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明确汉中建设区域中心城市(陕南两城牵手省会)(1)

去年2月,《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西安都市圈正式成为国家层面批复的第5个都市圈规划。一年以来,西安都市圈呈现出较快发展态势,空间发展格局不断优化, 交通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产业协作也已逐步形成。

可以说,西安都市圈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

陕西省明确汉中建设区域中心城市(陕南两城牵手省会)(2)

步入2023年,随着西安都市圈建设逐步开展,周边多座城市纷纷积极表态融入,争先搭乘都市圈发展“东风”。

先是1月10日,西安—商洛融合发展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召开,签署《西商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无独有偶,在新春佳节刚刚过去之后,2月3日,西安、汉中两市举行协同发展座谈会,并签署《汉中主动融入西安都市圈 推动西安汉中协同发展框架协议》。

陕西省明确汉中建设区域中心城市(陕南两城牵手省会)(3)

两个月之内,陕南两座城市接连表达出积极融入西安都市圈的积极意愿,这不仅是国家中心城市“西引力”的直观体现,也表现出区域协作抱团发展的新动态。

西商融合:新建西商城际铁路商洛北站


从地理与人文方面来看,西安与商洛同处秦岭沿线,山水相连,自古人文相交、民心相通。

近年来,西安、商洛两市在经济发展、人文交流、服务共享等方面交往日益频繁,生产、生活、生态加快融合。因此,两座城市携手融合发展有着坚实且深刻的现实基础。

可以说,西商融合不仅仅是美好的发展愿景,而已经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可谓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可期。

陕西省明确汉中建设区域中心城市(陕南两城牵手省会)(4)

秦岭 摄影©️悦西安

站在秦岭之巅,从陕西全省战略发展的高度来看,推动西商融合是西安、商洛共同的使命所在、责任所系。西商融合发展是国家所需、未来所向、群众所盼,是西安都市圈、关中平原城市群乃至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要组成,是时代使命与崭新机遇。

具体措施方面,加快推进交通设施互联互通被摆在西商融合发展战略的首位,计划通过建设“半小时高铁圈、一小时通勤圈”,进一步缩短两市时空距离。

融合发展,交通先行。通过交通设施建设,拉近两市时空距离。在这一背景下,西商城际铁路商洛北客站项目横空出世,被认为是推进“西商融合”的首项重大工程。

陕西省明确汉中建设区域中心城市(陕南两城牵手省会)(5)

目前,既有的商洛站距离商洛市区10公里,远离市民聚居区,空置率较高,极易造成运输资源浪费。新丰镇—商南段仅开行普速客车,无法满足旅客快速便捷的运输需求。

新建北站,可以化解既有商洛火车站远离市区的现实壁垒。北站办理客运作业,整合客运功能,便捷市民快捷交通出行。原商洛站办理货运,形成客货分离。

陕西省明确汉中建设区域中心城市(陕南两城牵手省会)(6)

陕西省明确汉中建设区域中心城市(陕南两城牵手省会)(7)

根据规划,西商城际列车商洛北站项目位于商洛中心城市主城区东侧,东临商洛学院,西接柳家河,南连北新街,北靠西合铁路,是商洛市2023年重大项目。项目占地约129亩,建设内容包括列车导发线、站台站房、广场公园、配套路网等工程,计划2023年4月底建成运行。

陕西省明确汉中建设区域中心城市(陕南两城牵手省会)(8)

商洛北站建成后,西安局集团计划开行160km/h的“绿巨人”动车,缩短商洛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

利用既有宁西铁路开行“ 绿巨人”动车组,满足沿线人民的出行需求,发挥既有铁路基础设施对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对改善群众出行和居住条件、带动老城区发展、提高中心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省明确汉中建设区域中心城市(陕南两城牵手省会)(9)

商洛风光 图 / 网络

除了交通以外,西商融合还将聚焦旅游、制造业等重点产业,推动产业融合互补。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加强教育、医疗等方面务实合作,让两市人民共享融合发展成果。

商洛层面表示将对标西安、跟进西安、承接西安、融入西安,推动商洛“3 N”产业集群与西安六大支柱产业精准对接,共建西商“生产圈”;完善城际交通体系,共建西商“生活圈”;携手保护秦岭生态,共建西商“生态圈”。

西汉融合:共建周秦汉唐文化矩阵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西安肩负着引领西安都市圈建设发展的使命;汉中是西安东出长江经济带的集结中转点,承担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重任。西安与汉中两地山水相连,自古历史相通、文化相交、血脉相融。不仅合作交流历史悠久,加快协同发展潜力很大。

近年来,两市在经济、科技、教育、人文等领域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成果丰硕,西安汉中融合发展已经在路上。

陕西省明确汉中建设区域中心城市(陕南两城牵手省会)(10)

汉中 西成高铁 摄影©️网络

根据框架协议,西安汉中两市将坚持融合发展、优势互补、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持续深化全方位交流合作,推动汉中加快融入西安都市圈,打造区域融合发展新样板。

在推动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方面,建立秦岭保护长效机制,完善区域边界联防机制,共同推进秦岭国家公园建设及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申报培育工作;大力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引汉济渭工程水源涵养区保护工作,协商建立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机制;强化绿色低碳产业配套和企业协作,努力将汉中打造成西安绿色循环产业溢出主要承载地。

在推动科创资源统筹共享方面,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作用,加强西安秦创原科技创新示范带与汉中分平台的协同联动,在西成高铁沿线区县谋划建设创业孵化载体、人才港和产业园,共建沿西成高铁科创大走廊

陕西省明确汉中建设区域中心城市(陕南两城牵手省会)(11)

兴汉胜境 摄影©️网络

推动汉中经开区、航空经开区与西部创新港、西咸新区、西安高新区结对建设创新合作示范区;建立两市跨区域、多模式产业技术创新联合攻关机制,探索“技术 人才”“研发 制造”等模式。

在推动主导产业协同发展方面,推动两市航空产业在飞机研制、零部件制造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同推进“西汉蓉”航空产业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强汉中数控机床产业和汉王药业、天谷药业等药企与西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合作,深化汉中与陕西有色、陕煤、陕钢等企业合作;加强西安数字经济产业园、智慧汉台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在数字经济领域协作;支持西安金融机构在汉中设立分支机构。

陕西省明确汉中建设区域中心城市(陕南两城牵手省会)(12)

汉中城固机场 摄影©️网络

在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强化汉中城固机场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协作联系,推动汉中城固机场建成陕西副枢纽机场;加快G5京昆高速扩容,提升打造“西安—汉中1小时通勤圈”;在西成高铁、京昆高速沿线谋划建设一批集散中心和专业市场,推动两市变电工程和配套送出工程建设。

在推动社会民生合作共建方面,完善跨区域转移就业协作机制;吸引西安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到汉中合作办学,鼓励校(园)长、教师定期互派、实训交流;支持两市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在医疗诊治、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深入合作。

陕西省明确汉中建设区域中心城市(陕南两城牵手省会)(13)

汉中武侯祠 摄影©️网络

在推动优秀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共同做好汉文化历史研究,构建周秦汉唐文化矩阵;探索两地历史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联盟式运营,联合承办高质量高层次重大会展活动;共同打造世界遗产黄金走廊等精品线路。

在推动开放开发提质提效方面,引导两地企业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支持汉中经开区与陕西自贸区深度合作。

陕西省明确汉中建设区域中心城市(陕南两城牵手省会)(14)

随着西安都市圈建设的良好开局,圈内外周边城市加速聚集,在交通互联、产业协同、服务共享等方面实现与西安深度融合发展,共同打造陕西乃至西部发展的动力源。

综合自西安发布、陕西发布

陕西省明确汉中建设区域中心城市(陕南两城牵手省会)(15)

,