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洪

围棋缓气征子题(古诗话体育14)(1)

十九条平路,言平又险巇。

人心无算处,国手有输时。

势回流星远,声干下雹迟。

临轩才一局,寒日又西垂。

唐代诗人的裴说的这首《棋》诗,对围棋作了一番经验性的叙述。意思是说,纵横十九道的围棋棋盘,看起来像一条条平坦的道路,实际上是险恶的高山峡谷。如果算计不到,即使是国手也有输的时候。有时眼看大势已去,岂料峰回路转;有时看着棋局形势大好,却突遭劫难,好似雷声过去很久了,突然下起冰雹。惊险的对杀使棋手忘记了时间,在窗前刚刚下完一盘棋,太阳就快落山了。

晋代文学家张华的《博物志》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又说:“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按照这种说法,尧、舜制造围棋,是为了开发智慧,纯洁性情的。《孟子•告子上》说:“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可见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国手级的围棋高手。因此,围棋古称“弈”。魏晋南北朝、隋唐、明清是中国围棋发展史上的三个高峰期,几千年来,围棋的理论著述甚丰,名家高手层出不穷,有关的传说、典故、趣闻、逸事也脍炙人口。

围棋缓气征子题(古诗话体育14)(2)

王质烂柯

王质观棋烂柯的传说,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说的是在信安郡有座石室山,晋时有位名叫王质的樵夫上山砍柴,看见童子数人正在边下围棋便吟曲儿,于是就上前站在一旁观看。童子递给王质一物,像枣核,王质含在嘴里,便不觉得饿。过了一会,童子说:你怎么不回去?王质起身,发现斧子手柄已经朽烂了;赶紧下山回家,谁知家中面目全非,原先的父老乡亲早已不在人世。故事出自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原文为:“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与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石室山后改称烂柯山,由此“烂柯”一词成为围棋的别称。历代借题赋诗者众多,唐代诗人孟郊写有《烂柯石》一诗:“仙界一日内,人间千岁穷;双棋未遍局,万物皆为空;樵客返归路,斧柯烂从风;惟余石桥在,犹自凌丹虹。”宋代理学家朱熹有《游烂柯山》一诗:“局上闲争战,人间任是非,空叫采樵客,柯烂不知归。”宋代大诗人陆游赴柯山观王质烂柯遗迹赋诗道:“篮舆访客过仙村,千载空余一局存。曳杖不妨呼小友,还家便恐见来孙。林峦巉绝秋风瘦,楼堞参差暮气昏。酒美鱼肥吾事毕,一庵那得住云根。”明代画家徐渭有《题王质烂柯图》:“闲看数着烂樵柯,涧草山花一刹那。五百年来棋一局,仙家岁月也无多。”还有“世间甲子须臾事,逢着仙人莫看棋。”(唐•许浑《送宋处士归山》) “二仙自围棋,偶与樵夫会。仙家异人代,俄顷千年外。”(唐•李幼卿《游烂柯山》)“仙人与王质,相会偶多時。落日千年事,空山一局棋。”(宋•赵湘《游烂柯山》)“欲访烂柯山下客,洞深春染碧桃花。”(元•缪鉴《围棋》)“错向山中立看棋,家人日暮待薪炊。如何一局成千载?应是仙翁下子迟。”(明•高启《观弈图》)“采樵偶向洞天行,一局中间世已更。”(清•戴名世《游烂柯山题石壁》)“斧柯竟化作尘土,世间甲子真须臾。”(清•成廷珪《刘商观弈图》)等诗句,都是写“烂柯”这一典故的。

围棋缓气征子题(古诗话体育14)(3)

欧阳修

围棋另有手谈、坐隐、忘忧等雅称,透视出围棋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对局间,只有棋局凸现,而无人事纠纷,是故坐隐;坐弈不语,全凭棋局中黑白相交,是谓手谈;世间苦乐全在棋局之外,所以忘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曰:“王中郎以围棋为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谈”。宋代诗人黃庭坚《弈棋二首呈任渐》其一有诗句:“坐隐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宋徽宗有《宫词》曰:“忘忧清乐在枰棋,仙子精工岁未笄。窗下每将图局按,恐防宣昭较高低。”宋人李逸民编著成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棋书,书名即来自宋徽宗的题诗。围棋还有许多别称,因棋盘是方的,棋子和棋盒是圆形的,被称之为“方圆”;棋子的色彩分黑白二色,黑子似乌鸦,白子如白鹭,被称之为“乌鹭”,也称之为“黑白”;棋盘上纵横交叉的线条,犹如河网、地图一般,被称之为“河洛”或“吴图”;古代围棋子多用玉石所做,棋盘用楸木做成,故称其“玉楸枰”,“枰”即棋盘。明代大文豪解缙有一首《观弈棋》,称得上中国围棋史上最为独特的一首咏棋诗,它巧妙地将围棋的十一个别名嵌入诗中,浑然精妙,天衣无缝。诗云:

木野狐登玉楸枰,乌鹭黑白竞输赢。

烂柯岁月刀兵见,方圆世界泪皆凝。

河洛千条待整治,吴图万里需修容。

何必手谈国家事,忘忧坐隐到天明。

围棋缓气征子题(古诗话体育14)(4)

宋刻本[忘忧清乐集]书影

围棋是一种娱乐性、智力性、竞技性俱备的文体活动,又是一种高雅艺术,更是一种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凝结出的精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的国粹。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围棋是宇宙与天地的象征,阴阳太极、春夏秋冬、白昼黑夜皆蕴含其中,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在《西游记》第十回有首咏棋的诗就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认为弈者通晓其义就可以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棋盘为地子为天,色按阴阳造化全。下到玄微通变处,笑夸当日烂柯仙。”诗中所说的棋盘、天、地、子、阴、阳、玄、烂柯等,都是与围棋有关的用语。围棋对弈中招式多样,不拘一格,手法多端,变化无穷,棋风各异,魅力无限,有关行棋、布局、阵势、对杀、中盘、收官等围棋术语不胜枚举,诗人也多以围棋术语入诗,妙趣横生。南北朝乐府民歌的《读曲歌》中的几首歌曲,当属最早的此类诗,如:“计约黄昏后,人断犹未来。闻欢开方局,已复将谁期?”“执手与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坐倚无精魄,使我百虑生。方局十七道,期会是何处?”这三首诗,全部以“期”隐“棋”,用围棋术语十余个。此诗还成为当时棋局十七道之证,现行的十九道棋盘是在我国隋代初年出现的。唐代诗人王绩的《围棋长篇》出现了大量术语和阵势之名,如:“饱食端居暇,披襟弈思专。雕盘蜃胫饰,帖局象牙缘。裂地四维举,分麾两阵前。攒眉思上策,屈指计中权。劲卒冲围度,奇军略地旋。鱼鳞张九拒,鹤翅拥三边。逐征何待应,争锋岂厌先?双关防易断,只眼畏难全。”宋末元初诗人艾性夫的《解棋》诗中有持、机、着、输、先、守、虎穴、通和、枰、巧势、思、运、斗、阵、死、生、活、灰、算等大量术语,还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形容棋势,如六出岐山、寒灰发焰、彩凤翻身、兔守三穴、批亢捣虚等,均属于围棋二十四阵势。诗云:

两雄相持机不发,一着输先智相轧。

退守皆虞虎穴空,通和不肯鸿沟割。

危枰已属堕甑里,巧势争看强弩末。

疲思嘿嘿鬼神寂,密运茫茫天地阔。

悍鸡趁斗不暇咮,骏马争驰各忘秣。

矰禽睥睨欲高举,罝兔迷离思远脱。

死中求生背水阵,灰冷复焚余烛跋。

白登倏报沛公走,阏与俄闻赵师活。

傍观骇服算入妙,对局虚骄气方夺。

人生胜负何可期,生达难欺死诸葛。

推枰一笑拍阑干,满袖松风凉泼泼。

围棋缓气征子题(古诗话体育14)(5)

《红佛记》李世民观棋

东汉著名学者桓谭《新论》曰:“世有围棋之戏,或言是兵法之类。”宋代张仿《孙子兵法》十三篇,写了著名的《棋经十三篇》,这是围棋史上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围棋比赛与军事上的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有几分相似,虽不见金戈铁马,却是不动声色激烈厮杀,对弈双方都专心致志,煞费苦心,调兵遣将,精心布阵,机关算尽,一展韬略。梁武帝的《围棋赋》中,有“尔乃建将军,布将士,列两阵,驱双轨徘徊鹤翔,差池燕起。”这分明是兵家行军布阵了。李世民《五言咏棋•其二》就表达了弈棋如用兵的思想:“治兵期制胜,裂地不要勋。半死围中断,全生节外分。雁行非假翼,阵气本无云。翫此孙吴意,怡神静俗氛。”晚唐诗人杜荀鹤的《观棋》,把下棋人的心理与表现描绘得生动传神:“对面不相见,用心如用兵。算人常欲杀,顾己自贪生。得势侵吞远,乘危打劫赢。有时逢敌手,当局到深更。”明朝文学家吴宽的《观弈》描写棋局争斗之激烈,看似不动声色,实则暗藏杀机:“高楼残雪照棋枰,坐觉窗间黑白明。袖手自甘终日饱,苦心谁惜两雄争。豪鹰欲击形还匿,怒蚁初交阵已成。却笑面前歧路满,苏张何事学纵横。”弈者摆出豪鹰之阵,欲进攻,偏又先声东击西;他们摆出怒蚁之阵,初无端倪,忽然势成,真如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北宋诗人黄庭坚《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二云:“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湘东一目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谁谓吾徒游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其颌联是历来为人们称道的描写围棋苦心经营的警句,上联比喻弈者冥思潜想、殚精竭虑,像是太空中随风飘落的蛛丝,下联用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比喻对弈者意志集中,已达到忘我的境界。明初诗人赵执信的《观弈歌》,生动细腻地记述了一场类似两国战争的异常紧张激烈的围棋比赛:

高堂昼间棋局陈,隐然左右敌国分;

主人与客据四角,宛若势力何停匀;

微风动窗日光入,帘影欲乱楸枰文;

未知失鹿向谁手,但见眼底生纷纭。

乍如青天敛余霭,一南一北行秋云;

又如残云堕西极,大星小星耿不昏;

丰隆驱雷撒沙落,毛仲牧马云锦屯;

萧萧鱼丽就行阵,翻翻鸟散随飞尘。

观者坐久失向背,目瞠舌挢伤心魂;

良工运斤色不动,森然万只同一根;

攒眉思出九天上,奋袖气夺千人军;

少焉胜负判然决,谁与戚戚谁欣欣?

古来两贤不相危,何况同道犹一身;

寻仇伺隙有何故,日斜人散宁复论;

吁嗟乎!

世间强弱终无据,空遣旁人笑相语。

围棋缓气征子题(古诗话体育14)(6)

弈秋

战国时代的弈秋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国手,此后在其发展史的各个兴盛时期,总是人才济济,名家辈出。唐代国手王积薪、顾师言,宋代棋圣刘仲甫,明末的棋坛宗师过百龄、周懒予,清初的棋坛圣手黄龙士、徐星友,继之而起的范西屏、施定庵、梁魏今和程兰如四大家等等,灿若星辰。汉代的围棋手已开始分级,东汉著名学者桓谭在《新论》上说,围棋手分上、中、下三等。南北朝时棋手按技分为九品,和现在日本围棋有九段是一样的。邯郸淳的《艺经》上也说,“围棋之品有九”。《南史•柳恽传》记载:“梁武帝好奕,使恽品定棋谱,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第其优劣。”棋品的等级是经专人评定的,仅南朝梁武帝一个朝代就有近三百人入品。“玄黄得失有谁凭,上品还推国手能。公道世人高下在,围棋中正柳吴兴。”(清•吴伟业《观棋和韵其五》)晋代科学家葛洪《抱朴子》说:“故善围棋之无比者,则谓之‘棋圣’。”棋圣是中国古代给棋艺家的最高荣誉。

“自从仙人遇樵子,直到开元王长史。前身后身付余习,百变千化无穷已。”(唐•刘禹锡)诗中的王长史就是唐玄宗时的棋手王积薪。当时日本遣唐使菅原道真也有诗云“殷勤不愧相嘲弄,浸说当家有积薪。”据《酉阳杂俎》记载,开元年间,王积薪曾在丞相张说家住过一段时间,在那里与一行和尚下过棋。王积薪自知棋力不差,不久便去投考翰林,果然一举考中,成为“棋待诏”。“棋待诏”是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年间设置的棋官,属翰林院,故又称翰林。王积薪及唐德宗时的王叔文、唐宣宗时的顾师言及唐僖宗时的滑能等,都是唐代著名的棋待诏。王叔文是著名政治改革家,唐德宗时,他是皇太子的老师,常常和皇太子李诵讨论国家大事,深得皇太子的赏识和信任。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德宗去世,李诵接位,就是唐顺宗。顺宗任命王叔文为翰林学士,参与朝廷大政的决策。为了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王叔文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虽然他改革朝政只146天,且以失败告终,但他的革新精神一直被人称颂。唐宣宗时,曾以一只盖金花碗为奖品,举行过围棋比赛。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围棋奖杯赛了。在这次比赛中,顾师言力挫群雄,最后战胜一位叫阎景实的棋手,夺得冠军。由于棋待诏制度的实行,扩大了围棋的影响,也提高了棋手的社会地位。这种制度从唐初至南宋延续了500余年,对中国围棋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

赢形暗去春泉在,拔势横来野火烧。

守道还如周伏柱,鏖兵不羡霍嫖姚。

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这首《送国棋王逢》,为后世留下一代国手的名字,并用形象化的语言阐说围棋理论,描绘出棋艺的最高境界颔联赞美王逢的棋艺,说他扶弱消危好比春泉淙淙流淌,充满了生机;进攻起来突兀迅速,疾如野火燎原。颈联则赞叹王逢的棋风,以静制动,他不贪不躁,如同做过周王室柱下史的老子李耳潜心修道;以动攻敌,他果敢善战,胜过西汉时大破匈奴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的武略兵韬。诗人最后表明了自己对围棋的热爱及与国手王逢深厚的友谊,杜牧作此诗时约四十二三余岁,若至七十,尚有万余日,因此他与王逢相约,要将有生之年尽行于棋局上销用,此生足矣。后来,他又为王逢写了一首《重送绝句》,再次颂扬了王逢的棋艺和朋友间的友情:“绝艺如君天下少,闲人似我世间无。别后竹窗风雪夜,一灯明暗覆吴图。”在由衷地称赞了王逢的绝艺后,接着以“闲人”自嘲,别后的诗人在飘忽昏暗的烛光下独自复盘,怀才不遇的愤懑和离情别绪的苦衷跃然纸上。

围棋缓气征子题(古诗话体育14)(7)

明.尤求〈围棋报捷图〉

明代民间围棋竞赛之风甚为盛行,棋艺水平得到迅速的提高。正德、嘉靖年间,形成了三个著名的围棋流派,即永嘉派、新安派和京师派。永嘉派中鲍一中(字景远)年龄最大,出名也最早。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与其结为好友,写有《围棋歌赠鲍景远》,说鲍景远二十岁时,已被誉为海内第一,描绘了在南京鸡鸣寺观看其弈棋时的热闹情景,由衷地赞美了这位国手的非凡技艺:

海内即今推善弈,温州鲍君居第一。

我于二十五年前,已见纵横妙无匹。

当时弱冠游淮安,后来踪迹多江南。

品流不让范无博,收奖先蒙杨邃庵。

能棋处处争雄长,一旦遇君皆怅惘。

甲第公侯饰马迎,玉堂学士题诗访。

去年我客大江东,鸡鸣寺中欣相逢。

四方豪隽会观局,丈室之间围再重。

架肩骈头密无缝,四座寂然凝若梦。

忽时下子巧成功,一笑齐声海潮哄!

朅来解臂各天涯,胡为又见条侯家。

团宾转主十日饮,欢喜连宵通烛花。

河桥鸣冰雪涂树,别我又将何处去?

文楸玉子即为家,野鹤闲云本无往。

由来绝艺合烟霄,何事尘中仍布袍。

愿尔逢人权放着,世间万事忌孤高。

后来,吴承恩遇到京师派的国手李釜,“李君谓我能谈艺,苦苦索诗攀鲍例。读书博塞总亡羊,况复我才非盖世。红烛青尊坐永宵,为君信口发长谣。”在李釜的再三请求下,写下《《后围棋歌赠小李》》,把奕棋的布局与历史军事战争故事巧妙地结合起来,有张有弛,形象生动:“临枰扫坚敌,易若摧枯枝,随手下子无留意。其初不过三与六,保角依旁起边幅;忽然变作常山蛇,八阵旌旗耀鱼腹。或时乘危断更续,蚁附猿攀下绵竹;或时脱险去莫逐,夜半鸡鸣出函谷;横飞平寨王彦章,据险当阳张翼德。或有时而松,四围垓下歌楚声;或有时而快,白马坡前犯麾盖;或有时而暗,赵帜满营俄变汉;或有时而奇,火鼓连天枭郅支。相持广武只斗智,坚忍时为汉高帝;谓南护战奉节制,独立毅然辛佐治。飞书燕将献降城,手剑齐人返侵地。又如泰山肤寸云初兴,雨风斗黑雷翻空。咸阳火起初若萤,片时烧遍秦王宫。”由围棋使他联想到了天文、地理、医学、水利、渔猎等种种复杂的事物,在自然的规律中也可悟得弈棋的道理,而小李也是能运用这样的道理的高手,因而称赞其棋艺“绝伦”:

天官星宿罗心胸,地师点穴当来龙。

九针神秘按脉络,纤毫不爽灵枢经;

堤穿一线走万壑,五丁山为金牛凿。

深林赤手虎可搏,鸠夺危巢失乾鹊。

抛饵忙牵掣海鳌,弯弧命中横秋鹗。

嗟君此手信绝伦,满堂观者惊犹神。

男儿不艺则已矣,艺则须高天下人。

围棋缓气征子题(古诗话体育14)(8)

清焦秉贞〈美人弈棋图〉

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写过《京日观棋六绝》,特注明“为梁溪弈师过百龄而作”。以“八岁童牙上弈坛,白头旗纛许谁干”,概括了过百龄的一生。过百龄,是明末棋坛造诣最深、名声最大的国手,诗写于清朝顺治年间,当时过百龄仍是棋坛霸主。同时代的诗人朱茂曙也有《逢锡山过叟》诗:“围棋第一品,知有过文年。相值三衢市,且停千里船。宁愁斧柯烂,不愿灯花偏。倚数本河洛,问君然不然?”徐星友最初师从黄龙士,刻苦用功,棋艺进步很快。当他达到和黄龙士相差二子的程度时,黄龙士仍以三子相让与徐星友下了十局棋。这十局棋下得异常激烈,当时就被人们称为“血泪篇”。之后徐星友棋艺猛进,终于达到了与先生齐名的水平。随后开始游历京城,著名戏剧家孔尚任就曾在某显贵家观看过徐星友与当时的老棋手周东侯两人对弈。这盘棋从吃完早饭时下起,每着一子,双方都沉思良久,琢磨再三,直下到中午方下完。计算结果,周东侯输了两子。孔尚任观此局有感,写了一首诗:“疏帘清簟坐移时,局罢真教变白髭。老手周郎输二子,长安别是一家棋。”

范西屏和施襄夏同为浙江海宁人,并称为中国古代围棋之绝代双骄。范西屏三岁学弈,十六岁时便成为闻名天下的国手,四十岁不到已被称为“棋圣”,他是我国古代围棋集大成者。施襄夏也是自幼学弈,十八岁成国手。乾隆四年(公元)二人在浙江平湖县对弈十局,对局出神入化、波澜壮阔、技惊四座,显示出卓越的才华,被后人称为“当湖十局”,成为我国古代对局中登峰造极之作。范西屏著《桃花泉弈谱》二卷,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价值最大的古谱之一。他的学生毕沅曾写了一首长诗《秋堂对弈歌》,称其“君今海内推棋圣”,描述了范西屏的棋风:“淮阴将兵信指挥,钜鹿破楚操神机。鏖战昆阳雷雨击,虎豹股栗屋瓦飞。乌道偏师方折挫,余子纷纷尽袒左。忽讶奇兵天上来,当食不食全局破。”程兰如被誉为围棋象棋双国手,清代医家薛雪有《赠弈士程兰如》:

忆昔白门道,别君风雪中。九年重把诀,四海各飘蓬。

敌手知何处,故人皆老翁。从教柯烂尽,一局与谁同?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文史探微

原载于1996年第8期《精神空间》

2008年4月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