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这是《保卫黄河朗诵词》第一章“黄河船夫曲”的首语。我要问的是,朋友,那您早春时节来过黄河吗?您看过黄河春装初显的面容吗?

春天,我们潼关段的黄河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景观:黄河春涨。每年的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时候,黄河上游的万山丛中,积雪消融,封冰解冻,黄河流量剧增。河水冲破冰山,切开雪野,艰难曲折而又一往无前地一泻千里。站在潼关城头,北眺东望,只见银光四闪的冰凌伴随着河水,汹涌而下,水天一色,风声、水声、隆隆的冰块相撞声,威武雄壮,激荡情怀。再看黄河两岸,四处春色盎然,柳叶飘飞。闷了一冬的人们就会选择来黄河边上踏青,舒展心怀,来感受潼关黄河水的温情,来观赏景色的娇艳。当然,诗人的观察总是最细致的,诗人的感受也总是最细腻的,今天我们就从明朝诗人林云翰写的《黄河春涨》这首七言律诗,来领略这一人间胜景。他是这样描述的

冰泮黄河柳作烟,忽看新涨浩无边。

飞涛汹涌警千里,卷浪弥漫沸百川。

两岸晓迷红杏雨,一篙春棹白鸥天。

临流会忆登仙事,好借星槎拟泛骞。

赋得阶前嫩竹赏析(林云翰咏黄河春涨赏析)(1)

先来欣赏开头两句:冰泮黄河柳作烟,忽看新涨浩无边。

这俗语说:“五九半,凌消散”。经过了冬天的沉默,黄河几乎每年恰在立春前后冰释了,河开了。随着气候的转暖,我们能听到河中的厚冰开始裂响的声音,有的是从河的深层透响出来,有的就在表面皲裂,那是一种阵痛的呻吟,就象是产妇临产时吟叫,那疼吟里还有对一个新生的期盼。这长长的冰河的冰都已解冻,那大大小小的冰块互相的挤压冲撞,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前推进,不可阻挡,那是一种怎样的破碎的痛感并且畅快啊。黄河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波澜壮阔把自已碎裂了前行,多么的壮烈啊。冰块解冻之后,河水暴涨,连沙滩都被吞没了,河面增阔,好像和两岸齐平,河面上波浪起伏,视野也因之开阔。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岸边柳树,不需要特别的呵护,却有着极强的生命适应力,对大地、对气候没有丝毫挑剔,河边任插即能成荫。难怪白居易有诗云:“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你在岸边漫步,放眼四望,河沿岸的杨柳在隐隐约约里开始吐出翠绿,过了没多久,满树的柳条就好像镶满了碧玉,随着和煦的春风,摇曳摆动,翩翩起舞。我们会想到语文课本里 “冰雪融化,柳树发芽”的描述。略带寒意的春风中,裹着棉衣的寻春人,开始走在河岸上回忆曾经的绿意。东去的黄河水虽还未脱去寒气,但在游人的眼里,毕竟比凌雪柔和了许多,活泼了许多。折一条细柳来看看破苞初绽的芽黄,来闻闻自然的青香,那是春姑娘渐醒的眼神儿和醉人的呼吸,人们得意的情绪溢于言表,因为冬的厚重和清净让人不耐烦起来的时候,春,终于来了……

赋得阶前嫩竹赏析(林云翰咏黄河春涨赏析)(2)

再看第三四句:飞涛汹涌警千里,卷浪弥漫沸百川。

黄河到了冰讯期,上游的冰融化后冲向下游,从冰上猛烈地翻滚而前,其落差与加速度产生可怕的摧毁力量。站在凤凰山俯瞰黄河,水面宽阔,烟波浩渺,春潮汹涌,洪流奔腾。你看那波涛,时而澎湃汹涌;时而水平如镜;时而拍打着土岸;时而乖乖俯卧在河床的怀抱里。

赋得阶前嫩竹赏析(林云翰咏黄河春涨赏析)(3)

百川汇流的黄河之上,银光闪闪的冰凌伴着河水,汹涌而下。一叶叶冰船傲居浪头,忽高忽低,时隐时现。有的排着长队,中流争渡;有的单枪匹马,岸边徘徊。再加上风声、水声、冰块撞击的隆隆声,涌浪迸裂,涛声如雷,威武雄壮,使人倍感大河一泻千里的博大气势,我们还能从这气势中领略到一种雄伟向上的力量。

一九三八年,日本鬼子在中华大地肆意蹂躏,妄图吞并整个中国,当兵锋向西直至西安、兰州时,却受阻于潼关,因为这里黄河水的宽广与澎湃把日军吓破了胆,他们国小地狭,都是缓缓流淌的小溪小河,从没有见过这么气势磅礴的大河。黄河挺起胸膛护卫起后方的三秦儿女,潼关军民依托黄河痛击日军,使得日军不曾越过一步,书写了抗战的辉煌篇章。在人们心目中,黄河是雄浑的象征,是力量的代名词,它可以卷起千重浪,以一往无前的气概,冲出潼关,勇决三门,劈开中原大地,怒吼着奔入大海。在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音乐工作者以母亲河的名字高歌“黄河大合唱”,以唤起民众,激昂斗志,抵御外侮;在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时刻,我们的事业也一定会像母亲河一样,以博大的胸怀去收纳百川,生生不息、坚忍不拔,一往无前地奔向前方!

赋得阶前嫩竹赏析(林云翰咏黄河春涨赏析)(4)

再来看第五六句:两岸晓迷红杏雨,一篙春棹白鸥天

“红杏雨”,就是早春的雨,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称早春时的雨为 “杏花雨”,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杏花时节,雨自然是最寻常的,清晨伫立岸边,看,春雨最细腻,春雨最撩人,亮如花针,密如牛毛,轻如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天地万物。杏花刚绽出花朵儿,风就随性飘来一阵细雨,花雨交融,更显灿烂。你走在黄河岸边,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的寒意,这是多么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潼关渡口有万里黄河上惟一处内河岛屿,叫鸡心岛,绵延百亩,水草茂盛,芦荡密布,真可谓是“芳草萋萋鹦鹉洲”。冬日里常栖息着天鹅、鸳鸯、大雁等多种珍禽鸟类,人们划着小船驶向沙滩小洲,只见一群群的白鸥在栖息,场面极为壮观,他们有的临水假寐,有的展翅疾飞,有的低头傻等猎物,有的双双追逐逗趣,还时不时地抖动几下羽翅,也会欢快而又沙哑地高歌。此时,撑着船桨慢慢地行驶在水流宽阔的黄河中,眼观鱼跃鸟飞、水天一色的美妙风景画,和恢弘的河水相融合,沐浴清爽的河风,你会有一种赏心悦目、飘然若仙的感觉。

最后来看末尾两句:临流会忆登仙事,好借星槎拟泛骞。

这句是说,撑船在黄河中随波逐流,遐想着登仙之事,最好还是凭依着小船去效法张骞寻找黄河的源头。槎,指的是筏子。骞,指的是张骞,他是西汉有名的探险家,曾多次出使西域,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他开辟的。

据说他奉使去往西域的大夏时,做了一个大筏子,沿黄河上溯,希望找到黄河的源头,走了几个月,不但没有找到黄河源,反而发现黄河越来越宽,越来越清澈,后来到达了一处城郭,楼台错落,街道规整,河水从城中流过。他好奇地划了进去,见河岸有一男子牵一头牛,牛正把头探入河中饮水,对岸有一位妇女在洗衣服,张骞把筏子划近那妇女,问:“大嫂,请问这是什么地方?”。这妇女说:“这是天河呀!你是从人间来的吗?”张骞回答:“是呀,走了好几个月,真不容易。”

他见那妇女身边有一块石头,那形状和颜色都是人间没有见过的,就问:“这是什么石头?”那妇女说:“这叫支机石,你喜欢,就送你好了。”张骞接过石头一看,原来是织布机上压布匹的石条,惊喜的说:“噢,我知道了,你是织女!”那妇女点点头。张骞在城中游历了一圈之后,就寻原路沿黄河水顺流而下,返回中国。

为什么会有这种传说呢?因为古人认为黄河与银河相通,就连李白也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唐代诗人刘禹锡对此也深信不疑,他在诗中写道: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赋得阶前嫩竹赏析(林云翰咏黄河春涨赏析)(5)

林云翰的这首《黄河春涨》,让我们看到了黄河破冰东逝的磅礴气势,看到了春回大地的勃勃生机,品味着“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美妙意境,领略到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黄河,用她奋进矫健的步伐,激情书写生命的崭新篇章,气贯长虹地奔走于中华大地,真是摧枯拉朽浪遏飞舟,桃花汛后山川更秀。

朋友们,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读诗,莫若身临其境,当春风又绿黄河岸之时,你一定要带上美丽的心情,到我们潼关黄河岸边去看看解冻的母亲河吧,去感受那黄河冰释春水东流的无穷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