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3日报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2月21日发表文章《为什么红色星球俘获了我们在电影和书籍中的想象力》,全文摘编如下:

人类只要还存在,就一直会对火星着迷,而且程度远高于对它的一点畏惧。我们有关火星的很多通俗文学和电影,比如《世界之战》《火星大接触》和《火星人玩转地球》,都认为在这个红色星球上存在生命——但这种生命显然对我们怀有敌意,并来对付我们。

生命猜想

火星上存在生命的普遍假设是相当新近的。这可以追溯至意大利天文学家乔瓦尼·斯基亚帕雷利,他在1877年绘制了这个星球的地图,并为这个星球上的各个区域命名,比如埃律西昂平原(也称极乐平原)和乌托邦平原。

斯基亚帕雷利认为,他能够在这个星球的表面发现海洋,以及他所认为的由具备工程学知识的生命建造的运河。而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天文学家珀西瓦尔·洛厄尔认为,他能够辨认出一套复杂的灌溉系统,这种系统需要一种先进的文明才能建造。

流行文化很快跟上了这一科学的步伐,尤其是借助埃德加·赖斯·巴勒斯的作品,他的火星系列小说想象,时空门户将地球和巴松(即火星)连接起来,令两个星球之间便于移动。当主人公约翰·卡特在该系列小说第二部《火星众神》中前往那里时,他遇到了这样的水景:“在我的左边,大海一望无际;在我面前,只有一条模糊的线意味着其遥远的彼岸;而在我的右边,一条宽阔、平静且磅礴的大河,在红色的堤岸间流淌,并注入我面前宁静的大海。”

巴勒斯笔下的火星与我们的地球非常相似,而且巴勒斯对火星表面为何没有明显的水做了很好的解释:火星的居住者已经将其改道至地下水道,以保护其免于蒸发,同时免于被他人发现。

他写道,火星的大部分地区被苔藓覆盖。一些隐蔽的山谷中有森林和沼泽,以及曾经拥有丰富农业和矿产财富的敌对王国。

家外之家

就在上世纪60年代,人们还认为火星上有生命。直到1965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水手4号”抵达时,我们才终于想到火星是一颗死亡的星球。近距离探测显示,遭受陨石撞击的火星表面没有一丝生命的迹象。火星像一个冰冷的地狱,远非伊甸园。

这就是美国科幻小说作家安迪·韦尔的《火星救援》一书中主角马克·沃特尼所发现的火星。除了他种植的植物以外,他是这个红色星球上唯一的生命形式。他在沙尘暴中迷失,并被其他探险者抛弃。他足智多谋,设法保住了性命,也经历过很多次危险。

他知道:“如果氧合器发生故障,我就会窒息。如果制水装置发生故障,我就会渴死。如果火星登陆居住舱坏了,我就会爆体而亡。如果这些事情都没发生,我最终将耗尽食物,然后饿死。”

即使有这样的风险,话题也越来越多地转向殖民火星,现在这个非常真实的前景曾经属于虚幻的领域。美国科幻小说作家金·斯坦利·罗宾逊在上世纪90年代的《火星三部曲》(由《红火星》《绿火星》和《蓝火星》组成)中假定,我们很快——确切地说是在2026年——将开始殖民,通过地球化和创造有氧环境令火星恢复生机。

重塑火星

这三部曲也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乌托邦,这和很多以火星为背景的小说通常的悲观立场不同。罗宾逊在小说中想象,通过重塑这个星球,我们将如何成为更好、更公正的人,欢迎陌生人来到我们中间,并在天上建立一个真正的伊甸园。

发明家和企业家埃隆·马斯克已经宣布资助一个至少有八万名定居者的殖民地的初步计划。美国科幻小说作家雷·布雷德伯里在其1950年的小说《火星纪事》中设想了地球人前往火星。

不同于马克·沃特尼,马斯克的殖民者持有的将是单程票。即使他们有往返票,他们会否有一个值得回家的星球也是另一回事。

在布雷德伯里的《火星纪事》结尾,人们重返家园,并用核武器将自己毁灭。他的小说远非唯一想象地球家园被毁的小说,这种比喻越来越常见,事实上,我们败坏了现在所拥有的这个安乐窝。正如一些科幻小说所告诉我们的那样,地球是一个我们很幸运能够离开的地方。

科幻火星真的存在么(为什么火星能俘获人类在电影中的想象力)(1)

火星殖民地俯瞰想象图(NASA网站)

来源:参考消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