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双向人格障碍(我从一则婚姻中读懂了)(1)

同事为我分享了一则听闻:

一位家庭妇女,30岁,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

23岁时和丈夫相遇并迅速结婚,男人的成熟稳重给了她家庭不曾有的温暖,让她深深为之着迷。婚后,丈夫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务都推给了她,鲜少有关切温存的话语,被她默默忍受了下来。

七年婚姻生活,丈夫数次出轨,也曾闹到分居、离婚的程度。但她心软,耐不住丈夫的请求,又一次次回到丈夫身边,她在心底安慰自己丈夫会去改的。

就这样反反复复数次,两人的婚姻关系就循环在犯错与被原谅中间。女人被丈夫弄得心力交瘁,却始终狠不下心来一刀两断。

情感双向人格障碍(我从一则婚姻中读懂了)(2)

客观地说,这种现象在婚姻生活中还是不乏其例的,很多女人会因为丈夫的花言巧语而去选择原谅对方的错误,竭尽所能想要维持住这段关系,即使很多时候她们不是过错方,依然选择退让、道歉、甚至是恳求。

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用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依赖性人格障碍”来解释。这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缺乏自主意识和独立性,过分重视情感联系,害怕被抛弃或遗弃。这种人格影响有大有小,轻度如喜欢热闹、害怕独处、渴望陪伴等,重度如毫无主见,过度焦虑,以及因此诱发的种种心理疾病。

依赖性人格障碍的形成与个体成长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或是过度溺爱家庭,会使得他们对情感的依赖度远高于正常家庭,也最易形成依赖性人格。举个例子,我们在生活中见到的一些极端现象,孩子到15、6岁还要父母帮忙系鞋带、喂饭,这种超过正常成长限度的溺爱就会使得孩子丧失独立自主性,缺乏生活能力,对父母形成高度的依赖性。

独立能力和边界意识是依赖性人格拥有者最匮乏的两种能力,他们即使成年后也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更毋庸置疑人生的目标规划。他们重视情感链接,渴望稳定的依赖关系,如果不能有稳定的情感慰藉,就会茫然无措、焦虑暴躁,乃至引发各种心理疾病。同时这类人群在人际交往中也缺乏边界意识,过于重视自我,就像被宠坏的小“公主”、小“王子”,事事都要以自己为先,稍有不如意就哭闹不止,这是因为他们内心情感匮乏,极度需要及时的情感回馈,否则就会陷入情绪崩盘的状态。

情感双向人格障碍(我从一则婚姻中读懂了)(3)

依赖性人格拥有者常常被冠以“巨婴”、“长不大”、“幼稚”等形容词,这主要就是因为他们缺乏成熟的心智,过度依赖情感需求,而缺乏独立自主能力和理性思维。孩童阶段也正是一个人思维性格形成的主要阶段,如果父母合理引导、科学教育,就能避免孩子陷入依赖性人格障碍的陷阱中去!

一、习惯纠正法

依赖型人格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想要避免就需要破除孩子的依赖习惯。父母教育孩子不能因为心疼或是不信任而剥夺孩子尝试的权利,很多时候即使结果失败也很具有教育意义。父母要关注孩子的行为举止,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逐步提升孩子独立动手能力,可以先从简单地穿衣吃饭做起,再到独立睡觉、独自完成作业,再然后是完成家务以及生活中的动手实践。培育良好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父母要不断督促,稍有懈怠,就会使孩子走回老路。

二、自信心构建法

规避依赖性人格障碍不仅是简单的破除依赖习惯,还要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才是最有效的途径。父母要主动放手,给予孩子施展的空间,帮助孩子培育自信和自主能力。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见,接纳孩子的行为,不要在语言上打击、也不要否定拒绝孩子的想法,避免给他们留下自卑痕迹;父母要鼓励孩子主动冒险,勇于尝试,如学校布置了任务,孩子跃跃欲试但又担心能力不足,父母要积极鼓励,并帮助孩子出谋划策,无论结果如何,这种尝试的经历都会极大提升他的自主能力和自信心。总而言之,父母应当因势利导,通过种种小事去锻炼孩子,增加孩子的勇气,提升他们的自主意识。

情感双向人格障碍(我从一则婚姻中读懂了)(4)

写在最后:

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性,如果父母不正视,不关注,就会放任依赖性最大,发展成为依赖性人格障碍,乃至成为孩子人生成长中的“定时炸弹”。幼儿时期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也是规避依赖性人格形成最好的时期,每位家长都应该多学点心理学知识,了解培育孩子的黄金法则,以科学方式促进孩子成长,为他们今后的幸福人生保驾护航!

上海心理咨询-好的心理医生-上海乐天心理咨询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