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儿时的果子(杨竹仙28载的米浆粑粑情)(1)

顾客手中的米浆粑粑令人垂涎。

清晨,在云南省陆良县城同乐桥护城河边,杨竹仙早早就将五个火炉烧得旺旺的,她身边摆着三只桶,里面装着搅拌均匀的面,一桶装着米粉,一桶装着荞面粉,一桶装着玉米粉。

杨竹仙担心煤灰落到桶里,三只桶都用盖子盖得严严实实,只有等顾客来或者火烧得红红时她才打开桶盖。

从1992年开始,杨竹仙便开始卖起米浆粑,每天凌晨5点她便开始忙碌,一直要忙到中午1点多钟卖完后才收摊。

云南儿时的果子(杨竹仙28载的米浆粑粑情)(2)

锅里的粑粑如同一件件艺术品。

这些年,随着人们生活变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杨竹仙的米米浆粑粑价格也先后从3角、5角、8角、1.块2角、1块5角,涨到现在的2块。她的摊位也随着城市的建设换了很多个地方,但不管钱怎么变,地点怎么换,追随她的人却越来越多。

杨竹仙力求把每一个粑粑都烙成精品,稍有一点糊,便会免费送人,还要客气地说一声:“你不嫌弃就拿了吃吧!”

在陆良,很多人从小孩时就开始喜欢吃她的米浆粑粑,一直吃到成年,有了孩子后又带着孩子去吃。

云南儿时的果子(杨竹仙28载的米浆粑粑情)(3)

小摊前围满了等着吃米浆粑粑的大人和小孩。

多年来,去吃的人都是自己找补零钱,见杨大姐忙不过来,还自己找袋装好提着回家,有的人等不及则边走边吃。现在,很多人选择用微信支付,也省去了很多麻烦。杨大姐卖了28年的米浆粑粑,但要吃一个却不容易,在她的摊位前,经常有人排着队,也有人先付钱,等买好菜、办完事再去取粑粑。

杨竹仙的米浆粑粑不粘牙,甜度刚好合适,老少皆喜欢吃,她人缘好,大多都是回头客,在陆良,和她沾亲带故卖粑粑的有七八个,最初是她大姐卖,然后她表姐表妹也学着做。

云南儿时的果子(杨竹仙28载的米浆粑粑情)(4)

等待吃米浆粑粑的人群。

她说:“烙米浆粑粑最关键的是火候,因为面里放了白糖,最容易糊。”

前些年杨竹仙每天看着两三个炉子卖,这几年网络上对她不断进行宣传,找她买米浆粑粑的人越来越多,她把炉子增到了五六个,她每天忙忙碌碌,把粑粑烙得金黄香甜。

云南儿时的果子(杨竹仙28载的米浆粑粑情)(5)

买到粑粑的两个小男孩。

很多人说,杨大姐的米浆粑粑货真价实口感好,花两元钱买一个也够吃了。

28年,人们的生活在变,可米浆粑粑的味一直没变,很多到外上学的大学生假期回到家,排队也要买几个吃吃,他们吃的是一种记忆,吃的是家乡的味道。

现在,杨竹仙每天要卖二百到三百个,让很多人尝到美食也是她的幸福,只要她一摆摊,整条街上都弥漫着浓浓的香甜味。

云南儿时的果子(杨竹仙28载的米浆粑粑情)(6)

杨大姐的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