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我和我的祖国现场(王菲我和我的祖国中的两个错觉)(1)

《我和我的祖国》官方MV截图

《我和我的祖国》这两天被刷爆屏了,原因是王菲在国庆即将上演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演唱的这首歌的官方MV被放出来了,完全刷新了人们对这首歌的认知。

一般来说,我们会觉得爱国歌曲应该是那种气吞山河,澎湃激昂的,像《黄河大合唱》那样的。《我和我的祖国》也应该用美声那种正统的发声方式来演唱,才显得歌曲的高大上。

其实这里可能有几个错觉,一是年代错觉,我们非常熟悉的这首《我和我的祖国》发行的年代是1985年,并不像其它红歌那样有更长的历史。创作经历是曲作者秦咏诚85年去北京参加文艺部的一个学习班,顺便去词作者张藜家拜访。张藜说起很喜欢秦之前创作的一首小提琴曲《海滨音诗》,并建议可以改得更大气一些,变成声乐作品。秦听完后,灵机一动将旋律稍作变化,便在钢琴前用了半小时完成了《我和我的祖国》的主旋律。

张藜则随后用了半年时间思考,直到某次去桂林出差,看到窗外景色,才豁然开朗,完成了词的创作。

创作完成后,秦希望找一位美声唱法的歌手来把歌的气势唱出来,而张认为除了气势,还应该强调“我”的感情。于是最终他们选择了具备现代唱法的李谷一来演唱。

李谷一是演唱花鼓戏“补锅”出名的,后从师金铁霖,也学习了美声。她也是建国后第一首流行歌曲《乡恋》的原唱者。但她的唱法既不能说是美声,也不能说是完全的民族。有人说她的唱法是现代唱法,既有美声的通透,又有通俗的亲切,自然。

所以她演唱的《我和我的祖国》其实已经不是我们以为的那种演唱方式了。这是第二个错觉。

而王菲的这首经过常石磊重新编曲的《我和我的祖国》更是突破了我们以往的认知,将这首歌完全定义在抒情而非气势上。她用她特有的,从小红梅那学习来的空灵式头腔共鸣唱法,将这首歌完完全全变成了她的风格。

虽然大家的反应良莠不齐,但多多少少反映了一个事实:我们的时代已经进步了。就像我当年在中科院合唱团的时候,有回请了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的吴灵芬教授,来给我们点拔合唱的唱法。她听完我们唱的一首歌后,就跟我们说,合唱歌曲,不必都唱得那么苦大仇深,可以更多地关注歌曲中的情感了。

张军平

2019年9月25日

PS:文章上方第一个音频是,我翻唱的,廖晶永的版本。

我和我的祖国

填词:张藜

谱曲:秦咏诚

原唱:李谷一

发行时间:1985年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

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

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

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

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

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

我最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

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

啦啦

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

原歌词地址:

baike.baidu/item/我和我的祖国/326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