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凭借一己之力挡住了沙尘暴(从这次沙尘暴说起)(1)

近日,北方各地沙尘暴的消息,占据了各大新闻头条,以及各位看客老爷的朋友圈。甚至还引起了隔壁偷国人对我们的污蔑,说起源于中国的沙尘暴袭击了韩国。外交部也不得不为此公开指责。

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在国家发布的全国扬尘天气图上,位于秦岭之南一山之隔的汉中安康等陕南地区,却毫发无损。以至于在网络上众口一词的感谢秦岭爸爸的庇护之恩。

秦岭凭借一己之力挡住了沙尘暴(从这次沙尘暴说起)(2)

那么为什么秦岭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亚洲大陆和太平洋的季风气候又是怎么一回事

季风从成因上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夏季陆地温度较高形成低压,故夏季风从副热带海洋吹向陆地;冬季陆地寒冷形成高压,故冬季风从高纬大陆吹向海洋,冬季风力较强。

这也是我们习惯的,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的原因。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在秦岭以北形成了奇特的黄土高原地区,要知道,那就是来自西北风扬尘扬沙沉积下来的!

而这一次,伴随着全球变暖,以及蒙古环境恶化,一场巨大的沙尘暴袭击了中国北部大部分地区,在关中,今天空气质量已经爆表500!而且,根据央视报道,接下来还有大概一周左右的扬尘天气!

但即使如此,一山之隔的安康汉中,乃至巴蜀,却依然是天蓝水绿的天府之国!

秦岭凭借一己之力挡住了沙尘暴(从这次沙尘暴说起)(3)

同时,各位看官老爷们应该都知道,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但是在座各位看官老爷不知道的是,秦岭在中国地理界还有着众多标签:

比如,

(1)他是一月份中国0℃等温线。

(2)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4)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分界线

(5)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6)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界线

(7)(秦岭)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界线

(8)多水带与过渡带分界线

(9)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怎么样?这么多的名头有没有吓到你?

秦岭凭借一己之力挡住了沙尘暴(从这次沙尘暴说起)(4)

如果说黄河是中国民族的母亲河,那么秦岭,就一定是中国民族的父亲山!虽然,他从来没有像泰山一样,成为一种玄学。

但是,除去目前无法证实的夏。

周,秦,汉,唐,这四世奠定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荣光的伟大朝代,都无不跟秦岭息息相关。

周起源于秦岭山脉宝鸡。

秦起源于秦岭山脉陇西。

汉起源于秦岭山脉汉中。

唐起源于秦岭山脉陇西。

秦岭凭借一己之力挡住了沙尘暴(从这次沙尘暴说起)(5)

在这里,除了无数的自然资源,珍稀的动植物,还留下了无数的名人雅士传说,那一句句呢诗词歌赋,无不是在刻写着祖脉秦岭风灵魂:

比如,

孟浩然 【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 试登秦岭望秦川,遥忆青门春可怜。仲月送君从此去,瓜时须及邵平田。白居易 【初贬官过望秦岭】 草草辞家忧后事,迟迟去国问前途。望秦岭上回头立,无限秋风吹白须。

白居易 【蓝桥驿见元九诗】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薛涛 【别李郎中】 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安仁纵有诗将赋,一半音词杂悼亡。杜甫 【阆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自京赴任青城】 闻道王乔舄,名因太史传。如何碧鸡使,把诏紫微天。秦岭愁回马,涪江醉泛船。青城漫污杂,吾舅意凄然。

白居易 【送武士曹归蜀(士曹即武中丞兄)】 花落鸟嘤嘤,南归称野情。月宜秦岭宿,春好蜀江行。乡路通云栈,郊扉近锦城。乌台陟冈送,人羡别时荣。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湘,愈侄十二郎之子)】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秦岭凭借一己之力挡住了沙尘暴(从这次沙尘暴说起)(6)

对了,除了诗词锦绣,如果你要看大熊猫,也可以去秦岭里的佛坪,这里是不逊于四川的大熊猫哺育基地!

除此之外还有朱鹮,金丝猴,羚牛等并称为秦岭四宝!

秦岭凭借一己之力挡住了沙尘暴(从这次沙尘暴说起)(7)

而至于终南山的传说,更是从古到今,道家全真祖庭,至今依然有无数终南山修士,早几年网络上火过很多,我们暂且按下不表,终南山,是中国道文化,佛文化,孝文化,寿文化,钟馗文化,财神文化的发祥圣地!

其中,寿比南山的南山,就是说的终南山。

有一大佬,柳宗元就曾这么说过终南山:

据天之中,在都之南!

大诗人李白,王维也曾有诗:

唐·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唐·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李白:《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秦岭凭借一己之力挡住了沙尘暴(从这次沙尘暴说起)(8)

这就是我们地理上的大龙脉—秦岭!

亦是我们中国民族精神上的龙脉—秦岭!

夫生而荣幸,世于此山下,见山之大气磅礴,史之雄浑赫赫!

此生虽无凌云之功,亦不免似辉煌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