“文渊阁”、“体仁阁”、“东阁”三阁)制度正式确定,但后来乾隆帝(三十六年时)不再设保和殿大学士。这开始于保和殿大学士傅恒(可见图中画像,为乾隆帝宠臣、高宗孝贤纯皇后之弟)离世,不仅如此,他还在大学士人数方面作出限定,只能为四人,使得所剩的二殿三阁无法满员,并且学士尊卑依殿阁排序。

权利最大的是谁(的权利到底有多大)(2)

武英殿

权利最大的是谁(的权利到底有多大)(3)

傅恒

因为有了南书房和军机处的存在,大学士在军政大事面前便没有了发言权,所以他们实际上只能担负笔录监修,讲官,考官,独卷官,释义官等涉及文教大事的职务和工作。因无实权,“大学士”后来就成了皇帝赐给宠臣的头衔,内阁的日常工作也就主要落到了所配备的“协办大学士”身上。

权利最大的是谁(的权利到底有多大)(4)

纪晓岚

权利最大的是谁(的权利到底有多大)(5)

协办大学士“纪晓岚”

虽然皇帝会给他们监管或协理六部中某尚书的工作,但是却依旧没有实权,只是体现一种荣誉,没有什么大事的时候,大学士甚至可以一整年不到内阁。军机处出现后,整个内阁更加可有可无。

那朝廷为什么还要留一个没有用的机构呢?这就是皇帝的“厚黑学”了——清沿明制,内阁作为明朝制度中最具象征意义的部分,所以不可废除,与此同时朝廷设立正一品的大学士,也是为了让天下读书人以大学士为目标,学者把心思用在了学习,自然就不会考虑造反不是?从而巩固皇帝自己的统治基础。只可怜曾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学士们,却落了个仰人鼻息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