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三国只看前半部分和中半部分,很少有人能坚持把后半部分也看完的,尤其是诸葛亮死之后。

其实三国后期,也出现过不少牛人,小编稍微统计了一下,大概有六位,如有遗漏可以补上,不甚荣幸。

1、姜维(蜀汉)

三国十大败将排行榜(三国后期九大牛人)(1)

姜维是后期最有名的人了,因为姜维是诸葛亮的嫡传弟子衣钵传人,至少《三国演义》中是这样的。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

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

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陈寿:“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于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

2、邓艾(曹魏)

三国十大败将排行榜(三国后期九大牛人)(2)

邓艾应该是三国后期排第一军事人才了,其灭蜀一役堪称经典,可谓是三国后期有数的战役了。

邓艾(约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

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

邓艾在战争中目光远大,见解超人,具有难得的战略头脑。作战中料敌先机,始终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在与姜维的数次交战中未尝败绩。其偷渡阴平一役,堪称中国战争史上历次入川作战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为军事史上的杰作而载入史册。

三国十大败将排行榜(三国后期九大牛人)(3)

邓艾在生活中能与将士同甘共苦,在作战中又能身先士卒,种田时手执耒耜,阴平道上,他以毡自裹,推转而下。正因为他能处处作出表率,部队才上下相感,莫不尽力,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但邓艾虽善于作战,却不善自保。

陈寿:“邓艾矫然强壮,立功立事,然闇于防患,咎败旋至,岂远知乎诸葛恪而不能近自见,此盖古人所谓目论者也。”“艾所在,荒野开辟,军民并丰。”

3、郝昭(曹魏)

三国十大败将排行榜(三国后期九大牛人)(4)

在《三国演义》中,郝昭三千士兵抵抗诸葛亮亲率的三十万大军,诸葛亮不得存进一步,可见一般,可以说,郝昭是《三国演义》中最善守城的人,也毫无异议。

郝昭(生卒年不详),字伯道,太原人,中国东汉末年至曹魏初年著名将领。郝昭少年从军,屡立战功,逐渐晋升为杂号将军,后受曹真的推荐镇守陈仓,防御蜀汉。太和二年(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为郝昭所阻,劝降不成,昼夜相攻二十余日后被迫退军。魏明帝因此封其为关内侯。不久因染疾而病死。

三国十大败将排行榜(三国后期九大牛人)(5)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郝昭生平与正史大体相当。身长九尺,猿臂善射,深有谋略。初为杂号将军,镇守河西。司马懿举荐郝昭镇守陈仓,以挡蜀军。曹叡加封为镇西将军。蜀军逼近陈仓,孔明使魏延攻打,但连日无功而回,诸葛亮大怒欲斩之。郝昭的同乡靳详来游说郝昭,但被郝昭拒降。诸葛亮率三十万大军强攻,郝昭以三千拒守,诸葛亮先后用云梯、冲车之法,又令人运土填城壕,但都被郝昭化解。相持二十余日,诸葛亮无计可施。

后因粮尽而乘机退兵,并于陈仓道口斩杀王双。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前探知郝昭病重,赶在张郃换防前出兵。郝昭呻吟之间忽听报蜀军到城下,急令人上城守把。但当时各门上火起,城中大乱。郝昭听知惊死,陈仓终被破。事后诸葛亮怜郝昭之死,令其妻小扶灵柩回魏国,以表其忠。(罗贯中高级黑)

曾国藩:“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4、郭淮(曹魏)

三国十大败将排行榜(三国后期九大牛人)(6)

如果三国中要算平均值的话,郭淮是最高的人之一,虽然此人名气不显,但是此人却是一个全才,而且各项指数都不低,进可攻城掠地,退可守护一方,实在是牛人一个,关键是郭淮平定雍凉羌胡之患,此人死后被追为大将军,可见一斑。

郭淮(?—255年2月23日),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官至车骑将军,封阳曲侯。建安初(公元196)举孝廉,先后任平原府丞、丞相兵曹议令史、夏侯渊的司马。夏侯渊战死时,郭淮收集残兵,与杜袭共推张郃为主将而得以稳定局势

。曹丕建魏称帝后,赐郭淮爵关内侯,又任镇西长史。诸葛亮伐魏时,郭淮料敌准确,多立战功。魏国正始元年(240),郭淮击退姜维,升任左将军、前将军;嘉平二年(250)又升迁为车骑将军,进封阳曲侯,封户2780户。正元二年(255)卒,追赠大将军,谥贞侯。

三国十大败将排行榜(三国后期九大牛人)(7)

演义中的郭淮在第七十回“猛张飞智取瓦口隘,老黄忠计夺天荡山”初次登场,劝说曹洪不要将败于张飞的张郃处死,使其攻打葭萌关;夏侯渊战死于定军山后,又推举张郃为主将,收拾残局。

第九十三回时,由曹真推举为副将,此后屡次与汉军交战。诸葛亮死后,姜维率领北伐军与司马昭交战,将司马昭围困于铁笼山上,郭淮引兵解救司马昭时,正逢手无寸铁的姜维,郭淮虽以弓箭射向姜维,却被姜维反取来箭射死。(罗贯中高级黑)

陈寿:“郭淮方策精详,垂问秦、雍。”

5、陆抗(孙吴)

三国十大败将排行榜(三国后期九大牛人)(8)

守护孙吴最后的屏障,这也是为何蜀汉被灭之后,孙吴能够多延续十七年的最重要原因,多次打退晋国的进攻,内平定叛乱,陆抗死后没多久,孙吴就被灭了。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丞相陆逊次子。

陆抗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终年49岁。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

三国十大败将排行榜(三国后期九大牛人)(9)

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吴大司马荆州牧陆抗”。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太尉槐里侯皇甫嵩,魏征东将军晋阳侯张辽,蜀前将军汉寿亭侯关羽,吴偏将军南郡太守周瑜、丞相娄侯陆逊,晋征南大将军南城侯羊祜、魏太尉邓艾,蜀车骑将军西乡侯张飞,吴武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侯吕蒙、大司马荆州牧陆抗,晋镇南大将军当阳侯杜预而已。

陈寿:“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世载美,具体而微,可谓克构者哉!”

6、羊祜(晋)

三国十大败将排行榜(三国后期九大牛人)(10)

羊祜这人,也是一个全才,不仅拥有大帅之才,还非常善于治理地方,与陆抗虽是敌对关系,两人多次交手,但互相都没得到好处,但两人又都惺惺相惜,陆抗死后不久,羊祜也就去世了。

羊祜(221年-278年),字叔子,泰山南城人。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博学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为妻。曾拒绝曹爽和司马昭的多次征辟,后为朝廷公车征拜。司马昭建五等爵制时以功封为钜平子,与荀勖共掌机密。

晋代魏后司马炎有吞吴之心,乃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在之后的十年里,羊祜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一方面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做好了伐吴的军事和物质准备,并在吴将陆抗去世后上表奏请伐吴,却遭到众大臣的反对。咸宁四年(278),羊祜抱病回洛阳,同年十一月病故,并在临终前举荐杜预自代。

三国十大败将排行榜(三国后期九大牛人)(11)

羊祜死后二年,杜预按羊祜生前的军事部署一举灭吴,完成了统一大业,当满朝文武欢聚庆贺的时候,司马炎手举酒杯,流着眼泪说:“这是羊太傅的功劳啊!”。

羊祜生前有很多著述,有名的有《晋书·羊祜传》记载的《老子传》和《请伐吴疏》,另外他还受命修撰《晋礼》、《晋律》,对晋朝典制创立多有贡献。

毛泽东在晚年也曾多次调阅《晋书·羊祜传》,并在书封写下题记,对羊祜也有过高度的评价。

7、钟会(曹魏)

三国十大败将排行榜(三国后期九大牛人)(12)

与邓艾齐名的一人,但是邓艾更胆大包天,故而灭蜀功劳被邓艾夺取,该因为钟会被姜维所阻,加上蜀道之难,故而落后一步。

钟会(225年-264年1月),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谋士、书法家,太傅钟繇之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自幼才华横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对他非常赏识。

在随司马师征讨毌丘俭期间,钟会典知机密。又为司马昭献策 阻止了魏帝曹髦的夺权企图。平定诸葛诞叛乱时,钟会屡出奇谋,被人比作西汉谋士张良。后迁司隶校尉,朝廷大小事钟会无不插手,又在任内献策杀害名士嵇康。

景元年间,钟会独力支持司马昭的伐蜀计划,从而被任命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主持伐蜀事宜。

三国十大败将排行榜(三国后期九大牛人)(13)

景元四年(263年),他与邓艾发动魏灭蜀之战,分兵攻打蜀汉,导致蜀汉灭亡。此后钟会与蜀汉降将姜维共谋,欲据蜀自立,遂打压原同僚邓艾,并且图谋反叛。却因部下的兵变而失败,自己也死于乱军,时年40岁。

陈寿:王凌风节格尚,毌丘俭才识拔干,诸葛诞严毅威重,钟会精练策数,咸以显名,致兹荣任,而皆心大志迂,不虑祸难,变如发机,宗族涂地,岂不谬惑邪!

8、陈泰(曹魏)

三国十大败将排行榜(三国后期九大牛人)(14)

姜维的死敌,多次成功抵御姜维的北伐,以最小的损失换来了蜀汉的国力空虚。

陈泰(?-260年),字玄伯,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司空陈群之子。

陈泰早年袭封颍阴侯,历任散骑待郎、游击将军、并州刺史、尚书等职,在地方颇著政绩。高平陵之变时,陈泰劝曹爽投降,因此为司马氏所信任。之后外出到雍州任职,多次成功防御蜀将姜维的进攻。后来陈泰被调回中央,不断升迁,直至尚书左仆射,曾随司马昭两次抵御孙吴。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杀,陈泰悲恸过度,吐血而死。追赠为司空,谥号穆侯。

陈寿:泰弘济简至,允克堂构矣。

9、杜预(晋)

三国十大败将排行榜(三国后期九大牛人)(15)

接替羊祜的位子,终于将孙吴灭了,完成了三国归晋大业。

杜预(222年-285年),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历任曹魏尚书郎、西晋河南尹、安西军司、秦州刺史、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官至司隶校尉。

太康五年闰十二月(285年初),杜预逝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成侯。灭吴功成之后,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他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之人。

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诏令历代先贤先儒二十二人配享孔子,其中就包括杜预。

三国十大败将排行榜(三国后期九大牛人)(16)

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包括“晋镇南大将军当阳侯杜预”。及至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杜预。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杜预亦位列其中。

杜预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历史人物。

可能还不算全,但算来算去也就这九位了,如有遗漏可以补上,谢谢。

更多内容,请关注黑白历史(微信公众ID:heibai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