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宝六年的冬天,偏远小镇宋城被严寒所笼罩:黄沙千里,大雪纷飞,放眼望去,四处都是灰蒙蒙一片。

在街角处的一个小酒肆门前,站着两个汉子,似乎正在互相道别。

“庭兰兄,长安一别,算来已有十余年了。当年长歌纵酒,如今我却连酒钱也掏不出来了。”

“达夫,大丈夫不应说这种泄气的话,凭你的才华,有朝一日定能遇风化龙。”

“那就借君吉言了,我这里有两首诗赠与庭兰兄,聊作送别之礼。”

只见董庭兰跨鞍上马、拱手施礼,一边催马前行,一边展开信纸,口中念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个赠诗给董庭兰的汉子叫做高适,字达夫,这一年他已四十四岁,仍一事无成,靠种地为生。

但有谁能想到,彼时这连酒钱都掏不出的落魄诗人,会在十年内飞黄腾达,并挽救大唐于水火。

巴顿将军说:“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低到低谷的反弹力。”

正是因为这“反弹力”,让本已跌落低谷的高适上演了一出成功逆袭的戏码。

八字看哪些人才貌双全(高适逆商高的人)(1)

可清贫有志

武则天长安四年,高适出生于渤海名门高氏一族。

祖父高侃曾为大唐的边疆安定立下过赫赫战功,官居安东都护,死后陪葬乾陵。

照理说,高适从小就应该是锦衣玉食,过着“官三代”的富贵生活。

奈何从父亲高崇文这一代起便家道中落,父亲又去世得早,高适连基本温饱都保障不了。

据《旧唐书》记载,高适少时由于家中贫困,还外出乞讨过。

命运跟高适开了个玩笑,换做一般人早就怨天尤人了。可他偏不,虽饱受贫苦的折磨,仍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在努力维持好生计后,他还熟读经书,刻苦练剑,每日与书为伴,闻鸡起舞。

高适坚信:出身名门的自己生来就该做些大事,所以他“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从小就把自己的征途确定为星辰大海。

声名渐远后,高适像李白一样,狂放不羁,喜交游侠,过着“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的放浪生活。

此时,旁人只是惊叹于他展露出的才华,半点也看不出他少时的落魄。

八字看哪些人才貌双全(高适逆商高的人)(2)

《唐才子传》里如此评价这时候的高适:“少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便远。”

少时的困顿并没有打击到高适的热情,正值弱冠之年的他意气风发,为了求取功名,毅然离开老家,前往长安。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及公卿。”

长安的繁华自不必多提,在充满活力的高适眼里,这里简直遍地是黄金。

抬头仰望金碧辉煌的皇宫城门,天子近臣的高位似乎唾手可得。

可走向人生巅峰的远大理想,真有那么容易实现吗?

要想实现理想,除了自身实力外,还需有机遇。

不过,眼前还真有一个飞上枝头的机会等待着他。

唐玄宗这一年广纳人才,让一些怀才不遇的名士都到人事部门报道。若有真才实学,便可捞个一官半职。

高适一看机会来了,便跑去毛遂自荐。尽管唐玄宗“不拘一格降人才”,但高适缺少门路,最终还是落榜了。

高适虽没泄气,但首都生活成本太高,他无法久住,于是只好收拾行李,跑到物价偏低的宋城静待时机。

高适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十余年。与他同年的一些朋友大都步入了仕途,而他只能白天种地,夜晚读书。

现状离高适理想中的生活太过遥远,不过好在契丹给了他一个机会。

八字看哪些人才貌双全(高适逆商高的人)(3)

海内存知己

开元十八年,契丹反叛,边境烽烟四起。

信安王李祎奉旨御敌,招募天下豪杰,高适觉得机会来了,便只身前往蓟北。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初至边塞的高适,感觉来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他精神大振,以诗言志,希望能得到李祎的重用。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但没过多久,高适就发现:自己这次又没戏了!

李祎专于用兵御敌,根本没时间搭理高适,在他眼里,高适就是个啥都不懂的毛头小子,懂什么领兵打仗。

战火很快平息了,高适没有功劳,只能在“颁奖典礼”上站在旁边鼓掌。也许在人的一生中,总要给别人当几次陪衬吧。

那时的高适只好这样安慰自己。

事业无成,才华空置,高适虽然失落,好在还有知己的陪伴,而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是一个冬夜。

八字看哪些人才貌双全(高适逆商高的人)(4)

在那个再普通不过的冬夜里,高适和挚友王昌龄、王之涣一起到酒肆喝酒,三人围着火炉取暖,观看梨园表演,虽有些文人雅士的风范,但尴尬的是三人都掏不出酒钱,只好暂且赊账。

酒过三巡后,王昌龄率先开口道:“我们三人都是‘边塞F4’的成员,却一直没有分个高下,今天不如比试一下,这些艺人唱谁的诗句最多,谁就是老大。”

高适、王之涣都同意这个建议。

一位歌女率先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掩饰不住激动,用手指蘸了下酒,在墙壁画上一道印子,“这是我的一首绝句啦!”

接下来,又有歌女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

高适想到离世的好友,心里不是滋味,也在墙壁画上一道:“我也有一首了。”

之后又一歌女出场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又画一道:“两首啦!”

王之涣平时自恃才高,现在却有些急了:“刚刚的歌女都是下里巴人,那个最漂亮的歌女一定会唱我的阳春白雪。如果我说中了,你们都得管我叫师父。”

看见王之涣着急的样子,高适二人笑而不语。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头牌歌女果然唱了王之涣的诗,三人对视一眼,皆开怀大笑。

酒肆外依旧寒风凛冽,但高适的心里却是暖暖的。

“旗亭画壁”,自是文坛雅事,但更多的是朋友间的融洽与鼓励。

高适性情旷达,广交才俊,像李白、杜甫这样的大咖都是他的好友。

虽落魄失意,倒也无孤独之感。

八字看哪些人才貌双全(高适逆商高的人)(5)

暮登天子堂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这是高适对自己的期望,也是他面对逆境时的自我勉励。

已经到了不惑之年,诗名虽然远扬,但功名还差得远。

高适依旧潦倒种田,连个正式工作都没有。

好在这时有了转机——一位贵人向他抛来了橄榄枝。

这位贵人名叫张九皋,是名相张九龄的弟弟。

他读到高适豪迈的诗句,大为赞赏,于是便推举高适参加了当年的科举。

唐玄宗此时也注意到了高适的才华,便任命他为封丘县尉。

天宝八年,高适终于有了人生中第一份正式工作。

这一年,他四十五岁。

新官上任三把火,高适打算大展身手。

可哪成想县尉就是个芝麻官,每天处理的都是鸡毛蒜皮的琐事,还少不了一些职场潜规则。

高适不想学陶渊明,他心目中的偶像是自己的祖父高侃。

但他知道建功立业首先要填饱肚子,于是只好暂时忍耐下来,一面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一面读书写诗等待时机。

老天爷喜欢把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在一片潦倒中高适终于等到了机会。

天宝十一年,大将哥舒翰攻克吐蕃,一跃成为唐玄宗眼前的红人。

高适趁机献诗一首:“作气群山动,扬军大旆翻。奇兵邀转战,连弩绝归奔。”

哥舒翰对高适的诗名早有耳闻,见面之后更对他赞不绝口,连忙向唐玄宗推荐。

在哥舒翰的提携下,高适青云直上,一夜之间,从不得志的小吏成了朝廷红人的座上宾。

此时,高适已四十九岁了。

八字看哪些人才貌双全(高适逆商高的人)(6)

盛世的繁华终于走到了尽头,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

北方相继沦陷,大将战死沙场。沉迷酒色的唐玄宗终于急了,他把守潼关的重任交给哥舒翰,高适的职位也水涨船高,官拜左拾遗。

敌人来势汹汹,哥舒翰原打算坚守不出,打持久战。

这本是很好的军事策略,可惜唐玄宗听信谗言,坚持让哥舒翰出关迎敌。

君命难违,冒然出关的唐军终是大败而归,唐玄宗见长安不保,带着妃嫔逃往四川,整个朝廷乱作一团。

皇帝跑了,叛军来了,我该怎么办?

这时的高适急需做出选择,只见他咬紧牙关、下定决心,快马加鞭,追上南逃的唐玄宗,他先向唐玄宗解释了哥舒翰战败的原因,又对局势进行了一番透彻的分析。

自身的才学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此时的唐玄宗正六神无主,听了高适的话后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随即任命高适为谏议大夫,让他辅佐新登基的太子李亨。

高适来到李亨帐下时,正值永王谋反,李亨急需一有才有胆之人挑起平叛重任。

高适见状,主动请缨承担重任,接下了淮南节度使的大印,并顺利平定叛乱。

这一年,高适五十四岁。

“安史之乱”平息后,高适又陆续担任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和剑南节度使,成了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

八字看哪些人才貌双全(高适逆商高的人)(7)

永泰元年,已是渤海县侯的高适,在功勋环绕中寿终正寝。

高适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大器晚成”,什么叫“人生逆袭”,以至于《旧唐书》这样评价他:“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为适而已。”

少年时落魄,却志存高远;青年时碰壁,仍斗志昂扬;中年时隐忍,终不忘初心;晚年时抓住机会,一飞冲天。

正如冯梦龙在《警世恒言》中所说:“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

年龄与成功之间其实并无联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只要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成功迟早是属于你的。

与君共勉。

作者 | 金白,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人

图片 | 网络 (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